航鹰:十二年打造《普爱山庄》

□ 本报记者 杨润勤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4-06-16


  航鹰是最早“触电”的作家之一,她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
影《明姑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她写的电影剧本《启明星》由谢
晋执导,再一次震撼了全国观众的心;眼下,已是花甲之年的她准备
将自己的长篇新作改编成电视剧。

  航鹰:194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平原县。现任天津市作协副主
席,是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获奖作品:话剧《婚礼》获文
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调演创作奖;《金鹿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明姑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获文化部优秀影
片奖、全国首届人道主义精神优秀影片奖;电影《启明星》获全国少
年儿童“童牛奖”;她担任编剧和制片的电视剧《乔迁》获第十届全
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5月28日早上,记者在天津打通了航鹰的电话。她问,你是哪位?
我说是山东大众日报的记者,想来采访你。她说,有什么好采访的,
不就干了那点事儿吗。我说,你的小说《金鹿儿》比当年“大金鹿”
自行车给人的印象都深刻,你的电影《明姑娘》那么感人,大家都想
知道你现在在干些什么。她说,来吧,就与老乡唠唠嗑吧。于是,记
者来到她的办公室。她说话开门见山,不遮不掩,透着山东人的热情
和豪爽。
  记者:现在的中年人大都看过《明姑娘》,这部电影让人感动得
落泪,你能谈谈当时的创作情况吗?
  航鹰:1982年,我到天津一家盲人工厂采访时,在女工宿舍里,
看到一位十分漂亮的盲姑娘正在织毛衣,那花纹、针角就是手巧的女
子也难以织出来。她还对我说,人眼睛看不见了不可怕,还可以把手、
脚和大脑都当成自己的眼睛,对社会做些事情。她一点也不悲观,还
让我看她剪裁的衣服。在厂技术科里,我又见到了另一位盲人,他曾
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由于用脑用眼过度,造成眼睛伤害而失明。他
说,刚失明时万念俱灰,萌发过轻生的念头,后来在别人的开导下,
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现在他已是厂里的工程师了。我在那里还
听了许多盲人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回到家就立马将人物揉到一块,一
气写成了一个短篇小说《明姑娘》,发表后引起反响,并获了当年的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我又把它改成了电影,我见到的那位
盲姑娘和盲人工程师,就是剧中的叶明明和赵灿的人物原形。这部电
影一上映,我收到的信就有几麻袋,特别是残疾人,他们信中的语言
常常感动得让我落泪。 
  记者:《启明星》与《明姑娘》有什么不同?
  航鹰:《启明星》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弱智儿童命运的电影。当时
我写本子,谢晋执导,由16名弱智儿童出演。剧中通过弱智孩子的父
子情、师生情、师徒情,反映了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
关系。
  记者:当时你与谢晋的合作愉快吗?
  航鹰:当然愉快。我写这个本子是带着真情写的,他导这个戏也
是带着真情导的。有一次,我看他给小演员说戏时,他自己先哭了起
来,后来他对我说,他有两个孩子也是弱智儿,“文革”时,他在上
海的批斗大会上被批斗,从没掉过一滴眼泪,但有一天回家,看见自
己的一个智障儿头上被人扣了西瓜皮,在门口的垃圾箱里爬不上来时,
心里刀割般难受,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后来,我在戏里又加了这个情
节。拍这部戏时,谢晋常说,弱智儿是最值得社会关爱的,文艺作品
要多多关注他们。
  记者:但是现在慈善题材的电视剧还是不多。
  航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那些凶杀、暴力、色情影视剧却天
天增长,我对这些精神垃圾很担忧。所以,我就较上了劲,多写慈善
体裁的作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的慈善事业鼓与呼。这不,
我又写长篇小说《普爱山庄》。
  记者:你能谈谈这本书吗?
  航鹰:这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众多孤儿命运的长篇小说,2000年出
版,同时出了少年版、成人版两个版本,共有70多万字。这本书花费
了我12年的时间。
  记者:你是如何萌发写这本书的念头的?
  航鹰:十几年以前,当我在维也纳儿童村仰望国际SOS儿童村创
始人格迈纳尔先生的遗像时,就产生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后来我采访
了天津、南昌、烟台的SOS儿童村,北京、丹东等地的社会福利部门,
并考察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慈善机构。那些为了孩子
们流血、流泪甚至献出生命的故事,让我激动不已。我收集了大量的
资料,但我没有立即动笔,我怕把这些好材料糟踏了。而是细细地研
磨,然后才落笔,悄悄地躲在“普爱山庄”里,像个孩子躲在角落里
品尝自己偏爱的食物。当然,我无数次地为笔下孩子们和爱他们的人
而流泪。
  记者:你想没想到把这本书搬上银幕或屏幕?
  航鹰:当然想过。我准备静下心来,好好把它改成个电视剧本子。
让人间的真情,通过荧屏传给更多的人。
  记者:你如何看待山东的影视作品?
  航鹰:《闪闪的红星》是山东老作家李心田写的,后来又看过李
存葆写的《高山下的花环》,都很好,还有这几年的《大法官》、《
大染坊》等也不错。我在北京和一些朋友聊起来,他们说人家山东又
出了什么好戏了,我说不是“人家”,是“俺”,俺祖籍是山东。听
到山东的好事儿,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编辑:

相关内容

     娱乐专题

    more...

     叨叨专栏

    more...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