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首页 娱乐新闻 星光灿烂 音乐风情 影视岁月 娱乐论坛
大众网首页 -> 娱乐 -> 影视岁月 -> 影视评论

陈凯歌遭遇媒体捧杀

记者 孙小宁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2002-10-10

  我承认我是带着顶礼膜拜的心情走进电影院的因为陈凯歌是当代中国电影大师。同时还因为这些日子以来,我看到了关于《和你在一起》的太多的赞美,多到不真实。但遗憾的是,走出电影院,我还是和每次看完大师们的片子一样,头脑中一片空白。我反复地回忆这些日子来看到的所有的赞美,让我怀疑这些泛滥的溢美之词的本意,是对陈凯歌的敬仰还是捧杀。

    放下架子是否就能成佛?

    “他放弃了执著多年的大制作史诗情节,开始将眼光投向小人物身上。看完《和你在一起》后,我发现,陈凯歌的这种转变,实现了自身的突围,重新找到了自己艺术的落脚点。”——摘自某报

    的确,陈凯歌一向被人们称道的是他的贵族气质,像《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大约《刺秦》一片让他的贵族气质有些迷茫了吧?这次他放下架子,开始关注那些生活在北京最底层的人的命运,所以就有人说他“放下架子,立地成佛”,这似乎是对于大师级的陈凯歌能够如此屈就的赞美。关注平民是否就是屈就暂且不论,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大师的屈就是否合适。

    刘佩琦演戏是不错的,猛地一看他是将那个望子成龙的平民父亲演得很好,人物与演员水乳交融,但是当我们看完整个片子的时候会发现陈导镜头里的这个人物还是没能逃脱概念化的命运,刘成还是以我们习惯了的电影里底层人物的面貌出现,做最艰苦的工作,被所有的人瞧不起,这就是小人物吗?这就是平民生活吗?大概这更多的是陈导眼中的平民生活,陈导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是痛苦的,所以他会安排小春去卖琴。这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虽然陈导喜欢孩子,但孩子的世界还是他不了解的。

    我以为片子中最有光彩的人物还是那个和陈导气质最为接近的江老师,那才是他能够了解的世界。

    什么样的洗礼?

    “以人类本性的美好和生命异化的残酷紧紧交织的平民的故事洗礼了北京”——摘自某报

    这样拗口且意义又含糊的句子,是诸多赞美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这个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因为我不明白所以我去看,我想也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不明白的人去看。所以《和你在一起》3天赚了100万,国庆票房飘红,我们看到了一段很是严谨的句子—“这是今年国内资金投拍的国产影片取得的最高票房成绩”。如此谨慎地限定了比较的对象,说明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张最普通的票30块钱,北京市有1000多万人口,仅靠3天100万的票房是无法洗礼的,更何况那还是国庆期间的高峰状态。陈导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让人看了之后就像给灵魂洗了个澡”。要是给所有的北京人来个洗礼的话,照最快的速度也得个把年,这还不算那些“漂”在北京的人们。其实洗礼是个很私人的问题,单以这部片子来说,他还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来参加洗礼。

    这个时代怎么划?

    “中国电影《和你在一起》在西方广泛被认同,意味着彻底冲刷了世界电影对中国电影许多年来灰色落后的印象,奠定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新形象,将对中国电影产生划时代的意义,他改变了西方评论界和观众对中国影片的印象”——摘自某报“外电评论”

    大抵是从张艺谋的片子屡屡获奖之后,就开始了这场讨论—是不是把民族文化中最阴暗的部分暴露出来才能得奖?外国的奖项似乎就只对这样的中国电影才感兴趣?西方对中国的印象就变成了三寸金莲和大红灯笼。但我们都明白中国不是这样的,应该说陈导的这部电影只是不同于那些“黄土系列”,其实未必就展示了真正的中国。要说划时代确实太夸张,不知道他划的应该是哪个时代。我们试图在别人的错误的概念里寻找改变,难道不是肯定了那些关于中国的错误的观点吗?

    所有的眼泪和票房其实只能证明,陈凯歌向一个成功的商业导演又靠近了一步,他的优点是拍了一部商业片却还能让人们像艺术片一样地去欣赏,其实与张导当初的《我的父亲母亲》有一拼。  

相关内容

今日娱乐新闻

娱乐专题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sd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