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影片里给人感动,影片之外也给业内人士的认识带来撼动。昨日,《刮痧》制片方、发行方和北京数家影院的经理以及部分影评人和观众齐聚一堂,专门以《刮痧》为范例,进行优秀国产影片市场问题的相关研讨。
在一部影片刚刚结束首轮影院放映,才进入二轮上映的时刻,就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在以往的影片运作中是没有的。何以如此迫切,如此“隆重”?记者在旁听了研讨会后找到该片发行等方面得出了答案:《刮痧》放映口碑好,比想象的还要好;《刮痧》放映票房不错,然而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为此,研讨会上,负责北京地区影片发行的北京市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的高军以不吐不快之势道出:“目前首轮票房虽已超了百万,但与预期相去甚远。按《刮痧》的水平,在北京地区的票房怎么也得几百万,作为发行工作人员,我们愧对导演、愧对观众、愧对制片人。”仅就北京地区而言,首轮票房过百万的国产影片为数不多,《刮痧》7天的档期有此收获,影片涉及的各方并未额手称庆,而是以一种“吃亏受教育”的姿态进行总结。高军的发言触及痛处:“北京地区《刮痧》市场运作失于保守,举行首映拍卖和以优势数量发行该片原版英文拷贝等原来拟定的特殊操作方式,最终被常规运作取代,运作保守导致这部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国产优秀电影没有挖掘出最大的市场潜力。这些话并不是马后炮,所以印证了更让人痛心。”高军随即又引用了《较量》、《洗澡》等影片采用因“片”制宜手段发行取得成功的例子作说明,更加强了发行人员对《刮痧》北京票房不如预期而“引咎自责”的意味。研讨会继续着,一个问题撼动着关心《刮痧》、关心优秀国产电影的人们:对兼具娱乐和认识价值的影片,对某些有特殊市场潜力的影片,市场运作应怎样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