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出事了!虽然笔者既非追星族亦非歌迷,但对谢霆锋并不陌生。因为你可以不唱歌,但不可以不知道谢霆锋。超过董建华、李嘉诚的曝光率,香港各类媒体立体轰炸式的“全天候”报道,强制你不能不“接受”这位演艺界的明星。
据说这位才20来岁的年轻人,有极高的艺术天分,不光能唱歌,还擅作曲、弹吉他,难怪有人说他“充满了音乐细胞和表演才华”。虽然他玉树临风,长得很帅,但并不是那类只靠“靓像”吃饭的艺人,很有股拼搏劲儿。这么难得的艺术人才,怎么就出事了呢?!答案很简单,好苗子,没得到好“修剪”,“横生枝杈”是迟早的事。
谢霆锋被香港廉政公署“请”去“饮咖啡”(因涉案被扣查的代名词),是因为他涉嫌自己撞车后请人“顶包”并贿赂警方。从目前披露的资料看,十有八九确有其事。这种行为,暴露了为人品格方面的严重缺损。它不像单纯的撞车那样,只属于操作层面的失误。
对人生而性恶或性善的观点,笔者都不赞同,笃信后天的教导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发育期的教导尤为重要。对谢霆锋的家庭教育,笔者知之甚少,无权置喙;但对社会教导的偏误,笔者始终很不以为然。伴随着小谢的走红,某些怪诞光环一直“笼罩”着他。媒体的追逐,简直就是恶鬼缠身。那些立体轰炸式的报道,除了接连不断的绯闻,就是聚焦于演出时古怪的发型、狂野的服饰,出位的动作、欠雅的举止,还有买名车等一掷百万金的奢华消费。媒体为了增加卖点、吸引读者(观众)、进而招揽广告,把谢霆锋“全方位”地炒成完美的“青春偶像”;对许多明显的“失当”,一些媒体毫无规劝之意、完全以欣赏眼光加以报道、渲染,甚至当作“创意”胡乱吹捧。而名头越响,越能为与谢霆锋签约的老板带来金钱,也越能给谢霆锋本人及家庭带来财富。在这种畸形的“两情相悦”中,涉世未深的谢霆锋,本该得到的正常人生“修剪”没有了,金钱驱动的“身边人”们、媒体们把他捧得、宠得昏昏然然。对错不辨,正邪不分,谢霆锋怎能在人生旅途中不迷走呢?这次他不就是“栽”在“钱能摆平一切”的误念上了吗?将一件寻常小事闹成了涉嫌犯罪的大事。对谢霆锋的失误,那些“身边”的成年人们、某些乱捧的媒体们,是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的。
从谢霆锋,不由想起另一件事。前些时候,某高层领导人,曾针对不少年轻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些年轻人是还没学会做人,就做了官了。因此,许多年轻官员必须强补做人这重要的一课。像谢霆锋这种才华早露的年轻人,其实也是一样。在他们还没学会怎样正确做人的时候,就被某些利益群体推着开始“出道”做事了。如果那些成年人不单是想利用他们,还具有起码的长辈责任感的话,就应该在教导年轻“英才”怎样做事的同时,也特别注意提点他们应该怎样做人。记得几十年前那部因批判而大出其名的电影《舞台姐妹》中,邢师傅临终嘱咐竺春花、邢月红的话就是: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今天的“师傅”们,除了鼓动甚至率先垂范地教“徒儿”使劲“搂钱”而外,还叮嘱些什么呢?
学会做人,是做好事、做好官的根本。根本不正,可以得意于一时,很难得意于长久。看着小孩子污垢满身地胡闯乱撞,大人们不帮助“清洗”、劝阻和引导,反而鼓掌、喝彩地表示赞赏和支持,那只能害了孩子。出于商业目的刻意包装出完美的“青春偶像”,有意无意地营造那种只靠一技之长“出名”就会赢得地位、金钱的社会氛围,则会毒害更多的无知青少年,腐蚀人们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从这个意义讲,教年轻一代学会做人,是全社会的首要责任。
谢霆锋事件之后,香港一些家长很快警醒,意识到对自己未成年子女的职责,并借“谢”说法,教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偶像”。作为社会公器的传媒,在继续追逐谢霆锋之余,也应当认真反思。从受众角度想一想,你们那些过分“花哨”的报道,会对你们自己的小孩子产生什么影响?谢霆锋依然很年轻,跌倒了爬起来,吸取教训认真改过,还是一条好汉。希望他也能从此明了:少年得志,是比大器晚成更为严酷的人生考验。因为抛向少年“英才”的鲜花中也有罂粟,蜜糖中更有砒霜。
人民网4月16日 作者:吴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