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东方功夫神话 李小龙三十功名尘与土


来源:新闻晨报   
2003-07-20

 

  1973年7月20日23∶30,李小龙逝世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年仅33岁。他在好莱坞浮沉数载,四部半带有革命性质的功夫影片傲然出世,让全世界为之惊服。“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了替中国武术争一口气!”他的夙愿终于得偿,而由之引发的全球功夫狂热至今不退。李小龙的影片正如他的名言:“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李小龙对我们来说是个熟悉而遥远的名字,当他走红时,电视电影都只是一样稀罕的奢侈品,而在功夫电影已经发展得相当精致的今天,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接受李小龙那些在制作上幼稚粗糙的电影。但是我们又说李小龙“死得好”,世间最不堪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李小龙在盛年早殇,好过让我们在今天看到一个有着苍苍白发和肥大肚腩的花甲阿伯。遗憾也好误读也好,总好过英雄被人一再分析挖掘解剖。他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神话,而早殇也在一定程度上最终成就了他想要的神话……

  上学赖床 拍电影从不迟到

  1940年,李小龙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此时,他的父亲,粤剧名丑李海泉正远在9000里外的纽约中国城戏院演出。1945年,一家人迁往香港九龙定居,隔年,年仅6岁的李小龙就读拉萨尔书院小学部。李小龙十分厌恶读书,重文轻理非常严重,尤其不愿意遵守校方的纪律,上学经常因为赖床而迟到。糟糕的学业再加上恶劣的表现,经过多次退学转校后,李小龙才勉强读完初中。

  但是,李小龙对电影、跳舞和练武的嗜好却让人对他刮目相看。早在李小龙出生后不久就曾在银幕上露过脸,当时好莱坞伦理片《金门女》需要一名东方婴儿,机缘巧合下他客串“演出”了第一部电影,从此他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父亲在演艺圈内的朋友举荐,他先后在20部影片中饰演童角。李小龙参加电影拍摄多安排在学校的假期,有时也要在课余参加拍摄。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导演也尽可能把他的戏安排在夜间进行。可李小龙演电影与读书截然不同,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据李老太太回忆,若要拍电影,李小龙吃完晚饭就会上床休息,到了该去摄影棚的时候,母亲一唤就醒,手脚利落地穿戴好行装,精神抖擞地随父亲出门,拍戏从不迟到。

  肌肉头脑都发达 打架之外攻读哲学

  1958年11月,才18岁的李小龙因为在学校经常打架,被父亲送往美国读书,当时的他身边只有100美元。此后李小龙简直像换了另一个人,他一改在港厌学逃学的作风,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

  1961年秋季,李小龙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放弃了医科、法律、商科等热门专业,却选择了哲学专业。

  不久,李小龙建立了自己的武馆,当时他太年轻、名气太小,所以问津者寥寥。后来他带着几个学武的学生,不断去西雅图的几所大学做示范表演,宣扬“截拳道”的优点,情况终于好转。有一次,李小龙在短短的11秒内就击败一名出言相讥的日本空手道黑带三段武师,他才声名鹊起,也成功地做了一次广告。慕名投到李小龙门下的学生越来越多,包括擅演西部牛仔、警探、强盗、体育健将等硬汉的好莱坞明星史蒂夫·麦奎恩,还有在今年的奥斯卡火了一把的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可他本人在好莱坞的事业却徘徊不前,除了《青蜂侠》一片外再无作品,当时的他在白人至上的美国电影界,充其量只是一位武师。

  猛龙过江归港 武林盟主33岁猝死

  事业的低谷,使李小龙对好莱坞深深地失望,他在好莱坞的明星之梦越来越黯淡。1970年,李小龙携妻儿回香港度假,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面对如潮水般的电影公司邀请函,李小龙还认真地列出拍片的条件:影片制作投资不得少于60万港元,用大投资避免粗制滥造;他可以聘请外国演员,借此扩大影片的影响力。李小龙的这些条件,使不少人望而却步。最后还是嘉禾的邹文怀向李小龙发出邀请,并正式签约开始拍摄《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的摄制条件仍然十分艰苦,但是李小龙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此片打破香港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李小龙一夜之间成为高悬于港岛上空的巨星。面对《唐山大兄》这突如其来的成功,李小龙又惊又喜,他希望能拍出一部适合于各个阶层的电影。于是,就有了他回港后的第二部电影杰作《精武门》。《精武门》公映后大破《唐山大兄》保持的纪录,渐渐地李小龙不满足只做个明星演员,他开始筹划创建自己的制片公司,自编自导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猛龙过江》。李小龙又开始不满足眼前的成就,他赴美国谈妥了《龙争虎斗》一片,这部电影不仅由他主演,他还成了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影片最后在香港开拍,几经磨难才拍成,李小龙从此成为世界性的大明星。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拍戏拍到18时,和嘉禾的老板邹文怀约好20时一起去吃饭。其间李小龙跑到他的女朋友丁佩家里。大概到19时,李小龙坐下来,说很热,出了很多汗,喝了杯冻啤酒后,李小龙连衣服鞋都没有脱就进了他的房间躺下了。丁佩跑到外面去化妆、打电话,再回去看时发现他面庞已经发冷。她很惊慌,赶快打急救电话,结果还是来不及了。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 他那个特别亮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这是苏格拉底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李小龙身上的阳光,无疑比别人更多更亮:他告诉人们,无论资质如何,人人经过奋斗都可以成功,这并不仅限于武术或者电影。李小龙身体素质比普通人还要差些,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武术家和明星,二十多年来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才有最终的成就。即便是他最潦倒的时候,也依然坚信自己做的事在将来是大有意义的事。

  在思想上,李小龙是少数能够拥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并且从中得到乐趣的人之一,他除以武入哲之外,更从尼采、道、禅等各种哲学中汲取营养,他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他的观念与思想无不让人佩服。

  当然,人们喜爱李小龙更源于他的个人魅力,不论是《猛龙过江》中的热血青年,《龙争虎斗》中的坚毅武者,都让人过目不忘,李小龙的银幕魅力来自于他自我磨练出的坚毅自信、无所羁绊的性格,电影形象只是李小龙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就像曾为李小龙做特技人的成龙回忆的那样:“即便是走路的时候,这条龙也散发出不可阻挡的魅力。”

  也许英雄会老会死,但是人类的英雄精神不死,这也许正是李小龙终于凭借他的努力超越了“一介武夫”的狭隘定义而为我们留下的东西。

  二龙一杰 好莱坞记住中国帮

  在好莱坞,被世人记住的中国名字有三个,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成龙去年的新片《燕尾服》虽在国内反应平平,却在美国大受欢迎。《致命罗密欧》让影迷见识了李连杰的矫健身手。“李小龙是偶像,他的功夫具有代表性,他是真正的武林中人;成龙根本上还是个擅于表演的演员,哪怕功夫好,也是个以动作为生的艺人。”这是武侠电影的一代大师徐克的话,事实上,成龙的成功更多在于他的不怕死,不用替身,挑战动作的极限,说到武功,就不能属于李小龙一类的了。而李连杰的红,是从《少林寺》开始的,他曾在武术比赛中屡屡夺冠,与李小龙相比,属于科班出身那种。

  很多人从此认为,走国际路线,做个打星是条捷径,确实,以这三个人奠定下来的武侠局面甚至硬是让美国人造出了“k ongfu”这个词,《卧虎藏龙》在好莱坞的大获成功也越发稳固了这种路线。

  而今,在好莱坞,除了这三个男人,《明日帝国》中,杨紫琼成为第一位亚裔邦女郎,生长在美国的刘玉玲以《霹雳娇娃》展露才艺,也让好莱坞记住了她极具东方美的面孔。我们期待更多“龙”、“凤”在好莱坞精精彩彩为我们打下一片“中国帮”。

  -主要电影作品简介

  ●《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由香港功夫片导演罗维与著名小说家倪匡合作完成剧本,片中李小龙与恶徒激斗,以一敌十、迅猛犀利的三脚回旋连环踢、凌空飞脚以及高亢的啸叫等极具个性魅力的武打噱头令观众如痴如醉,影院内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发出一阵欢呼。影片在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350万港元,同时连破东南亚地区的华语片票房纪录,从此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精武门》

  《精武门》的故事十分简单,讲述了1908年,创办精武门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在上海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他的高足陈真脚踢日本武道场,杀死仇人铃木宽,为师父报仇雪恨的故事。

  在武打设计上,李小龙尽量避免使用蹦床等辅助设备,也不用替身出演危险镜头。在展开复仇主线的同时,还穿插了陈真飞脚踢碎租界公园大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将“东亚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情节,突破了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

  ●《猛龙过江》

  李小龙在片中饰演一个来自香港乡下的功夫高手唐龙,远赴意大利帮助一家中餐馆女老板铲除当地恶霸,这是一个典型的英雄救美的好戏。为了证明自己有独立驾驭影片的实力,在潜心研究并充实了剧本后,李小龙决定将高潮的打斗部分安排到古罗马竞技场,《猛龙过江》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在欧洲取景的影片。在拍摄最后的生死决斗时,李小龙放弃任何镜头剪辑,直接采用中长镜实拍全过程。

  ●《龙争虎斗》

  《龙争虎斗》是李小龙处于全盛时期的功夫片巅峰之作。片中既有场面壮观的百人混战,又有李小龙以一敌众的实打实截拳道搏命镜头,其中在一场地下室打斗镜头中,他先后出神入化演示使用了少林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节棍三种凌厉绝杀的棍法。这是李小龙影片中打斗场面最多,使用武器最出彩的一部,虽然有一些中国观众认为该片在故事情节上有些土洋结合的不伦不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票房成绩,尤其是在西方,至今票房累计早已数以亿计,成为李小龙票房最高的一部。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最初的灵感来自佛教的典故“七级浮屠”,是说一位绝顶高手,为了夺得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独闯七层宝塔,经过殊死搏斗后终于到达塔顶,却大失所望。藏宝匣里没有稀世珍宝,只有一张纸,写着一句古老的偈语:“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死亡游戏》这个带有“不吉利”片名的影片成了李小龙的未竟遗作。

编辑:余梁

相关内容

 娱乐专题

more...

 叨叨专栏

more...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