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或许并不为人熟悉,但是她的作品却是大名鼎鼎。她拍过《青春万岁》、《人·鬼·情》、《画魂》等著名影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还通过电视剧《围城》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掀起了一股钱钟书热。她就是著名导演黄蜀芹。
出生:
艺术世家奠定艺术人生
1939年的夏末秋初,在上海沦陷区孤岛艺术家黄佐临的家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这一年黄佐临已经33岁了,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为孩子取名——黄蜀芹。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会在几十年后鲜亮地印在新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的旗帜上。
黄蜀芹热爱艺术,在她高中毕业时就报考电影学院,而恰巧那年北京电影学院不招生。为了完成电影梦,她索性下乡呆了两年,直到梦想的大门再度为这个憧憬艺术的少女打开。1959年又是一个年代的末尾,如同20年前迎来生命一般,她又迎来了生命的第二次启航——她如愿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4年的学习转眼过去,毕业时赶上了“你死我活”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在这场浩劫中,她经历了父母受迫害、丧母的痛切和悄悄流逝的花样华年。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在经历了这样的年月却依然坚定地为艺术而特立独行地创作?在第五代发轫的上世纪80年代,她何以有这样独特的视角书写女性?她没有在压抑过后的“时代反叛”,而是把镜头给了女性——一个超越时代的、边缘的主题。除了来自于一个不凡年代的经历外,恐怕那来自
家庭流淌的血脉也时时给予她一生的启迪。
电影:
女性主义的浅吟低唱
从1981年的《现代人》到最近的一部影片《嗨,弗兰克》(2001年),迄今为止她共拍摄了8部影片,3部电视剧。一个并不多产却力求完美的女艺术家,她把自己的精神家园依托在《人·鬼·情》和《画魂》(1993年)的女艺术家的生命历程里,可以说在她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是艺术的书写,生命的书写。1987年,一个令人亢奋的年代,从《红高粱》,《孩子王》到《最后的疯狂》,影坛上闪烁着太多的光芒,甚至都已经耗尽在《人·鬼·情》来临的前夜。
查阅1987年的报刊杂志很难看到关于黄蜀芹,一个年近50的女人所创作的“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的相关报道,1988年《人·鬼·情》获得了第8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奖,一鸣惊人不是意外。20世纪80年代,一个大刀阔斧求新求异的年代,思想在作品里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正如后来黄蜀芹自己也提到的这种“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人·鬼·情》之前她拍过4部影片:处女作《现代人》(1981年),是关于她所理解的当代人生活题材的影片;《童年的朋友》(1984年)、《青春万岁》(1983年),是关于孩子的两部影片;另一部是商业片《超国界行动》(1986年)。如果说这4部影片都是在探路的话,《人·鬼·情》就使她成为成功的“旅梦人”,也正是这部影片奠定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1993年,黄蜀芹继《人·鬼·情》后,拍摄了她的第二部女性题材影片《画魂》,依然是描写女艺术家的一生,女性
的关怀跃然银幕,比起前一部,显然《画魂》要内敛很多;没有了《人·鬼·情》里的虚实幻化,褪去了探索电影奇异的外衣,更为写实地突显了一个女艺术家波折而绚烂的生命。
女性的身份注定黄蜀芹与生俱来的关怀取向。黄蜀芹的8部电影中只有早期的两部《现代人》和《超国界行动》是较为中性的题材,其他的分别是青少年题材、女性题材、老年人题材、父子题材(《我也有爸爸》1996年)。女性的身份给了她一个不同视角,她透过这个视角观察整个世界。
电视剧:
《围城》掀起钱钟书热
很多年过去了,《围城》依然是经典,并不时被电视台拿出来重播。对此,黄蜀芹并不愿意邀功,“当时拍的时候,我就告诉剧组的人,无论是布景还是造型,都要做到让自己几十年后还不后悔。其实《围城》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时代的因素,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人们需要《围城》这样的作品。说我推红了钱钟书和陈道明我不能认可,钱钟书是大家、是学者,只不过以前人们不认可他。而陈道明本身就有实力,只是需要个机会罢了。”
“《围城》是不装蒜的聪明人去戳穿装蒜的自以为聪明的人的一部作品。”回忆结缘《围城》前后的故事,黄蜀芹导演颇有些感慨。
陈道明、葛优、吕丽萍……这些从《围城》剧组走出的明星如今都是中国影视界响当当的人物。从“部级演员”到“业余演员”,如今再也不可能有一个剧组拥有当年拍摄《围城》时的豪华阵容,说起当年的《围城》剧组,黄蜀芹导演戏称有“七十二贤人”。黄蜀芹导演坚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围城》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的绝唱,与那个时代刚刚从思想禁锢中解放,人们不再安于清贫,渴望反思的生活不无关联。放在浮躁的今天“《围城》根本没法拍,拍了也没有人看(陈道明语)”。
情绪:
我们这一代人是悲剧
黄蜀芹做导演是跟着谢晋开始的,不过现在谢晋的几部电影并不算成功,黄蜀芹此前的《嗨,弗兰克》也不成功。现在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横行天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再要求60多岁的黄蜀芹有所突破,可能有些苛求。但黄蜀芹总结说,自己现在片子越来越少的原因是“我们这一代人是悲剧”,“我们经历了‘文革’,经历了商业电影初级阶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代表作品,我们这一代导演只能是20世纪80年代抢到了就抢到了。我仍然在寻找机会……”不配合采访、话语不多的黄蜀芹,现在要享受平常人的生活,她说自己和普通人别无两样。
个性:
提倡“小题材抒发大感情”
黄蜀芹拍片讲究平民化。她认为影视片的镜头应该对准平民百姓。表现凡人的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心灵共鸣。她追求的是艺术上的鲜明个性,其次是得到观众的认同。
黄蜀芹提倡“小题材抒发大感情”。她拍片选材的标准是:只要有价值就拍,即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艺术品位。在激烈的竞争中,黄蜀芹认为一个导演的技能、技巧可以练出来,但能炼成“金丹”的却不多,拼到最后的是素质。她一直以这种标准要求自己。她有一个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自己的性别,承认我这个导演就是要有女性意识。
主要成就
担任导演的影片:
《青春万岁》,获第八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纪念奖。
《童年的朋友》,获首届“童牛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人·鬼·情》,兼编剧,1988年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五届里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89年第十一届巴黎克莱代尔国际妇女电影节大奖、1992年第七届美国圣巴巴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画魂》兼编剧之一。
《我也有爸爸》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印度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担任导演的电视剧:
《围城》,10集,兼编剧之一,1991年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
《孽债》,20集,任总导演,1995年获“飞天奖”三等奖。
《承诺》,30集,任总导演
本版整理撰写:金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