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7年进剧院,第一个角色,是在进剧院3年后演《李白》戏,我就一句台词。我更记得第一台由我当主角的戏是《舞台上的真故事》,让我过了一把主角瘾。
我们那一届是出了点人的,徐帆、陈小艺、江珊,包括我,后来都触电了,但人还是人艺的人,我们班有18人,存活率还不错,只有江珊不在人艺了。
曾有记者采访我,我说我是八字方针“立足舞台,放眼影视”。我有自知之明,我人长得丑,成不了大明星,又不太会和人交往,也不会去迎合别人。虽然我知道我一定会上电视,但我先要做的是舞台。我可是我们班在剧院干的活儿最多的。我前后参加过20个戏吧,自己有角色的戏有10个。后来演电视出名后,我也从不拒绝回人艺演戏,除非人艺不要我,否则我不会去做专业电影演员。
我对人艺有感情,你想,15年了,除了父母,什么东西和你搅和了这么长时间?我喜欢直接面对观众,在舞台上我很快乐,你想想电视剧观众可以换台看,可看戏,人家是事先就买好票,大老远跑来看你,你必须真刀真枪动真感情。
话剧这东西,不像京剧,平时要练功、下苦力,我演《茶馆》中的刘麻子时,压力很大,也很无奈,一方面,过去老先生的创作太高了,另一方面,我要演出自己的刘麻子。接《茶馆》时,我连老《茶馆》的录像带都没太仔细琢磨,我更多的是在生活上留意,不能当局外人。演戏拼到最后是拼谁在生活中的发现力。
演了这么长时间的戏,最大的遗憾是到剧院后我没赶上和于是之等老一辈艺术家们一起演戏,和林连昆合作过,感觉老艺术家是真的谦虚,艺无止境。同样一场戏,年轻演员可能早就通过了,但老先生们那叫认真,一是要把角色演清楚,光演清楚不行,还要好,有了人物形象了,还要有人物魅力,有魅力以后还要演出个人的特点,他们真正是把话剧当作一门高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