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北京人艺的戏的观众可能都想知道,北京人艺的演员怎么能演出这么好的戏,当初老师是怎么把他们从人群里挑出来的,又是怎么培养的?尤其是有些演员看似貌不惊人,却练得一身好功夫。其实,人艺的很多好演员,如韩善续、宋丹丹、梁冠华、郑天玮、岳秀清、冯远征、何冰等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团体——人艺学员班。学员班在“文革”之前办了两期,之后又办了五期。直到现在,每一期学员班里都还有活跃在影视剧中的演员。日前,记者对学员班的部分学员和老师进行了采访。
■韩善续:
我上学员班的时候正赶上“大跃进”的年代,我是高中毕业考进学员班的。当时的招生是面对全国各个省市,有的同学从学员班毕业也就回各个省市的艺术表演团体了。全班28个同学,大多都是男的,只有6个女生。我们的班主任是苏民,考试科目有朗诵、听音乐节奏等,学制是3年。老师说我适合演老头,是按老头的路子招来的。我还记得来剧院的第一天,由剧院的领导带着参观整个剧院,当时深深地记住老领导的一句话——要为话剧事业献身。后来就在舞台上跑龙套,虽然是一句台词都没有,但还是从老艺术家身上感受到艺术是很神圣的。我们上课是实践出真知,先在舞台上跑群众,这活其实特别锻炼人,因为你要学会不用语言和观众交流,熟悉舞台,熟悉其中的艺术规律。
■傅维博(现任北京人艺小剧场经理):
我是“文革”中北京人艺第一期学员班的,那时候首先要看的是出身,然后还要考专业课,后来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改行了。专业课考试的内容和现在中央戏剧学院考的差不多,无非是形体、声乐、表演方面的,也是分为三试。我觉得剧团办班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帮、带精神特别强,老演员平时排戏聊天给你的东西可能比讲表演理论更实际。我还记得当时朱旭聊天时讲的一句话,对我后来影响特别大,他说:“演员不能像变脸似的,把每个角色都区分得特别大。但你要从每个角色身上找到趣味,抓到‘趣味’也就抓住了人物角色。”
■梁冠华:
我当时考上人艺学员班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胖,就是比一般人长得猛点。我觉 得当初老师挑我们,好像是按照行当来挑的,比如徐帆、罗历歌就属于大青衣一类,她们比较大气、气质大方典雅。陈小艺、江珊、岳秀清、龚丽君就是花旦型的,她们比较活泼、看着灵秀。宋丹丹比较特殊,她有点洋味儿。我的形象也不英俊,形象比较折中,入学员班之前也没有学习过表演,大概老师是按花脸来招的我。我觉得现在剧院的风格是多样化了,但坦率地说,从院校来剧团的学生可能在继承人艺风格方面就差些,那种人艺秉承不变的风格就淡化了。
■苏民:
我是1972年、1975年两届学员班的带班老师,当时人艺著名演员蓝天野、佟超、于是之、林连昆都要给学员班的同学讲课。我们招生的时候,主要凭两只眼睛看和两个耳朵听,心里就明白了。具体的标准也很难说清楚,但得挑那种很有潜力的学生,所谓有潜力也就是要有可塑性。他能扮演人物,创造人物,而且还要能纳到人艺这个槽里面去,甚至于他们如何看待生活也是要重点考察的。反正,长相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就说梁冠华吧,他的那幽默感别人学都学不会,这样的学生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管他好看不好看呢,当然是要了。晨报记者 和璐璐
学员班部分学员名单:
1958年:韩善续、吴桂苓、修宗迪、刘静荣等
1960年:李铁增、王大年、李光复等
1972年:张福元、蓝法庆、傅维博、杨桂香、李娟等
1975年:杨立新、丛林、张万昆等
1981年:梁冠华、罗历歌、宋丹丹、郑天玮、王姬、王长利等
1985年:冯远征、岳秀清、吴刚、王刚、高东平等
1987年(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陈小艺、何冰、徐帆、龚丽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