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  大众网·娱乐  |  娱乐资讯  |  影视快报  |  音乐天地  |  明星写真  |  明星专访  |  娱乐评论  |  娱乐专题  |  娱乐论坛
娱乐搜索
关键字:·萨达姆 ·黄金甲 ·潜规则 ·马季 ·黄健翔
 
人艺 50年的故事
2002-07-26 12:00:00

  我走进一家具有神话般历史和辉煌业绩以及可尊敬形象的50岁的剧院。翻阅它的卷宗,访问它的人物,试图了解并转述它的故事,它的人的故事,它的剧目的故事,它的真的故事。

  1952:拉开大幕

    乡村少年刘锦云1952年来到北京上学。他不知道北京刚刚有了一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更不知道30年后他能进入这家剧院并且再10年后成为这家剧院的第二任院长。

    北京人艺的第一任也是终身院长曹禺,是创办人艺的“四巨头”之一。另外三位是副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和书记赵起扬。

    因为刘少奇提出专业归口的指示,老人艺变成了新人艺。老人艺的前身是华北人民文工团,话剧之外,还有歌舞队、乐队。老北京人艺的话剧队与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相加,就是新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家专业话剧团体。前中戏副院长曹禺、前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焦菊隐就都归了新人艺。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在东城区史家胡同26号挂牌之后,四巨头花了7天42小时进行讨论,达成的一致是把人艺办成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那样包括“世界一流”、“民族特色”、“自己的风格”。这个有老大想法的剧院其时只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六十几名演员和一部《春华秋实》的初稿本。仅就剧目来说,“穷得丁零当啷。”赵起扬在回忆录里说。

    《春华秋实》是老舍为新人艺写的第一部大戏,前后写了十几稿几十万字,花了大力气,却没有留下来。曹禺为人艺写的第一部大戏《明朗的天》,是他觉得“很难写”的、“侧重抗美援朝、反对细菌战”,焦菊隐的导演,同样没有留下来。这部写知识分子改造的戏里,有4个角色是特务:为首的特务、高个子特务、矮个子特务和第四个特务。好在有复排的《龙须沟》(1953)和复排的《雷雨》(1954)。

    老舍先生因为《龙》剧“对教育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有光辉的贡献”,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1年的《龙须沟》是老人艺的作品,却奠定了新人艺的风貌,也成就了老舍、焦菊隐和于是之。老舍用一个月写出剧本时,龙须沟的工程还没有竣工。老舍在小杂院里搬进了几户人家,写出了“一片生活,一群活生生的人物”,但是,老舍承认“一拿到舞台上,就有些漏洞和转不过弯的地方”,靠了焦先生“设法略为加减台词,调动场次先后,好叫场上不空不乱。”焦菊隐说自己“偏爱老舍先生这一类清爽、明朗、简朴、有劲儿、不罗嗦、不废话、很像出自劳动人民自己口里或自己笔下的作品。”在老舍的文学本基础上,焦菊隐的演出本有很大添加和改动。

    英若诚回忆说,与青艺、中戏比,我们(老人艺)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散兵游勇,硬组成这个剧院,演了几个戏都不灵。一下子《龙须沟》大轰动,北京人看这种京味戏也是头一回。老舍在解放后的16年间写了26个剧本,《龙须沟》的成功是很要紧的一个原因。《龙须沟》也奠定了焦菊隐的导演地位和于是之的表演地位。

    刚刚因为《龙须沟》的程疯子大获成功的于是之,接下来却因《雷雨》中的周萍而惨败,终于在1959年的国庆献礼演出中被撤下。

    1959年的北京人艺已经可以一举拿出8台大戏。这8台中有《雷雨》、《日出》、《骆驼祥子》、《蔡文姬》等,没有一年前被停演的《茶馆》。

    《茶馆》出来后,最中肯的批评来自李健吾。他说:“这个戏有这个戏的特点,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图卷画’,是三组风俗画。每幕都是珍珠,不是波浪,本身都很好,但是不能向前推动。这个戏的人物虽活,但仍会感到个性不深。恐怕这样要求,又不合乎这个戏的体例。”

    《茶馆》的前身是配合宣传宪法的《秦氏三兄弟》,其中的第一幕第二场是“裕泰茶馆”的戏。听过剧本后是焦菊隐首先提出由此扩充成戏的建议。老舍欣然同意。3个月后交稿。其中的一稿结尾是落在茶馆说书上。说书人是革命者,不幸暴露。王掌柜挺身掩护,救了说书人,自己中弹牺牲。问到于是之的意见,于是之只说了一小点儿:希望最后有一段“几个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掌柜拿着一个他常用的道具进屋上吊去了。于是之自己说得中气不足,老舍先生也“嗯嗯”着就告别了。没想到几天后,老舍写出来的不是一小段,而是一大段,三个老头说一辈子掏心的话,然后,撒纸钱,成为全剧中的华彩段。

    老舍“从来不会反对赶任务”。《茶馆》之后的5个月内,就写出了《红大院》、《女店员》两部歌颂“大跃进”的大戏。《茶馆》被停下来,人艺紧接着上了一台多人合作的《智取威虎山》,焦菊隐执导,于是之在戏中扮演栾警尉。1964年,江青勒令北京人艺和北京京剧院重排各自的“威虎山”,因为上海京剧院的“威虎山”进京受了批评,江青要比比看上海的好在哪儿。“文革”中,这也是一桩事情。

    焦菊隐最早被揪出来:1966年1月31日,其院长职务被撤消,批焦领导小组成立。8月23日,“经群众同意”,北京人艺改名为“北京人民文工团”。同日,刚从医院出院一周的老舍被揪至孔庙批斗殴打至次日凌晨。24日下午,老舍自沉太平湖。1983:土腔洋戏

    “文革”中,人艺又改了一个名字——“北京话剧团”,到1978年才恢复了本名。这一年,《丹心谱》是一出要紧的戏,由于是之主演。接下来,旧戏开始复排。6月6日,第一台复排的戏《蔡文姬》开始售票,每人限购四张。购票的人潮挤塌了首都剧场的南墙。

    1979年5月,《茶馆》复排演出。北大的法国留学生范西蒙写信给焦菊隐,说《茶馆》是他看过的中国话剧中最好的,“我想这个戏有国际水平,如果去巴黎演出,一定会受到巴黎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不知道焦菊隐已经故世五年。一年后,《茶馆》在印证了范西蒙的预言。

  1980年9月《茶馆》在欧洲15家剧场演出了25场。邀请者是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这间首演过席勒《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剧院希望将《茶馆》加入其庆祝建院200年的系列演出中。

    《茶馆》剧组用了80个小时走完了原本18个小时的航程,来机场欢迎的人们手捧的新花已经在冰箱中保鲜了24小时。好事多磨的《茶馆》获得持续的巨大成功。从交流中受益的北京人艺开始连续引进和上演来自西方的剧目,包括现代剧目。在“文革”以前,人艺演的外国戏都是苏联和东欧的,还有朝鲜的。《茶馆》在1963年由于是之、童超、英若诚遵命加进“红线”后得以复排。在《茶馆》复演期间,人艺排的朝鲜话剧《红色宣传员》也在上演。《红》剧不仅演期长达半年,而且从报纸的广告看,售票也比《茶馆》好。

    《茶馆》剧组在德国期间,托比·罗布森专程从英国飞过来看戏,了解人艺的风格,以便应约赴北京排演《请君入瓮》。一年前,他率英国著名的老维克剧团访华演出了《哈姆雷特》。一年后,英式的人艺版《请君入瓮》在京公演40场,场场爆满。托比·罗布森的副导演和剧本翻译是英若诚,人艺的洋戏都与英若诚有直接的关系。阿瑟·米勒在1978年就携夫人访问过中国并且约见过曹禺和英若诚,但是他没能成为第一个来华执导戏剧的西方导演。最早向人艺推荐米勒的是电影《白求恩》的白求恩扮演者谭宁邦。人艺在1979年的报告里要求排演米勒的《全是我的亲人》,报告上写道:米勒说过中国是共产党国家中最自由的一个。

  1983年,阿瑟·米勒来到北京导演他的《推销员之死》,该剧在百老汇曾经连演742场。英若诚一年前在美国敲定此事,并被动地同意出演威利的要求。米勒看过他在《马可·波罗》中扮演忽必烈。现在,英若诚还兼任米勒的副导演和翻译。米勒对他的中国演员说:“要把这出戏演得美国味十足,办法就是把它演得中国味十足。”他极力反对演员们戴假发,“那玩意儿让他们看上去像万圣节的鬼怪。”阿瑟·米勒手拿企鹅版的莎剧竟然毫不费力地跟上了中国演员们的节奏,他认为英若诚的剧本翻译极为精彩,对英若诚的表演他也毫不含糊地表示欣赏。

    排演两周后,米勒已经忘记演员们不是美国人。临近公演,米勒发现英若诚越来越紧张———毕竟他是联系人。首演极其成功。掌声不仅来自中国观众,也来自坐在前排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的美国人。《推销员之死》也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之一。

    海外媒体把北京人艺不断排洋戏称为“悄悄的革命”。善演中国底层百姓的于是之在《洋麻将》里演了一个洋百姓,为自己的人物榜又添了一尊重要角色。梁冠华因为《二战中的帅克》领走了他第一座梅花奖。1980年问世并走红世界剧坛的《上帝的宠儿》在1986年登上了北京人艺的舞台,由英若诚导演。人艺最红火的洋戏是1988年的《哗变》。小说版的《哗变》获得1952年普利策奖,戏剧版的《哗变》以明星阵容推出,轰动了1954年的百老汇。中文版的《哗变》很能体现人艺的洋戏风格:不戴假发不作洋面孔的演员们,把戏演得很紧张。开始,观众们觉得人艺的洋戏“土”,英若诚后来发现,观众们习惯的“洋气”,是电影译制演员们为了将就口型故意留出来的停顿和重音。

  1988年,人艺还有一台热闹戏,就是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在人艺院庆日推出,很快就满了百场。在院庆日推出的戏还有9年后郑天玮的《古玩》。人艺45周年出台的《古玩》,在首演前一周满座。在80年代,最早过百场的是李龙云的《小井胡同》和刘锦云的《狗儿爷涅》。

   2000:票房大年

    于是之写过一篇文章叫《92·7·16》,他在那天因为紧张漏了台词。那一天是老版《茶馆》的绝版演出。袁鸿记得自己提前一周花20元买的戏票,当晚早早就到了场,从大幕一拉开,就屏住呼吸似的,一点都没走神。闭幕时,袁鸿觉得自己过了一生似的变老了。他记得自己在演员们谢幕时喊的是“于老师万岁”、“话剧万岁”。报道中记录的是观众呼喊“王掌柜再见”。当年的大三学生袁鸿现在做大学戏剧推广,还是赖声川戏剧的制作人。

    元老一代退休后,刘锦云接掌人艺,推出的第一台戏是《鸟人》。1993年3月31日,《鸟人》首演,观众又在首都剧场的售票窗前排起了长队。《鸟人》的编剧过士行是北京晚报的记者。原本是惯于说人戏里戏外长短的,这一来也成了被人说材料了。《鸟人》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渔人》在完成8年后的1997年经林兆华的手才进了人艺的剧场。第三部作品《棋人》倒先一步进了人艺的小剧场,由林兆华的工作室制作。

    林兆华的戏剧活动在80年代已经风生水起,在90年代更为抢眼。原因之一是他的双轨制,相对规矩的给人艺做,比较越轨的由自己的工作室和外人合作。80年代的戏剧探索者多是中老年“叛徒”,代表人物如胡伟民、王贵、徐晓钟等或去或隐。惟有林兆华不让90年代的年轻人们独领风气。这位中戏1961年表演系的毕业生因为演过罗密欧,就被误做小生收进了北京人艺,熬过“文革”就换了席位做了导演。被归为现代派,林兆华觉得冤,说自己不过是使劲向戏曲学习来着。

  1998年,在原生产教养院旧址上,建立了42年的首都剧场开始首次翻修。1999年10月12日,整修一新的首都剧场的开张大戏是林兆华导的新版《茶馆》。“说老实话,是因为没有新剧目。”刘锦云承认。到年底,新《茶馆》一口气演了55场。林兆华承认自己走的是中庸之道,不会不变,也不会大变。

    转过年是2000。从剧场新张到年底的14个月里,人艺总票房1500万,月进超过100万。新《茶馆》在上海大剧院,人艺一场收入15万。一年前,同样是这里,只有3万元。

  50年以前,老舍先生响应政府号召配合市政建设写了一出《龙须沟》。50年后,人艺又做了一出《金鱼池》。金鱼池和龙须沟说的是一个地界。轮回似的。这一回是危旧房拆迁的题目,但是没热闹起来。几年里没有热闹的大戏,喜欢人艺的观众就开始着急。

    从1982年进入人艺剧本组,到1992年9月接于是之任第一副院长的10年里,刘锦云写了6本戏,容易被记住的是《狗儿爷涅》和《阮玲玉》。“狗儿爷”很快就“保留”了;本来觉得“很软”题材的《阮玲玉》也中了“五个一工程”奖。做院长以来的10年里,他写了一本戏《风月无边》。一位记者批评说,还是“狗儿爷”好。刘锦云说他听懂了,是说他一本不如一本。他自己也觉得“狗儿爷”好,那是从北大毕业在农村滚打了十几年的收成。刘锦云说:“现在人艺每年有两三台大戏,两三回巡演,三两年出一趟国,就是愁本子,从来都愁。别的事总会有办法,惟有剧本,着急也没用,而且是经常是使劲栽花花不发。小说家可以成批地出,戏剧家稀罕得很,寥若晨星。找一个好本子跟寻找一个星星似的。院庆有8台戏,5台大的,3台小的。进剧场的观众80%是新的,大戏的演员基本都是新的,观众看的就是新戏。”

    人艺的院庆系列演出,开场的是《狗儿爷涅》,煞尾的是《茶馆》。算起来,《茶馆》也有44岁,人艺也50整寿了。

编辑:wyy
 
 
 [人艺辉煌50年] 文章导读
·人艺的奠基者——焦菊隐
·人艺降低门槛调票价
·日本戏剧家内山鹑:艺术永远不是金钱
·给母亲过生日 众明星恭贺人艺五...
·人艺庆祝建院50周年 李岚清等致...
·李岚清等致信祝贺北京人艺建院5...
·北京人艺将复排《雷雨》
·人艺经典戏 票房创了奇迹
·人艺50岁庆典 郭老曹话剧齐上演
·人艺建院50华诞 五部大戏票房逾百万
 推荐视频 >>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