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  大众网·娱乐  |  娱乐资讯  |  影视快报  |  音乐天地  |  明星写真  |  明星专访  |  娱乐评论  |  娱乐专题  |  娱乐论坛
娱乐搜索
关键字:·萨达姆 ·黄金甲 ·潜规则 ·马季 ·黄健翔
 
与未来的一次对话:守成还是超越
2002-07-26 12:00:00

  在一个文学没有力量的时代,戏剧惨了。

    ■纪念人艺建院50周年,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艺的未来怎么发展?你们正处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候,如果说曹禺他们是第一代,刘锦云他们就是第二代,你们就是第三代。现在正是你们将要主宰舞台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涉及到许多问题。

    □总体上我的感觉,“文革”前的人艺是非常辉煌的,有一批大师级的杰作。第二代,在80年代,也有《狗儿爷涅》、《小井胡同》、《绝对信号》等许多作品,林兆华以及人艺的一批剧作家基本上都是那个时代的。那也是话剧非常辉煌的一个时代,人艺比较著名的代表作几乎全是那个时代出来的。和前面的辉煌比较起来,我们这代人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要有两个东西,一是要拿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像《狗儿爷涅》、《小井胡同》、《绝对信号》那样的作品,说实话,我们还没有拿出来。那个时候,刚粉碎“四人帮”,有一个文学爆炸,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文学联系在一起的,那时有一批特别优秀的作品出来。我们这代人,人艺是我跟六乙,国家话剧院是查明哲、王晓鹰、娄乃鸣,包括孟京辉也是我们这一代的,都在排戏,但都还没成大事。一个原因是没有和他们匹配的编剧。林兆华排了刘锦云三部,排了过士行三部,林兆华的代表作也是和林连昆联系在一起的。而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没有与我们在一起的剧作家。我们正处于文学和剧作没有力量的时代。说实话,没有特别棒的作品。

    ■如果换个角度,就是文学跟着时代往前走了,而戏剧没有跟着时代往前走,是不是这样?

    □生于60年代的作家有苏童、余华、莫言,包括王朔,看起来并不弱。电影的第五代、第六代,比起他们的前辈,也挺厉害的。我一直在想,我们这帮人为什么没有成特别大的事?在话剧界,我们应该是艺术思维和看东西最多的一代,比如出国,赶上这个时候了,都出过国,都到国外去看过很多戏,还有人读了博士,外语我相信比上一代也不弱。弱在哪儿了呢?我觉得有两点,除了剧作,再有一点,我们赶上了一个商业时代。商业的东西太厉害了,我经常说,我是在跟钱打仗,这样的经济压力是我们的前辈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我总在想,焦菊隐如果活在今天怎么办?于是之怎么办?我要和演员一起工作,但演员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儿,要出去挣钱,而且,对钱的欲望是跟人的本性挂钩的,它没有止境。很多人为了在剧院拍戏,外面就要牺牲很多,10万,20万,30万,真是这样,比如排《足球俱乐部》,张志忠推了一个主角,冯远征两个,所有人都是这样。我们是靠信念、靠剧院的凝聚力在做。对导演来说,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但起码非常严峻。没有剧作家,导演自己干

    ■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焦菊隐和郭、老、曹,他们很容易沟通,容易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刘锦云和林兆华,他们也能建立一种沟通,你们这一代导演和60年代作家之间的沟通是不是比较弱?

    □我觉得是这样,我们这一代导演并不少,少的是剧作家,有时说剧作家靠培养,所谓培养其实就是死拽着人家。现在我可以在人艺数出两个导演来,国家话剧院数出七个导演来,而真正这个年龄段的剧作家你数不出来。比如过士行,他也是五十年代的。郑天玮一直在写,但除了她还有吗?没有了。最逗的是,戏文系毕业的很多人都当导演了。大量的毕业生,有时一个班没有一个写剧本的,真是囊中存米清可数。

    ■现在像你这样的导演是不是都自己弄剧本了?

    □有一些导演是这样,像孟京辉。可能有一种心理,既然没有好的,不如我自己弄。还有一个,我不用求人家了。戏剧必须是自发的,定货这种事戏剧可能不行。曹禺没人跟他定货,《于无声处》那时谁理他了,包括《狗儿爷涅》、《绝对信号》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这样才能出好东西。定货,能出个中品就不错了。包括《北京大爷》,也是中杰英自己想写的,这种自发性,觉得不写不行,好东西还得这么出。

    我绝不做人艺的逆子

    ■我们再换个角度,你现在衡量剧本的时候,用的标准很可能就是当年焦菊隐用过的标准,林兆华用过的标准,到了任鸣,还要延续这样一个衡量剧本的传统,可是对写剧本的人来说,已经变化很大了,他们既不像老舍那样写剧本,也不像刘锦云那样写剧本了,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剧本是有,但你们觉得不成?

    □我们的审美以及对文学的理解和上一代已经有很大差别了,我们这代人看东西不能说很现代,但传统已经被一些人放弃了。具体到我的情况,我认为我是人艺的儿子,一个剧院有她自己的传统,就像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有爸爸跟爷爷似的,如果我完全不要这个东西了,那么可能就要面临不做了。我可能还是要扛这个招牌的。我觉得,人艺过去的好东西绝对是文化,《茶馆》是文化,《狗儿爷涅》是文化,《天下第一楼》是文化,《北京大爷》是文化,这一脉文化我希望在我这还是要保持的,不能割断了。北京人艺是一个很有民族自尊感的剧院,不管是批判的,还是反思的,还是苦难的,它把自己剧院的作品和民族的尊严联系在一起,不管是《龙须沟》,还是《茶馆》、《天下第一楼》,都是愤世嫉俗的,用曹禺在人艺四十周年时说过的话,就是与祖国共存。在这一点上我是不会放弃的;同时我想,我们是北京人艺,我希望能够反映北京特点,我不是狭隘,过去的京味是老舍,后来的京味可能就是王朔了,现在说是刘一达,不管是什么,有一点,如果连北京本土的生活你都不反映了,那多少是个遗憾。我有这个责任。这是第二点我要坚持的;第三点我要坚持的,北京人艺是人民的艺术剧院,我理解就是大众的,老百姓的,或者说平民的、市民的,总之,如果我们这个剧院永远和老百姓连在一起,老百姓就爱看我们的戏。如果说继承人艺风格的话,这三点我是必须坚持的,我不会放弃。

    ■我觉得林兆华这点做得很好,他顶着很大的压力,来做这件事,我觉得这并不就是对传统、对人艺风格的背叛。任何一个导演、剧作家都要和你的时代结合在一起,我是想有没有这个问题,历史太辉煌了,在它的照耀下,下一代永远发不出光来。

    □是这样,要区别于你的上一代,你怎么做?林兆华和焦菊隐有区别,孟京辉和林兆华也有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某一个个体对某一个个体。从剧院的角度来说,我曾经想走一条新路,但必须是配套的,编、导、演要配套,融为一体,至少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剧作家。我这么认为,从观念上我们跟老一代是不一样,问题是我们拿不出有分量的东西,来证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还有一点,80年代那批人起来的时候,正好是观众围着戏剧转的时候,人们对你的改革感兴趣。现在,人们对戏剧的变革已经不感兴趣了。你可能已经很超越了,但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愿意看了。这就比较麻烦了。你问的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我可能不是人艺传统的背叛者,我更希望改良。有一次我见曹禺的时候他就说,人艺的风格要发展,但是不能没有。他特别怕剧院没有风格。而且,每一个年代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办法成,是好办法,当年他们用这个办法干成了。但在今天用50年代或80年代的办法可能就干不成,逼着你用一种新的方法,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必须创新,但有一点,我不愿意背叛祖宗,对我这是比较麻烦的事。

编辑:wyy
 
 
 [人艺辉煌50年] 文章导读
·人艺的奠基者——焦菊隐
·人艺降低门槛调票价
·日本戏剧家内山鹑:艺术永远不是金钱
·给母亲过生日 众明星恭贺人艺五...
·人艺庆祝建院50周年 李岚清等致...
·李岚清等致信祝贺北京人艺建院5...
·北京人艺将复排《雷雨》
·人艺经典戏 票房创了奇迹
·人艺50岁庆典 郭老曹话剧齐上演
·人艺建院50华诞 五部大戏票房逾百万
 推荐视频 >>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