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程:沙漠中探访世界最袖珍的小佛寺

2011-09-04 16:10: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9月2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在从和田到若羌近千公里的长途跋涉途中,慕名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博物馆,探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古佛寺——托普鲁克墩小佛寺。这个仅有4平方米的“袖珍佛寺”,对还原新疆历史,认识新疆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有重要意义。

2号佛寺挖掘遗址

二号佛寺壁画:千佛骑士图

这就是仅4平方米‘小佛寺’、世界最小的古代佛寺

这是小佛寺中出土的一件文物,高约20厘米,泥塑烧制。据考证是当地佛教徒挂在腰间,以便在长旅过程中随时随地取下摆放朝佛之用

小佛寺周边绵延沙海中,千百个沙包隆起,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沙漠底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秘密,我们不得而知。

策勒县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博物馆前采访团合影

    大众网--联通3G和田9月3日报道特约记者 施晓亮 记者 王磊)9月2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在从和田到若羌近千公里的长途跋涉途中,慕名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博物馆,探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古佛寺——托普鲁克墩小佛寺。这个仅有4平方米的“袖珍佛寺”,对还原新疆历史,认识新疆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有重要意义。
    我们赶到遗址博物馆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博物馆大门刚刚落锁。得知我们不远千里来到此,值班的一位维吾尔族工作人员热情打开博物馆大门,邀请我们进入参观。初见小佛寺的真容时,很难把它与传统中的“寺”联系起来:它面积仅4平方米,残高一米半,一座无头、残臂、身着赭红袈裟的的泥塑莲花座佛像端坐正中,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佛寺四面残壁保留有一小部分佛教壁画,其他一些壁画及寺内出土物品展示在四周的玻璃展柜内。
    维吾尔族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详细地讲解,随着他的委委道来,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1500多年前。
    大约在1500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域三十六小国之一的于阗国兴盛一时,因国王尉迟家族虔诚信仰并极力弘扬,于阗境内佛院林立,这情景正如西天取经的唐玄奘在他亲自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所描写的“佛塔林立,僧众云集”。   
    当时这里就叫达玛沟。这个地名来自佛教中的梵文,“达玛”即是梵文“达摩”,意为“佛法”,达玛沟就是“佛法会聚之地”。这里全民礼佛,日日朝课。这座四平方米的小佛堂,是南北朝时某个家境殷实的家庭供奉用的殿堂式的佛寺。主人在建造这个小佛堂时,在旁边栽下了一棵胡杨树,岁月流转,礼佛之人子孙相传,而胡杨也枝繁叶茂,为小佛寺遮风挡雨,护佑着虔诚的佛教徒在此做法事。
    沧海桑田,在风沙的步步紧逼下,古丝路南道的一个个曾孕育了繁荣璀璨文明的重镇如楼兰、米兰、尼雅、丹丹乌里克……包括于阗国,都成为一个个湮灭在风沙中永远回不去的家园。不知何年何月,达玛沟人去城空,包括小佛寺在内的众多佛堂、寺庙孤独地迎送着日出日落、承受着风沙侵蚀。有一天寺旁的胡杨树倒了,风沙渐渐地在倒枯的树边堆积起来,裹挟着落叶,直至完全将小佛寺藏匿,成为一个土包。从8世纪中期开始的宗教战争,几乎摧毁了于阗境内所有的佛寺。近代,仅存的几处新疆古迹如楼兰、米兰又遭遇了外国探险家的疯狂盗掠,如今在这个于阗古王国的地面上,完整的佛教古建筑荡然无存。而小佛寺却因为这一棵胡杨的庇佑,而在沙堆下完整保存,成为一个深藏不露的惊天秘密。
    直到2000年3月的一个晚上,在沙漠中“沉睡”千年的古佛被一个懵懂的放羊娃惊醒。
    那是一个风沙漫天的夜晚,一个放羊娃在达玛沟一个红柳沙包旁准备挖个地窝子躲避风沙过夜,挖沙的过程中,他的手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在火光的照耀下,一个栩栩如生色泽赭红的佛头显现在牧童面前。牧童抱回家的佛头成为乡邻们争相传看的稀罕物,泥塑的佛头在传看中经不住农人的粗陋笨拙而损毁。传看过佛头的人中有人动了歪念:埋佛头的地方定有金银财宝!遂夜黑风高之时前去盗挖。但费了大半夜累出一身臭汗,除了佛身和四壁看不懂的彩画外未得宝物,盗者恼怒将佛像右腿跺断。说来也怪,盗者在回程中竟鬼使神差地坠入河谷,摔断了右腿。 
    很快消息传到了北京,于是这个惊天发现成为2002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达玛沟小佛寺虽小,却是建筑、雕塑、绘画三者完美的结合,可谓集宗教美学、文化真谛和艺术魅力于一体,既表现了犍陀罗艺术的浪漫与洒脱,又包含了东方式写意的高雅与宁静,似乎还隐藏着臧传佛教的神秘与隐喻。佛寺的壁画,突出地表现了西域风格,又融入了北齐大画家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精彩绝伦的画技,充分展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与和谐共处。
    另外,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的发现还为科学家们研究古代于阗国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据历史记载,大约在距今3000年左右,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阗建立了国家,在西汉时期(距今约2000年)尉迟家族称王,统领于阗。约在公元前后,因国王尉迟家族虔诚信仰并极力弘扬,在于阗境内大力修建佛院、庄銮佛像,彩绘壁画,佛教在于阗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于阗也成为佛教的圣地,境内塔寺林立。历史上,无论是晋代高僧法显的《佛国记》,还是玄奘名扬天下的《大唐西域记》,以及藏文本的《于阗授国记》,都对于阗佛国大书特书。
    考古专家认定:“这个从南北朝就一直有人维护使用的小佛寺,是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发现的佛寺中保存最为完整、佛寺壁画保存面积最大、壁画及佛像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佛寺。为研究古代西域、古代于阗佛教艺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对研究古代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佛教、佛教文化和壁画向河西走廊、中原、西藏等地的传播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佛寺最有价值的当属它的壁画,具有典型的于阗画派的风格特征,现在北京、西安等内地的壁画都继承了这一画派的风格。可以说,于阗画派的画风直接深远地影响到内地佛教壁画的画风,甚至更远地影响到了日本佛教绘画的画风。
    《大唐西域记》中有于阗王崇拜鼠王的记载,这在小佛寺中一幅千手观音壁画残片中的一只老鼠形象上得到了印证;还有一块壁画上绘有向日葵,史载向日葵在明朝才引入我国,这朵比记载早近千年的记载的向日葵可谓是“中国第一朵向日葵”了。
    我们在馆内,见到了护佑小佛寺的“守护神”,正是由于这棵倒掉的胡杨树,小佛寺才未被沙丘压垮。很多前来参观的人(大部分是日本人)认为该胡杨有灵,于是纷纷剥其老皮作为“神物”拿回去供奉。
    我们还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6年,策勒县一位县领导前往小佛寺参观,其司机百无聊赖就在小佛寺周围百米左右的一个小沙包上踢沙闲玩,不料一脚踢出一件形似男根的奇怪木雕,这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于是2号佛寺露出了它的尊容。在整理2号佛寺时,紧挨着它的3号佛寺也被掀起了盖头。
   在一、二号佛寺相继出土后,相关专家们对小佛寺附近方圆二十公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地表扫描和地下地磁勘测。结果显示,在这片戈壁下还有一些地下的文化层存在。如今,小佛寺周围方圆1500亩地被划为考古保护区。那个维吾尔族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国家有关部门来勘测后说了,这些地下遗址的考古工作,再过一百年也完成不了。
    我们登上小佛寺旁边的一个沙堆瞭望台,极目远望,周边绵延沙海中,千百个沙包隆起,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沙漠底下,究竟还埋藏着多少秘密,我们不得而知。历史的辉煌已然暗淡,但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融所迸发出的光芒,却如不熄的薪火,在这茫茫沙海中的暗夜里隐约闪现着。

陶云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