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民工已占了我国产业工人的大多数,但组织纪律性不强却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
|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民工求职量最大的时节。在这些民工里面,很少有第一次出来找工作的,绝大多数民工都是或经常辞工、或经常被辞退而频繁变换劳动单位的“短工”求职者。2月13日,记者在济南市职业介绍中心看到,某化工企业计划招聘搬运工、包装计件工数十人。在求职者填写的表格中有“个人简历”一栏,许多年轻人在此栏中都填得满满当当。如此的动机也许是证实自己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也同时生出反效果。企业招聘人员抖着一叠表格对记者说:“企业就怕这些短工,干着干着,说走就走。” 受打短工行为影响最大的当属服务业和餐饮业。据对济南的调查,在今年春节及节后的一段时间里,至少70%的大小饭店极度缺少人手,要重新招聘。泺源大街上的一家中等规模的火锅店,春节计划照常营业,要求员工留守岗位,并承诺给员工“三薪”。但二十几名员工还是走掉了多半。老板只好将老婆孩子,甚至年迈的岳父母都发动来当服务员。部分因返乡过年与店方发生点不愉快的店员春节后基本上没有再回来,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打来。 一位市民向记者反映说,他家今年过春节没喝上纯净水,就是因为水站工人回家过年了。而职介所的一位同志说,去年夏天,她家的彩电坏了,请商家派人来修。商家说让她等几天,说工人回家割麦去了。她就好几天不能看电视。她说:“说请假就请假走了,我们当初当工人时不敢想呀。” 被采访到的企业看法大致相同,认为当下民工的整体素质与我们通常说的“产业工人”间的距离还比较远。一位企业部门经理认为:民工不仅组织性纪律性尚不及当初的产业工人,在主动性创造性上更不及。关键是心中不能把企业当成家。当初我们那些国有企业的职工,以厂为家,让加班就加班。说不回家过年半句怨言都没有。他说:“打短工行为使企业不敢重用民工,不敢花钱培训民工。现在我国产业工人总数的六成是农民工,如不能尽快革除民工的短工意识,使之迅速成长为一代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我国的总体产业水平谈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民工自身也是短工意识的受害者,技能长期得不到提高,只能是一个简单劳动者。你看看给他们的工资哪有高的?就是四五百块钱。” 针对对民工短工行为的非议,民工表示了相反看法。一位来自潍坊的打工妹这样对记者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很正常。”她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两三年换了好几个地方,是因为:“那几个企业都剥削人”。 济南市职介所中心主任孟沛然的看法是,虽然民工普遍存有打短工的意识,但其主要原因似乎并不在民工自身,而在用工单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工单位招聘劳动者,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购买保险等。但实际上仍有许多用人单位不与民工签订合同,民工感到自己就是个临时工,随时都可能被解雇。他当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新的机会就随时炒老板的鱿鱼。 根据孟主任的提示,记者暗访了几家正忙着招聘用人的单位,了解到的情况果如其所言:除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企业一般不与简单劳动者签订合同。说到原因,一位经理给记者讲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合同约束的应该是劳资双方,而现在你签合同并约束不着民工,人家说不干抬腿就走,你上哪找人去?约束的只是企业,你管得严一点就来了事,给你打官司什么的。”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处长崔秋立不否认民工有其自身的弱点,但说到民工的短工意识,他认为主要是大量民工尚未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民工之所以不能融入城市生活,是因为进入城市生活还有许多障碍,其中户籍障碍是最大的障碍。虽然都在逐步淡化户籍作用,但没有哪个城市真正放开,进入大城市还是很难。当然不是说一个民工进入大城市就没法生存,但一家农民进入大城市就难以生存,要住房,要上学,要有维持在城市生活的所有费用。这使他无法把城市当作他的家,遇到问题就会习惯以农民的方式处理。所以,民工短工意识还是目前的环境造就的。 □ 本报记者 陈中华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