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山东交通学院经济系调研报告

2010-11-25 17:0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房屋改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旧房改造等方面出现的种种状况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在肯定新政取得巨大积极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时常会听到关于农村房屋改造过程当中部分争议的声音。为获取当地的第一手资料,循着这些线索,我们走进山东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调研,走访群众收集民意民声,实地探访建设工地,向当地有关部门询问政策及进展情况,并对搜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试图反映这些地区农房改造的情况,找出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完善农房改造进程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房屋改造   政策   拆迁   安置补偿   影响   建议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占据中国历史舞台主要地位几千年的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建设高潮,加快农村房屋改造,特别是危房改造,实现农村的安居工程建设,是落实三农政策的一个势在必行的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民赖以生存的广阔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农民们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农村房屋改造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中的“住有所居”,不仅仅要求“得广厦千万间”,更重要的是“大庇天下‘农民’俱欢颜”。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就要求符合城镇化的农村要积极进行城镇化探索,而这势必会触及到农民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2009年“‘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7253亿元,增长21.8%……有80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在20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姜大明同志在总结2009年工作情况和布置2010年工作要求时,多次提到“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正是在这样的新时期、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响应中央号召,作出了加快农村房屋改造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因为意义重大,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我们深入群众,寻求答案…

  正文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2009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省新建农房104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全省400多万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今年我省将再新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力争达到120万户,改造危房18.5万户。各地区进行农房改造,在坚持和落实政府政策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此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

  加快农村房屋改造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解决当前我省农民住房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的民心工程。启动农村房屋改造,不仅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且会带动农村建材,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能有力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改变农村经济落后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农房改造的不断推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因此为深入了解研究农房改造过程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症结所在,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政策建议,确保农房改造的顺利进行,我们决定进行这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调研。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