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2011-08-31 14:22:00     作者: 刘勇    来源: 求是理论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人民群众 人物变迁 群众利益 学习胡锦涛
[提要] 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体会最深的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不仅提出了对学习的要求,还解决了向谁学,怎么学的问题。到县纪委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对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体会最深的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不仅提出了对学习的要求,还解决了向谁学,怎么学的问题。第一句话:总书记深刻指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在这句话里,他提出了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第二句话:总书记提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在这句话里,他提出了拜人民群众为师,扎根实践的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两句话即提出了对学习的目标要求,又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方法,综合到一起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首先,群众的知识最丰富。很多群众都掌握着我们所不熟悉的知识和社会阅历,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知识。农民群众可能目不识丁,但他知道何时播种,何时收获,而这些对于处理田间地头的纠纷至关重要。居民群众的知识可能只是当地风土民情,或是人物变迁,这些看上去朴素寻常的信息对于我们处理案件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时甚至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挖掘、去刨根问底。

  其次,群众的目光最犀利。可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纪检监察工作成败与否,群众应该最有发言权。群众可能不懂法规法纪,但他们对案件背后的真实可能更具有洞察力,对个案对错以及后果也更具有判断力,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通常不是引经据典的论文、和风细雨的建议,而是直白的评论、激烈的辩解,甚至强烈的反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固然可能有失偏颇,但就是这些声音,一定还有需要我们去重视、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第三,群众的经验最给力。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群众的创造,小岗村搞包产到户,后来总结成经验向全国推广。村民委员会原来也是一个合作村搞起来的,后由彭真发现并总结推广,我们正在进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也是从农村基层试点开始,这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再比如乡镇企业的兴起,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首创精神。也使乡镇企业增加值30年间增长了332倍,令世界刮目相看。邓小平曾这样描述乡镇企业崛起:“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

  无论从“大包干”、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还是从“三来一补”、农民工进城到“温州模式”的勃兴,人民群众的丰富经验和首创精神推动了一个又一个的制度创新,迸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活力,冲破了一重又一重的体制桎梏,破解了一道又一道的发展难题。好多改革开放的理论形成都是先有群众的创造、基层的创造、地方的创造,然后才有中央的决策。这都是我们应该切实学习的好经验。

  第四,群众的愿望最朴实。记得彭丽媛《江山》中有这样一段歌词,“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她形象地唱出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群众的愿望是最朴实的,群众的要求也是最真实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能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这应该是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价值取向和归宿。因此只有感受到群众的伟大、可爱和朴实,愿拜群众为师,和百姓交友,时刻关注群众冷暖,心中装着群众,办案想着群众,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最终才能实现群众的朴实愿望,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到县纪委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对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也要把向人民群众学习作为一种精神来追求,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积极深入基层,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作者单位:山东阳谷县纪委)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