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贾瑞涛 济南报道
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无疑是山东“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山东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在昨日举行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对“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了全面解读。他指出,《纲要》注重淡化增速观念,引导强化转型意识,突出明确效益导向,在“十二五”发展指标上,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比“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要低一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8%以上。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纲要》 还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篇幅。落实中央提出的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要求,《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这在山东历次中长期规划中预期增速最高,同时强调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张超超表示,之所以制定上述目标,省委省政府经过了慎重考虑。既考虑到了“十一五”发展的惯性,也考虑到未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国内国际环境,尤其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要突出综合效益优先的原则。9%目标的率先提出旨在引导我们淡化GDP指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使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也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他同时指出,相比于GDP9%的增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10%的困难更大,但只要努力,这两项指标完全可以实现。为了保证居民收入的“两个同步”增长,山东将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收入增长的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就业5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其适应“两个同步”的标准,尤其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基本、广覆盖。
“最不容易的是农民收入增长,为此,省委专门制定了一个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的指导意见,提供了进一步保障。”张超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