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道路

2011-10-20 10:21: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化强省看山东 第七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提要]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和根。文化之于一国,往往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久远。“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无形的文化版图上,除了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提升其他文明的政治认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涵育的力量,始终影响着文明的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

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道路

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网络媒体山东行网友系列评论之十八

 

网友:王洁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和根。文化之于一国,往往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久远。“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无形的文化版图上,除了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提升其他文明的政治认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涵育的力量,始终影响着文明的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
    山东的文化根系脉络清晰而又庞大。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其融孔孟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滨海文化于一体。不论是在为学的诸子文化上,还是在为乐的民俗文化上,都释放出独特魅力。其实无须多言,来过山东的人多能体会,真实的山东文化根植在山重水复、苍茫无言的齐鲁大地上,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便能奔泻裹卷而出。在历史长河的纵向坐标上,山东文明,灿烂辉煌。
    时针定格在今天,“昨天文化”已经成为历史。传承昨天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山东的文化选择又在何方?事实上,山东早已迈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和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节拍,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用“今天文化”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道路。
    转方式调结构大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山东省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全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到9个,动漫产业基地已有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更高达31个,成为全国三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千亿的省份之一。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目前山东省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均整合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近年,山东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步伐也明显加快,全省一批国有院团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体制改革。转制院团开拓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也明显增加。
    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山东成功举办了四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了六届“孔子教育奖”,促进了国际儒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儒家文化的传播。2010年山东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巴黎举办的“孔子文化周”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强烈反响。杂技、京剧、歌舞、吕剧、交响乐、民乐、山东梆子等艺术门类在国际舞台上深受欢迎,成为了齐鲁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而今,山东的“昨天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文化”不断发展,“明天文化”日益成长,一个新旧融合、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格局已经呈现。

余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