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2专题汇总 > 2012春运 > 记者手记
本站搜索:

不走近,不知道铁路职工的苦

2012-01-19 12:58: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铁路职工 李建华
[提要] 在铁路上有这么一句口号,那就是“年年过年都过年,铁路职工没有年”,意思就是每一年,全国的人民都要过年,而单单却只有铁路上的工作人员没有年过。这是铁路行业里一直这么流传的一句话,也是每一位铁路职工牢记的一句话。

    记者手记:不走近,不知道铁路职工的苦      

大众网记者采访李建华。

大众网记者在铁道上采访李建华。

每次值班,李建华几乎都要沿着铁路线来回的行走三四公里。

在铁路上做信号工36年了,李建华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么多沉甸甸的荣誉了,有了这些李建华觉得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觉得值了。

 

    在铁路上有这么一句口号,那就是“年年过年都过年,铁路职工没有年”,意思就是每一年,全国的人民都要过年,而单单却只有铁路上的工作人员没有年过。这是铁路行业里一直这么流传的一句话,也是每一位铁路职工牢记的一句话。

    李建华,一位在铁路信号系统工作了36年的老技工,正是践行这句话的一名普通铁道职工。今年57岁的李建华,从1976年起就做铁路信号工的工作,一干就是36年。1976年,当时还是一名20多岁小伙子的李建华,就被分配到了北京铁路局沧州站工作,“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天,背着干粮到站上,炒个鸡蛋就等于过年了!”回忆起刚工作时候的情景,李建华记忆犹新,“1983年因为结婚了,才申请调到济南最西边的鹊山站。”
    到了鹊山站离家是近一些了,但是喝水却成了大问题,“站上和我们电务段是分开的,站上喝水当时是靠买驴车上拉的水,我想借一点,人家说不行,一天两天行,在这里成年累月的算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就自己挑。”李建华比较倔,这么一挑不要紧,鹊山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每一担水,李建华都要来回跑四公里的路才能到村里挑回来,“节省着,这一担水吃上一个星期!”
    寂寞、苦闷、单调,是铁路信号工无一例外要享受到的“职业特权”,在一些小站点上,“靠最近的村子都要三四里地。”没有电视,没有一些现代的娱乐工具,更不要说普通人至少到年底都能享受到的回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了。
    “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年了,每年除夕、初二,我们家当家的都要在单位值班‘抢天窗’,我都习惯了。”作为一名铁路职工的家属,李建华的老伴孔宪敏这么说,李建华在一边听了则给她打起预防针,“今年我在段上都提前说了,谁想回家过年的给我换班,没问题……”
    孔宪敏看了看老伴没有说什么,看着记者却帮着老伴解释起来,“老李那边忙,特别是春运期间铁路干线都没有时间检查,到了春节大家都回家了,没有那么多乘客坐车了,所以他们只能忙起来了……”其实,这不是孔宪敏通情达理,而是她跟李建华结婚这三十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从来没有在家吃过一顿热乎饺子,他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你能怎么着?”
    “我们的工作就这样,只有安全上有保证了,铁路交通的速度、密度、效率上才有保证!”望着桌子上李老师一箱子的荣誉证书,我似乎多少有点明白这位铁路人一辈子的铁路追求:安全,安全,安全!
    济南铁路局电务段济南信号党支部书记李恒就说,自己晚上睡觉梦见的都是铁路安全的事儿,“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梦见因为安全问题,我竟然被公安局逮捕了,李建华还去看我,说‘书记,安全肯定没问题,你是无辜的,我保证’,唉……”李恒说完长叹一声,信号员的工作就是心理压力太大,安全问题都放身上,设备是终身实名包保制的,就算你生病在医院躺在病床上,如果负责的路段设备出了事故责任都要本人负责!
    责任大,保证了列车行车安全,可是铁路信号工却是正儿八经的高危职业,“去年一年我们铁路系统的信号工就死了六个!平均每两个月就会出一次事儿……”
    责任大风险高并不代表着收入就高。记者在没做此次基层采访的时候,也像很多社会很多人一样,觉得铁路职工作为传说中的“铁老大”的一员,收入肯定低不了,可是一问这位在铁路上工作了三四十年还有三年就退休有着高级技师职称的李建华才知道,他一个月加上国家300元的高级技师补助才只有3000元冒头的收入。“家里27岁的儿子去年刚刚结婚,花了20多万首付还要贷款30万,才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我打算过两年退了休,再继续到一些企业里工作,我老伴早下岗了没收入,毕竟还得过日子啊!”
    “刮风下雨别人往家跑,铁路人一定要往外面跑!”“咱们的铁路设备就像自己的孩子,孩子冷了渴了不会说,大人可要照顾好才能茁壮成长不是。”听着李建华的诉说,我的心里在想:在铁路人心里有的只是运输质量和安全,可是他们的辛苦又有谁知道呢?不过也正是有了像李建华这样,数十年如一年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为人民奉献的千千万万的铁路人,才有了铁路的通畅,才换来亿万百姓回家温馨和谐年!            记者 刘国栋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