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2012-05-31 16:48: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提要]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五年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新一届省委、省纪委和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二、明确目标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
  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这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重要阶段性特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物质基础坚实雄厚,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同时,随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深入推进,对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要求更加迫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更加繁重。当前,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迅猛,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看总量,更要看创新能力强不强、经济结构优不优、质量效益好不好、体制机制活不活,看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创优、求好求强、以强胜出,努力保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良好态势。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有这些年来我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实施蓝黄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有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一定能够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跨越,不断开创山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文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走在前列,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今后五年,要努力做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省份,为建成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全省生产总值跃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以上,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作用、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二是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水平;打造新的经济隆起带和科学发展高地,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三是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四是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五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生态山东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6%,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新形象。六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法治山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格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局面巩固发展。
  同志们,山东的昨天灿烂辉煌,山东的今天生机勃勃,山东的明天更加美好。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