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是我们的最大责任。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为民、爱民、富民、安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有效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努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落实国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五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巩固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救助制度。六是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七是重视做好社会养老和老龄工作。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力争五年累计实现500万贫困人口脱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推动扶贫开发向更高水平提升。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二)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增强民生政策普惠性。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在促进民生公平上下功夫,把政策告诉群众,把好事办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暖在群众心坎上。加快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坚持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新增财力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总结推广构建阳光民生救助网的经验,对困难群众实施动态跟踪、阳光救助。加快完善民生工作落实机制,完善项目选定、投入保障、公示承诺、领导责任、监督检查等制度。加快完善民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实践标准、群众标准,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提高民生建设的实效,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做好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增设工科专业,增加实训基地,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建设。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启动实施中医药名医工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深入开展“健康山东行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人口素质和结构。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完善大调解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广基层平安创建、“六小警务”等经验做法,重点抓好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惩办和治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增强公民防灾意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五)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与国防动员统筹发展。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高标准完成征兵任务。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支持国防建设和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