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

即墨虾农凭借过硬技术转战全国承包创传奇

2012-02-13 13:18:00    作者:钱 卓 隋信海 毕 飞   来源:青岛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科技创富 农业 品牌效应
[提要] 凭着独创的一项“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鳌山卫镇像老何这样异地承包虾池的虾农达1600名,足迹遍及全国15个沿海省市,承包虾池15余万亩、每年增收1.5亿元。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第一次把主题锁定于农业科技创新,而即墨虾农异地承包虾池,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科技创富案例,科技何以迸发如此创富能量?财富 效应怎样如同一粒种子般被放大?
    出正月十五不久,鳌山卫镇东里村的养虾大户何京洪就开着 “大奔”上路了,海阳、河北唐山、辽宁大连……他在各地承包的8000亩虾池等着他去巡视……听起来像一个传奇,凭着独创的一项“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鳌山卫镇像老何这样异地承包虾池的虾农达1600名,足迹遍及全国15个沿海省市,承包虾池15余万亩、每年增收1.5亿元,何京洪说,“只有广西的北海俺没到,那里的水淡点儿。”
    病害可怕,技术是制胜的法宝
    “10公分的对虾眼看着要收获了,几天就死光光……”上世纪90年代全国对虾流行病爆发的情景,即墨虾农记忆犹新,当绝大部分虾农选择放弃时,鳌山卫镇北泊子村虾农林式柱却一头扎进虾池边的简易棚,日夜做试验,寻找抗病的法子。
    这个性格执着的虾农,当初只是期望在减轻虾病方面有所斩获,为此长时间地泡在虾池中,观察日本对虾特性,仅研究日记就写了5万多字……但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对科技的执着会带给他这么大的回报,天天“深潜”虾池的他最终在水下发现了奥妙:日本对虾吃了海藻上附着的两种小生物:藻钩虾、蜾蠃蜚,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于是,在一片反对声中,他将虾池中的刺沙蚕全部杀掉,改用小生物作饵料……结果,面对虾流行病,惟独林式柱的对虾毫发未损,当年净赚5万多元。
    青岛科技局和黄海研究所的专家组对林式柱的技术给出了鉴定: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促长防病、节省人工饵料、降低生产成本等效果明显,达国内领先水平。利用该技术每亩可节约投资300元,增产对虾18公斤,仅此一项即墨市年可增加对虾产量95万公斤。
    舍得分享,扩散“林式柱效应”
    林式柱独创的养虾技术,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广开来,形成一项成功的实用技术?关键在于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推广方式——向村里人、镇上人无偿传授这项技术。
    “我并非只是出于大公无私。”他同时也期望通过推广尽快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实践很快证明,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林式柱独创的养虾技术让鳌山卫镇不少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但执著的他们却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凭借特有的钻研精神不断完善养殖技术、拉长了创富链条。
    “近两年,我们试着把放养‘蜾蠃蜚’的季节由春季提前到上一年冬天。别看只是一个小改变,却使单位面积的‘蜾蠃蜚’数量增加了两三倍。饵料增多了,虾生长的速度格外快!另外,我们还全部投放生物饵料,保证虾在一种接近纯自然的状态下生长,使虾的生病可能性大大降低……”东里村养虾大户何京洪丝毫也不隐瞒自己花大量精力得来的养殖经验。这个自1982年高中毕业即与水产品打交道的汉子为了完善养殖技术,经常围着虾池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给“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做出了进一步细节完善。有了技术做后盾,何京洪带头注册成立了洪运祥水产养殖公司,从对虾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部可以自行搞定,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条。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此后,鳌山卫镇的养虾技术能人首先在文登市承包虾池1600亩,头一年即实现纯收入120万元,每人纯收入30万元。
    正是由于他这种“追求多赢”的举动,林式柱一个人的“财富效应”被放大,造就了一个鳌山卫虾农的技术创富群体。
    带着过硬技术的即墨虾农从此越走越远。何京洪先后在海阳、唐山、东营等地承包海滩8000多亩,吸纳劳动力200人;高山里村村民陈德龙在乳山、海阳、河北承包虾池4000亩;北泊子村村民林克玉在海阳承包虾池200亩;现在莱州市的6000亩虾池几乎全部被鳌山卫新民村的养虾户所承包……据统计,利用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即墨虾农在山东省境内承包虾池面积达5万余亩,在河北、辽宁等省市承包虾池10余万亩。
    一技在手,专业养虾人“笑傲神州”
    “即墨虾农有技术”的品牌效应在“水产江湖”不胫而走。为研养虾之策常年闭门不出的鳌山卫养虾能人,再出江湖时一技在手,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2004年起,远在辽东的养殖业户都主动找上门来,邀请鳌山卫虾农到他们那里发展对虾养殖……对此,即墨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引导虾农探索双赢模式,由外地投资者作为出资方,即墨虾农提供技术,双方联手承包虾池,利润平分、风险共担、共同致富。
    这些年来人们又感慨,掌握“生态调控健康养虾”技术的即墨虾农,何以异地承包多年而长盛不衰?有人说了一个现象:这项技术即墨虾农可以迅速掌握,而外地虾农却很难短时间内学会。是不是他们吝啬不传授技术?何京洪笑着摇头,“学习日本对虾养殖,原理不复杂,但实际技术操作复杂,”何京洪对记者介绍,“比如,当对虾长到每一个尺寸时,该投放多少公斤饵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控制掌握的事。”
    何京洪的观点是,对日本对虾养殖来说,懂不懂得“在细心上下功夫”至关重要。对虾养殖是一个很细的流程,需要不间断的观察来调整措施,需要高度的专著、投入。例如,日本对虾在50头—100头的生长阶段最容易生病,需要密切观察摄食情况,这个时候稍微一放松,对虾就完蛋了。不少外地虾农往往一学到技术、一挣到钱就容易麻痹、松懈,造成功亏一篑,这种现象相当普遍。相形之下,即墨虾农就表现出了专业化的素质,特别在对虾生长关键期,他们是白天晚上“一步也不离开”,其专注精神无人能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得益于这项技术的逐年创新,现在即墨虾农在全国各地承包的对虾,产量比5年前高出了30%。虾农们用艰辛和汗水换来了今天的成功,用不断创新的技术酿造出财富的美酒。 

李润杰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