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人民最光荣(十)
世代相传 康氏兄弟的传统文化情结
编者按:或默默无闻,亦或光鲜照人;或委以重任,亦或平凡无奇;或担当,或传承。劳动者无分高低,没有贵贱,唯有紧跟时代,不断进步,凝聚智慧,创造伟大。滴滴汗水,折射劳动七彩光芒;颗颗螺钉,凝聚着伟大力量。站在现实与梦想新的交汇点,中国梦扬帆起航之际,大众网济宁频道的记者走访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他们平凡中造就伟大的瞬间。
大众网记者 李丹
“二人斗”表演现场
舞狮表演也不示弱
在汶上县康驿镇康庄村有一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以康德贵、康德金、康德库三兄弟为首组织而成。逢年过节有庆典活动他们就成了主角,舞龙、舞狮、花车、旱船、踩高跷、二人斗样样精通。
世代相传 为百姓送欢乐
在这支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康德贵老人已经83岁,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别看我这么大年龄了,这个‘二人斗’一直都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这个‘二人斗’要从我老爷爷那辈谈起,我就是从小看着他们表演才喜欢上‘二人斗’的。”
提起‘二人斗’康德贵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从小就看,老爷爷们就教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哥几个就想着把老人们的这个手艺能接过来,12岁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开始上台表演了,70多年了一直坚持着,就觉着会这一门手艺能给自己和乡亲们带来乐趣,所以就这么一直坚持着。”老人说,去年表演的时候把腿给摔伤了,所以现在不能表演,但是只要一说有演出,他仍然会拄着拐棍到现场亲自指导。
演出结束后演出的道具和服装都要分类存放
潜心研究 希望后继有人
52岁的康德库是这支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向记者介绍说“二人斗,又名‘金童玉女’,俗称‘两鬼摔骨碌’,起源于明未清初。他告诉记者,“二人斗”看似简单,但所需的道具并不简单,这一套家伙什全是他们亲手制作。二人斗的道具的制作是将双袖相连的两青衫木偶置一木架上,使其两各蹬木架一端,再穿上长衫,长度要足以罩住表演者的身体。表演时由一人潜入架内操纵木偶,拨动身体作摔跤打斗姿势。伴随着激烈的锣鼓声,表演者腾、挪、跌、宕、侧翻、后转、仰俯、横卧,不断变换动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两个小鬼打斗的姿势形态,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康德库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队伍不止他们兄弟几人,包括村里的其他人也加入到表演的队伍,农闲的时候大家会在一起研究表演细节。他自豪地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最多的表演队伍人数能达到80多人,大家不图为什么,完全就是为了喜好。”现在让康德库欣慰的是的儿子也加入到表演的队伍:“虽然他的表演还不够熟练,稍加培养会越来越好,我感觉后继有人了。”
康德库为儿子穿上道具服
逢年过节村里的镇的表演都被要求参加
列入非遗 信心十足发扬传统文化
2008年,康氏兄弟得知二人斗民间艺术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高兴之余更坚定了他们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在康德金的家里,专门腾出来一间屋,演出所需的演出服、道具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袋子里。康德金说:“你们看分辨不出来,我们自己都知道,演什么内容,需要什么道具什么服装,顺手就能拿出来。现在国家都这么重视咱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得重视。”
康德金告诉记者:“虽然表演队伍存在着老龄化的现状,只要我们还能跳的动,就会继续为父老乡亲演下去,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将传统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贺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