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南市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 周庆岳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个问题经常在脑子中出现:新农村到底为谁而建? 可能有人会对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惊诧: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问吗?新农村当然是为农民而建了! 答案虽然是明摆着的,但现实却让人疑惑:不仅那些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农民子弟们不愿回乡,而且那些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也会想方设法举家外迁,导致农村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的村庄,留守者以老弱病残为主,给人冷冷清清的感觉。 不可否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富裕农民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建设新农村的目的,不是让农民都搬出去、迁移走,对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域广、农民占多数、就业压力大的国家而言,要通过转移农民实现城镇化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事情。尽管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每年大量增长,但是,大多数农民还要在农村生产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力量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主体。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致力建设的新农村,是适宜农民(也包括城里人)安居创业的新农村。因此,提升农村的人气,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让农民们在农村留得下、住得好、有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提升新农村的人气,需要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乡土能人创业有奔头。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过去小农经济时期农民心态的真实写照。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农民在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等现实面前难以应对,急需寻求增收致富门路,但在农村地少人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那些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们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背井离乡到城镇谋求生存之道。其实,在免征农业税、国家给予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涨,而且大多数进城谋生的农民也品尝到了外出的不易,非常希望能在家门口致富。因此,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发育膨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乡土能人发挥才能,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这是提升农村人气的根本所在。 提升新农村的人气,需要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让知识青年下乡创业不回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有些城里人也欲谋求到农村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但是,枯燥、脏乱、不便的生活环境让不少人望而生畏,这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不愿回乡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柏油路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乡土文化,营造清洁、便利、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让下乡创业的知识青年,在洗去一天的泥土与劳累之后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文化生活,乐在其中,乐而忘返。 提升新农村的人气,需要加强农村平安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实事求是地说,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仍然是平安建设的薄弱环节,偷盗甚至是抢夺等案件时有发生,由宅基地、土地流转、赡养老人等引发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大量存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气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稳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之上。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是提升农村人气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