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合办多年后又重新分办的第一次颁奖。在11月9日举行的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成为各家媒体的焦点人物——
两奖分家 迫不得已
当记者提出为什么金鸡、百花两奖今年重新分开举办时,吴贻弓显然早已料到了这个问题。他耐心解释说,金鸡、百花电影节本质上讲从来都是各自独立评选的,因为两奖的宗旨、目的、方式方法和受众都不一样。金鸡奖是专家奖,是专业人士从电影艺术本身方面进行评价的奖项;百花奖是群众奖,是必须接受群众评价的奖项,由观众投票决定的奖项。因此这决定了分开办比较好。当然,最重要的是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迫使两奖不得不分开。吴贻弓感慨:“影协一年承办两个节工作量太大,手忙脚乱,力不从心,而分开举办,能把评奖搞得细致、妥帖些。”
面对今年电影节叫“金鸡奖”还是叫“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问题,吴贻弓表示,“金鸡百花”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成熟的品牌,会继续保留下去,即电影节今后一年一届一如既往地办下去,每年仍旧冠以“金鸡百花电影节”头衔,但金鸡、百花两奖隔年轮办,今年只进行第25届金鸡奖评选。
金鸡远离大众是好事
众所周知,金鸡奖一直以来都固执地秉承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位,那就是以专家意见为唯一评判准则,所以每年都会出现未公映影片捧走金鸡的现象,这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不满,抨击金鸡奖是电影人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并质疑这样一只离市场越来越远的“金鸡”,很难想像还能走多远。
吴贻弓表示,这个问题曾让自己饱受压力,但是他今天的态度仍然很明确。“我一直希望金鸡、百花、华表等奖项能够各司其职,分别从不同方面体现当年电影的水平。三个奖要是差不多,评一个就行了。就金鸡奖而言,它注重从电影本体上提出专家的意见,但能否被历史承认还需历史检验。”他举例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费穆1948年拍的黑白片经典《小城之春》。这部电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被观众一致排斥,淹没了几十年,但现在已作为经典影片来讨论,可喜的是,那个时代的专家却一致看好该片。这就意味着,某些带有探索性、超前性的影片不能被同时代的观众所了解,非常正常。
他还认为:“观众看影片,只是看综合艺术,感觉到某些方面好,但是表达不出,缺乏对局部元素的评价,这对电影创作没有好处;而专家就要抓住好影片的内核,分析其中的原因。由此也说明,金鸡远离大众是好事。”
港澳台参评 水到渠成
本届金鸡百花的许多规则发生了新变化,最令人关注的是第一次接纳港澳台演员参评及首次颁发国际影奖。例如,成龙就凭借《新警察故事》中一个悲情英雄形象,获得了本次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另外,电影节期间将展出21部国外影片,并评选出中国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影片、导演、男演员、女演员等奖项。
谈起这些变化,吴贻弓解释说,金鸡奖作为国内高层次奖项,理应囊括全中国电影创作人员来一起参与,再说近年来内地与港澳台之间合作频繁,本届电影节把金鸡奖申报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地区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边金鸡鸣放三亚,那边台湾金马奖也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幕,两大电影节的“撞车”多少会影响明星的到场。没想到,记者的这番表白竟让吴贻弓大发感慨:“我个人以为,电影节兴旺的根本要根植于电影事业兴旺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经历百年风雨的中国电影才能重塑辉煌。如果现在的观众能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样,对我们的电影自发地响应,相信电影节办起来会容易得多。”
(本报三亚11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