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半个世纪中影响最大的一些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与其他电影艺术家相比,谢晋的特殊性在于他工作了50年。他从青年时代一出场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后一直有声有色地保持着指挥若定的主角地位,从让人眼睛一亮的《女篮5号》到让人热泪盈眶的《鸦片战争》,始终让万人瞩目,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早年之路:
为艺术实践主动辍学
谢晋1923年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上世纪30年代,谢晋随父母迁居上海。1939年后,谢晋分别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中间还随父亲到香港住了一年。在上海和香港读中学期间,他对电影、戏剧发生兴趣,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受教于黄佐临、吴仞之等名师,参加学生戏剧活动,在剧中担任角色。
1941年,谢晋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1943年主动辍学,同年,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参加排演了多出话剧。就在这一时期,谢晋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在谢晋的求学经历中,“1943年主动辍学”这句话很有意味。这一年,谢晋20岁,相信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已有了独立的认识。可能又因为这时的他已经对戏剧电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愿意在学校里继续读那些枯燥的表演课程。而跟随戏剧大师们进行戏剧实践,则可以培养更强的导演能力,于是就辍学了。“主动辍学”,初显了谢晋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心态。
1946年,谢晋回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复读,师从余上沅攻读导演专业,并得到洪深、曹禺、黄佐临等著名戏剧家的教诲。1948年,谢晋完成学业,先后在大同电影企业公司、长江影片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助理导演、副导演。也正是从1943年主动辍学到1948年进入电影公司,谢晋完成了从对戏剧有兴趣到专注于电影的志向嬗变。
鲜明特色:
造就女星,渲染爱情
有人说,谢晋,江浙文化是他的根;细腻与不露声色,才是谢晋电影的风骨。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事实上,经谢晋烘托出炉的女演员,也总是能够一炮走红,即使是已经出名的名演员,谢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观众所不熟悉的另外的性格魅力。“在富含深刻政治内涵的影片中塑造具有特殊性格的女性形象,且个个成功,是谢晋电影的显著特色之一。”
《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情符合当时对新中国体育事业进行歌颂的需要外,固然与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当时中国内地名声甚大的明星演员——秦怡、刘琼有关。但谢晋在执导影片时,将男女主角的情爱关系定位于欲语还羞、欲言又止、若即若离、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之中,让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的发展波澜起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人物性格与情绪的细腻表现,的确是谢晋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红色娘子军》产生的那个时代,吴琼花几乎不可能与洪常青谈恋爱,革命战场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这使观众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影片令人叫好的地方,又恰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同志之间有种蒙眬爱意的特殊情感。谢晋把爱——并非确指爱情——通过吴琼花与洪常青那深情的眼神蒙眬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怎么理解都行,这的确是作为导演的谢晋的高明之处。对于喜欢在放映厅中对着银幕故事释放泪水的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少了情,没了爱,那还叫电影吗?
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之前30年有了很大的不同,“爱”的字眼可以大声地喊叫出来了。于是,谢晋就在《天云山传奇》中,干脆让三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当然不是同时爱,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爱法。这部影片是谢晋的电影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社会上轰动一时,创造了惊人的票房纪录。但抛开政治因素不谈,此片的好看,恰又是在于成功塑造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那几个女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才产生了影片催人泪下的良好效果。
晚期力作:
导演生涯辉煌难再续?
1997年,谢晋执导了历史影片《鸦片战争》。谢晋说:“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长大后研究历史也几乎成了我的第二爱好。做了导演,也常希望自己的影片能通过一些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作为导演,谢晋试图以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民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鼓舞当今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但是,电影最直接的功能,是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不能给人感动的作品,不能算是优秀的。《鸦片战争》虽然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道具、最佳男配角奖等一系列的荣誉,但电影观众对74岁的谢晋拍出的《鸦片战争》不太领情,反响平平。直到今天,人们对这部影片的印象也远没有上世纪类似题材的《甲午风云》来得深刻。
2001年,谢晋以78岁高龄拍出新作《女足9号》。1957年,谢晋拍出《女篮5号》后,主管国家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曾建议谢晋拍一部反映足球运动员生活的电影。50年后,谢晋还了这个愿。针对《女足9号》公映后并不热烈的社会反响,有年轻电影评论家毫不客气地说,谢晋的《女篮5号》可以载入电影史册,《女足9号》则没什么好说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第四、第五代导演开始以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片在电影院里与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争夺观众。的确,自那时起,谢晋的那种代表社会时代风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欣赏习惯与愿望的创作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表现个人风格、传达多元信息的创作倾向的挑战。虽然这段时期他导演的影片不乏鸿篇巨制如《鸦片战争》,或是精雕细刻之作如《清凉寺的钟声》,但总的来说,谢晋的电影已经不那么具有强烈吸引人们眼球的魅力。当然,这不是说谢晋电影的艺术水准降低了,相反,他在艺术追求上,可能还有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代表作品
《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清凉寺钟声》、《鸦片战争》
本报整理撰写 记者 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