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张艺谋拍出了《活着》,陈凯歌拍出了《霸王别姬》,田壮壮拍出了《蓝风筝》。那大概是华语电影近20年中最绚烂的一年,至今也未曾重现过。十多年之后,张艺谋再拍的是《英雄》和《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也在轰轰烈烈中揭幕,而田壮壮默默地拍了他的《小城之春》以及筹拍描写围棋大师传奇一生的《吴清源》。同样是“第五代”,而田壮壮这位别样旗手走上了与其他人不同的道路,坚守着“第五代”的最后堡垒。 电影世家:父母影响潜移默化 田壮壮生于电影世家,父亲田方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在上海拍电影,母亲于蓝更是家喻户晓,《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形象深入人心。1952年4月,田壮壮在北京出生,当时父亲已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而母亲则已成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虽然这种身份在相对稳定的上世纪50年代给他带来不少好处(小时候有机会跟着看接受审查的电影),但在“文革”时期情况恰好相反。他亲眼目睹父母被红卫兵批斗,从此,他将自己埋在书堆中消磨时光,与世隔绝。 16岁那年,田壮壮从北京第十三中学毕业,被送到吉林镇赉县插队劳动,一年之后去当了兵,于蓝通过她朋友的关系,让儿子干上了摄影。“我想这是我最早直接接触影像的东西”,壮壮一直不回避在电影界受到父母的庇荫,于蓝和田方在电影界的人缘非常好,“我父亲去世,开追悼会时来了很多人,我很受感动。我和父亲接触不多,我插队的时候,他看过我一次;父亲住院的时候,我去看了他一次。我看他那次,我们几乎就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父亲的眼睛会说话,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关爱、一丝担心、鼓励我去闯荡和提醒我要自我保护”。 1978年,各类学校包括大学恢复招生。这一年,田壮壮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文革”后迎来的首批学生中的一员,并成为了日后电影界横空出世“第五代”的领军人物,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历程。父母身上所具有浓厚的艺术家气质和真诚、大气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并铸造了他,壮壮说,直到现在,他和母亲之间最多的话题仍是电影,“以前我们会为电影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争论,经常是我拍案,她而起。现在我明白了,我没有他们的那种信仰,他们是在为信仰工作、为信仰生活”。 守望心灵:艺术表达执著真诚 田壮壮的第一部电影是《九月》,影片表达了他对弱小人物真诚的同情;第二部电影《猎场札散》讴歌了平朴自然之中的人;第三部片是《盗马贼》,这是一部无以安身的灵魂放逐悲剧的“天路历程”;第四部是《摇滚青年》,描写痛苦、迷惘的一代人寻求前途和希望……令人惊讶的是,田壮壮能够将他青年时期那么顽强地表达的“忧内”主题,一直延引至今天。在“第五代”中,最认真的人就是田壮壮。 《播滚青年》故事很简单:一个接受了“霹雳舞”意识和技巧的青年,自感不容于单位———一家舞蹈团,于是离职走上社会,他与一时装公司合作,将现代舞蹈与时装表演合二为一,得到了成功。但是,他的精神依然茫然无所措,于是又脱离了时装公司……其间,他经历了爱情的波折,女朋友抛弃了他,女经理向他暗送秋波,女广告制作小工在向他“报到”之后以身相许。在世界纷纭复杂的变化中,他需要什么?他能得到什么?——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这个“摇滚青年”就是田壮壮自身的写照,不管他本人是否承认,对生活价值怀有执著追求,对现实始终抱着怀疑和否定,对将来过去都有深深的憧憬和怀恋,这就是田壮壮。他有的是执著与真诚,少的是宽灵与豁达。才气是出色的,但意念经常压倒他。这样就形成了田壮壮独特的风格:忧内的艺术表达。 田壮壮的另一部代表作《蓝风筝》,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透视中国残破而令人心碎的当代史,直面众多影片一直没有正面涉及的“文革”阴影。观众们可以发现面对的已不是西藏高原开阔的景色,而是一种内在的幽闭恐怖感。由于牵涉到敏感的政治话题,加上导演尚未申请批准就将影片送往国外参展,《蓝风筝》挑起一场较大的纷争,而其结果则是直接导致田壮壮到1996年之前被禁止拍片。而在这些年里,处于准蛰伏状态的田壮壮一直扶植“第六代”乃至再后的新生代的发展,其间,监制了《长大成人》、《扁担姑娘》、《巫山云雨》等“第六代”影片。 重出江湖:“第五代”的最后堡垒 2000年冬天,田壮壮又看了一遍自己钟爱的电影——费穆在1948年拍摄的《小城之春》。田壮壮每年都要看这部电影,每次观看,都有所感触,但是这个冬天,田壮壮被电影触动得特别深,他觉得一定要重拍这部经典。几个月之后,有了阿城操刀写剧本,有了李少红的投资。然后又有摄影师李屏宾、美术设计叶锦添的加入。影片自2001年秋天开始筹拍,虽然只是一部只有450万元投资的小制作,但是这样的班底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还是非常奢华的。 2003年,距《蓝风筝》被禁整整10年的田壮壮带着他的《小城之春》重出江湖,大家欣喜地发现,田壮壮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他那种无法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并让这种情结在《小城之春》里达到了极致。在中国或许只有田壮壮才有这种冷冰的叙事方式,似乎他很沉醉于这样的状态,他和国外那些知识分子导演一样习惯按照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去表述这个世界,往往在很主观之下带着极强的个人色彩,这是每个知识分子或艺术家的可爱之处同时也是一些缺憾,同样的感觉,还来自他新带给大家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纪录片的形态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而田壮壮的表达方式也是自由的,他只想表达自己如何看待“茶马古道”所发生的一切,或者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截取一些点来让观众“窥视”出一个隐藏在后面的人文年轮。 从创作的价值取向上看,田壮壮的确还是在坚守着“第五代”的精神理念。他仍旧是一身朴素得与这个时代几乎不相融的装扮,时光刻刀只多添了他的皱纹,但却没有改变他的表情。有影评家这样说,田壮壮复出后的新作显然有着丰富的意味,在“第五代”导演艺术追求上全面沦陷的时刻,田壮壮守卫着自己最后的堡垒。而田壮壮则坚信:“‘第五代’导演,不管是陈凯歌、张艺谋、李少红等,还是不在一个班的韩刚、霍建起等人,对电影都是非常真诚的,在创作上我们要允许他们有失手的时候,有折腰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很商业的社会了,大家都可能有剑走偏锋的时候,但他们依然真诚,这和我们受的理想教育是分不开的。” 主要作品 《九月》、《盗马贼》、《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蓝风筝》、《小城之春》、《德拉姆》 本版整理撰写 记者 秦娟 实习生 王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