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小记者施哲莹行程日记:飞入彩云之南

2011-09-30 16:26:00     作者: 施哲莹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党旗漫卷中国红 大众网 小记者 彩云之南 旅程
[提要] 在一路上坡之后便开始一路下坡,360°的胳膊肘弯一个接一个。司机需要不断刹车,刹车片便开始有意见了,冒出些刺鼻的气味以示抗议。下车一看,四个车轱辘周围温度起码百度以上,还好老天眷顾我们,路的对面便有一条山泉流淌着。矿泉水瓶,水杯,大铁罐……这时候可算派上了用场——水一瓶接一瓶地往车轱辘上泼啊,冰手的水只见瞬间变成蒸汽。大家一人抱一个轱辘,从开始降温到结束,起码半个来小时。从这开始,每走个五六公里便全体下车开始举行泼水节。幸运的是,山路不多了……

9,路上磕长头的藏族孩子,和莹莹一样的年龄,却要以这种苦修的方式“行万里路”

  9月16日 去往云南的路上
  我们停车看画,路过的路人看着画中的我们。
  一路上风景如画,用王伟叔叔话说就是“不用说用傻瓜相机拍了,就是来个傻瓜,闭着眼一拍也是个特棒的明信片。”
  这会还是田园风光,大片嫩绿色的草场,偶见一两户飘着炊烟的人家,旁边飘着大片经幡。眨眼闭眼间又成了万丈深渊,湍急的水拍打上大块的岩石激起数米浪花。一会又见眼前出现竹子,还以为我到了四川,就差见到熊猫了。从南藏之后便开始是海洋性气候了,以致眼前所有景象都不像是应该在西藏周遭见到的。
  除了这些本就是风景的风景,还有一条让我不得不提的风景线——从各自家乡一路长头磕像拉萨的朝拜者们。几乎走走就遇到,或几个人三三两两拉一推车轮流磕头,或孤身一人身背行囊一路磕来,不分年龄。
  就如今天路上我们碰到的那一支队伍。他们是来自四川一个小村庄的孩子,年龄最大的十六岁,若是虚岁则应跟我同龄了。而最小的让我惊讶,仅仅有一岁。日晒风吹让原本应该滑嫩的肌肤变得粗糙,变成黑红色。一人兜一个围裙,以保护衣服(磕长头时全身都会趴在地上,衣服会被磨坏)鞋头部分特意用橡胶包起来,以让它穿的更长久。与我们聊得高兴了就高声唱起了藏歌,声情并茂的,个个活泼。车上备用的大白饼给了这群年轻的朝拜者两个,他们的伙食就是如此,除了自带的青稞面便是路人、藏民给的东西了。
  我们挥手致意要走,跟他们说再见时他们高声呼着,扎西德勒!车子越行越远,那坚定的背影让人们感受到的是一颗颗虔诚淳朴的向佛之心。
  我不懂,但我崇敬。

魏鹏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