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30 16:26:00 我要评论
施哲莹 来源: 大众网13,松赞林寺地处风水宝地,象极了小说《消逝的地平线》中描写的香格里拉喇嘛寺。
14 松赞林寺
15 在松赞林寺管委会中的长老僧舍中,听他讲松赞林的历史和藏传佛教的一个个传奇
9月20日上午 迪庆藏族自治州 松赞林寺
跑了四五天,跑出西藏了,西藏可真够大的。
我们到迪庆的时候又是一个晚上,怎么说是又呢?到拉萨的时候也是个夜晚。我真以为是车走错了方向又回到了拉萨呢!依然是个灯火辉煌城市,却也丝毫不缺乏藏族文化的弥漫,这一点,与我初到拉萨时感受相同。更重要一点,是我似乎看见了布达拉宫!
红白相间的墙之上是被阳光照得发亮的金色屋顶,不是我夜里黑花了眼乱了——天亮之后我再次确认,我的确看到了布宫!
这是一个名叫松赞林寺的寺院,长相与布达拉很是相像,有人叫他小布宫。商议之后全票通过去瞻仰拜祭一下,驱车前往!
寺内大殿林立,殿内佛像成排。追着一个念经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位殿里正磕着长头的僧人。穿着僧人的标志服饰——深红色僧袍。每一头都将整个身体拥抱向大地,然后拨动右手边一串细长的佛珠,以来记着自己磕过多少长头。有僧人说,自己这一辈的愿望就是磕一百万个长头。佛祖面前,都是一颗虔诚的心。
随着寺院管委会阿姨的脚步,大家走进一间二层小木楼。木楼算是简朴,用未油漆过的原木材料搭建起来,这是一位老僧的家,寺里的房子。没有什么家具,偶有几个长木凳摆在墙角,上面堆着几个红红绿绿的苹果,老僧拾到怀里,就引我们上楼去了。坐在一个像阳台样的地方,有条破旧的沙发,和些坐垫。在这里可以俯望到寺院的全景以及院外小道上往来的游客。啃着老僧递来的苹果,大家闲聊着。
“我七岁时就出家了。”在这里,出家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就像村里有人考上了大学。而20多岁时,他遇到了文化大革命,拳脚相待之后被迫还俗。直到再次出家,这期间已经有16年了,如今也已67岁。十六年里,“我从未结婚,我一直坚定着我的信仰。”老僧这么说。谈话间,老僧一直笑着,相识一笑或与大家开怀大笑。悦目的笑容里让人感受到的没有丝毫他对年轻时状况的不满,反而我听到和看到的全部都是他对现在生活的感恩。
阳光撒满了小屋的每个角落,“每一天,迪庆的第一缕阳光都会撒到这里”管委会大妈抬手指向远方的那座青山“太阳升起之时它会阻挡阳光的照射,而寺院正好在某一距离之外,也就刚好,太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我望望远方那座神山,再看看脚下的这片神土。不错,山有仙则灵,寺则有佛有诚则神。我双手合十,不为祈祷什么只是默念了一遍“噢嘛尼叭咪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