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班子“龙头” 建幸福和谐家园

2011-03-27 20:2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薛口社区位于李营街道西南部,南邻新327国道,东靠火炬路,共有人口1200余人,234户,耕地面积420余亩,党员40名。社区党支部委员3人,居委会委员3人,其中一人交叉任职。
    薛口社区位于李营街道西南部,南邻新327国道,东靠火炬路,共有人口1200余人,234户,耕地面积420余亩,党员40名。社区党支部委员3人,居委会委员3人,其中一人交叉任职。
    近年来,薛口社区党支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抓“两委”班子入手,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带领党员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区,彻底结束了薛口多年的班子软弱散、村庄脏乱差和集体收入空白、干群关系紧张的落后状况,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跃成为任城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市级“经济百强村”荣誉称号,07年获得区级“新农村建设明星村”荣誉称号,08年获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曾多次被济宁市电视台、济宁日报、任城区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
    一、建强班子“龙头”,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基层班子是党在农村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薛口社区原来是李营街道有名的落后村、“乱子村”,一度被纳入街道、区重点管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群众不满情绪严重,各类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致使正常的村级选举工作都无法进行。2005年初,由于无力解决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原党支部书记向街道党工委提出辞职。为切实选强配强村级班子,李营街道党工委通过深入摸底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决定采取“回请”方式,诚恳聘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原薛口社区村民薛恩波回村任职。2005年3月,新的支部班子走马上任。为切实改善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他们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入手,着力提升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一是规范村级事务,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民主理事,健全完善了“四民主、两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村干部身先士卒,严格依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小事代表决议,大事全体居民商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坚持公开说事,各项村级事务,定期向群众进行公开,凡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哪个村干部,哪个村干部就要向群众作出说明,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坚持公平办事,无论办理任何事,班子成员都处以公心,一碗水端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居民团结向上、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砸实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心,提高支部公信力。社区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就班子成员个人工作、思想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敞开心扉地谈,心平气和地评,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性建立“群众大会弹劾机制”,每季度专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对群众公认不合格的村班子成员,当场启动弹劾程序,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危机感、责任感,提高了办事效率;实行按劳分配制度,采取工资与工作绩效相挂钩的方式,按工作实际贡献发放绩效工资,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了社区“两委”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贴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了一批年纪轻、素质高、有经济头脑的新党员,解决了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扭住发展要务,夯实强村富民保障。社区党支部始终把发展经济做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城市北延机遇,积极做好区位优势文章,一改过去“船小好调头”的思想,牢固树立“上大项目、搞大产业、促大发展”的理念,经过深入考察论证,确立了“实施村庄改造、建设钢材市场、发展商贸物流”的思路,着力推动集体滚动、群众联动发展。在对原村租赁土地、厂地进行整理改造的同时,薛口社区2005年3月组建了建材市场建设工作组,聘请了懂业务、会管理的专业人员,通过土地租赁、联合开发、共同投资的形式,筹建了年营业额达30亿元的建材大市场。市场以钢材经营为主导,并集瓷砖销售、装饰材料、铝合金加工于一体,对接了城市大开发、大建设的需求,建成运营之后效益逐年攀升,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目前,薛口建材市场已形成以济宁市为中心,辐射整个鲁西南地区及江苏、河南、安徽等周边省市的销售网络,入驻客商260余家,安置村内外劳动力1000余人,年营业额达到30亿元,利税达到1000余万元。同时,建材市场的建设运营,带动了运输、餐饮等相关配套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服务建材市场的各种运输车辆达230余辆,仅此一项,年可增加群众收入150余万元。
    另外,为实现村内资源的充分利用,2006年,薛口社区又注册成立了成立了注册资金4000万元的济宁开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投资3000余万元,筹建了年生产能力达30万平方米的混凝土搅拌站,引进两套90型电脑控制操作的高科技生产线,年营业收入达2000余万元,利税4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吸纳就业人员120余人。截至2009年底,村集体国定资产超过3亿元,年集体收入、上缴税金、村民就业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全村适龄劳动人口全部实现就地就业或自主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6000元,提高到2009年的8200元,年均增收近500元。
    三、实施村庄改造,建设幸福和谐家园。薛口社区地处城市近郊,因城市北扩和自身发展用地,村内土地面积急剧减少,“人地”、“人宅”矛盾日益突出。按照“村民利益为先”的原则,2005年,薛口社区率先在全区实施农村失地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年龄超过55岁的女性居民、超过60岁的男性居民,每人每月可领取220元退休金,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居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全部由集体负担;年龄80岁以上老年村民,逢年过节村里发放节日礼品及慰问金;居民孩子上幼儿园、上大学,社区每年给予一定补贴。
    同时,为给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党支部提出“实施旧村改造,建设薛口社区,实行社区化管理”的构想,计划5年内旧村住宅全部改造,村民全部住进高层楼房,过上城市居民生活,实现居住环境的硬化、绿化、美化,进一步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为搞好村庄改造,社区党支部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专门赴外地考察学习,本着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原则,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住宅楼。为统一群众思想,社区党支部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员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和全体居民大会,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公告、上门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充分说明旧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并把新建楼房的标准、回迁方案、分配办法、补偿标准一一说清道明,引导群众算账对比,彻底消除了部分群众担心的补偿标准不统一、分配不公等疑虑问题,为村庄改造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2008年,薛口社区在全区率先上马的村庄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用地16.2公顷,建设用地11.05公顷,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回迁住宅面积11.4万平方米,商业楼房面积21.6万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17.71万平方米,规划总户数1899户的一期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其中原居民回迁住房由集体统一装修配套,并免除物业管理费用;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总户数1600余户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薛口社区将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文和谐”的万人高档小区。为切实搞好社区管理,按照市区标准要求规划实施的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已于2009年底建成使用,今年初,薛口社区党支部又专程赴东营市学习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经验。下一步,薛口社区将在紧邻国道黄金地段规划建设综合商务楼,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及金融、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新兴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相关专业人才,并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对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健全完善公司化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