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制治村 民主管理

2011-03-27 21:0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向高村共有2535口人,村党总支下设工业、农业和老年3个党支部,有72名党员。去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分别是1980年的187倍、61倍。三十年来,向高村由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底子薄、基础差的落后村,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向高村共有2535口人,村党总支下设工业、农业和老年3个党支部,有72名党员。去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分别是1980年的187倍、61倍。三十年来,向高村由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底子薄、基础差的落后村,成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十年坚持开晨会形成勤勉作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向高村由于原支部书记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班子瘫、人心散、问题成堆,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党员群众怨声载道。1980年,耿广荣同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为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的宅基地纠纷、垃圾遍地、排水难等问题,利用每天早晨出工前空闲时间,集合村“两委”干部在村委开晨会,了解谁家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做到问题不过夜。三十年来,除了大年初一,不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成了一条雷打不动的铁纪律。通过开晨会,加强了交流沟通,增进了班子团结,形成了工作合力,村干部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扎实勤勉干事的好作风。三十年来,村“两委”干部一直坚持“三不”承诺: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权,没有一个人在企业兼职或入股,不参预企业的奖金分配,每月只拿两三千元的工资。村班子成员以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磁石般地把群众吸引和凝聚在村党总支周围。每次换届向高村都是“新班子、老干部”,村干部连选连任。
    三十年坚持以制治村带出和谐村风
    晨会一开始是被动召开,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后来,随着村级事务越来越繁杂,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慢慢拓展延伸为多事多议,由事及理,探索出了一套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好办法,逐步形成了“四会管村、五章理事”治村模式。“四会管村”,就是建立以党总支委员会统领、村民代表会定事、村委会办事、监督委员会监事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责任体系,保障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结合。结合班子成员分工,村里组建了以党员和村民代表为主的村调委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环境保洁队等群众组织,健全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章理。在卫生保洁上,在每条街道都设立了垃圾堆放点,规定了倾倒垃圾时间,保洁人员定时收集整理。在群众内部矛盾化解上,设立了调解室和为民服务室,成立了5人组成的调委会,以村办企业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了10个调解区域,由企业生产厂长和村民小组长担任区域调解员,每个区域设立了4名信息员,形成了一个横到边、纵到底、层层有人管的调解网络,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和处理。三十年来,每天晚8点到次日凌晨4点,由2名村干部轮流带队巡逻,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法轮功分子称向高是一个“攻不破的堡垒”。“五章理事”,就是完善村级决策、财务开支、村务公开、发展党员、干部管理等五套简明易行的村务工作流程,促进了村级工作健康开展。村里所有大事小情都由村班子成员共同商议讨论,重大事项严格履行“五步议事”程序,即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汇报上级党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既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村里制定了“三日公开制”,每月15日、18日、20日分别作为公开日、质询日、反馈日,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听取意见、作出答复。在公开内容上,重点抓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企业利润、干部工资、村招待费、宅基审批、电费收缴等热点问题的公开,并通过晨会汇总群众意见,及时调整思路、纠正错误,使“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成了村干部的自觉行动。每年年底,村里都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干部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与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等挂钩,评出了干部的责任,凝聚起了干事的合力。
    三十年坚持工业强村建成美丽家园
    三十年来,向高村始终坚持工业强村不动摇。他们从几把锤头起家,办起了铜铝铸造厂、消防器材厂、育才油泵厂等企业,组建了向高集团,研发了中冷器气室、遥控消防炮等一批拳头产品。其中,电流互感器屏蔽罩填补了国内空白,汽车发动机管件、油罐车改装件销往28个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铸件、成品件出口到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并与美国摩丁公司、英国德恩叟公司、瑞典APE公司成为合作伙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走出国门,打到了欧美市场,小小的“铁匠作坊”变成全国“铜铝铸造之乡”。现在村里85%以上的劳动力在村办企业上班,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向高村坚持以工补农,全村初步实现了土地方田化、灌溉节水化、道路林网化、耕作机械化、服务一体化,全村统一留种、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粮食统一免费代存,群众种地轻松、上班无忧。村里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卫生室、学校、街心公园、休闲广场、文化中心等设施,全村80%的村民住进了公寓楼,所有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且享受村里的医药费二次报销,村小学的孩子接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所有孤寡老人全都安排在老年公寓由集体供养,不让一户群众吃不上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