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土生金 城乡一体新农村

2011-03-27 20:5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南仪仙村原本是一个纯农业村,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什么资源。2003年,高新区与王瓜店镇“区镇合一”,南仪仙变成了“城中村”和项目中心区。我们感觉,现在的南仪仙就像坐在一座“金山”上,必须抢抓机遇,实施旧村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彻底改变居住环境,打造一个全新的南仪仙。
    绿树掩映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和谐安康的居民环境,这和城市一样的生活犹如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短短几年内,一个“土里刨食、坷垃里砸金”的纯农业村蝶变为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新型花园式社区。这就是位于王瓜店镇东部的南仪仙村。
    南仪仙村共有580户、2076人,73名党员,耕地1438亩。这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紧紧抓住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做“活”土地文章,规划建设新村,2009年,全村集体纯收入达到11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87元,先后被授予“泰山先锋”党组织、泰安市级文明村,肥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旧村改造就会水到渠成
    南仪仙村原本是一个纯农业村,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什么资源。2003年,高新区与王瓜店镇“区镇合一”,南仪仙变成了“城中村”和项目中心区。我们感觉,现在的南仪仙就像坐在一座“金山”上,必须抢抓机遇,实施旧村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彻底改变居住环境,打造一个全新的南仪仙。
    旧村改造不是件容易的事,老百姓的思想千差万别,有的说,住楼房,锄镰镢锨往哪里放?养鸡养狗怎么办?还有的怕住楼房多拿钱,添负担。村干部觉得,当干部的责任,就是在群众不认识的时候给他讲透道理,算清“明白账”。为推进工作,南仪仙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北京韩村河村、烟台南山集团、德州梁锥希森村等地参观学习,开展讨论交流,让党员群众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此基础上,支部书记邹宗国又给群众算了两笔帐:从大处讲,国家严格土地保护“红线”,今后发展必须集约节约用地,向“空中”要土地,这是大趋势;从小处讲,同样是花四、五万块钱,房子的使用周期由平房的15年延长到楼房的50年,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而且水、电、暖、气一应俱全,价格也比城里低得多。在南仪仙村,做群众工作还有一条常年坚持,非常管用的经验—重大事项“票决制”,让群众自己说了算。村干部把旧村改造的方案印成明白纸和征求意见表,逐户征求意见,支持率达到97%。“一搬三年穷”这是老百姓最担心的。为此,党支部想群众所想,专门购买了周转房,让当时买不起楼房的户免费居住,并为经营户安排了经营院落,保证搬迁不减收,即“安居”又“乐业”。实施过程中,邀请了5名老党员和8名群众代表全程监督,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规划建设居民楼25栋,目前已建成14栋、7.6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44户;在建7栋、2.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182户,可腾空土地530亩,今年可完成旧村改造,让全村群众都能住上楼房。
    科学运作,真心服务,优势就会变成财富
    土地腾出来了,怎么用?带着这个问题,村“两委”干部又到南方先进发达地区,学习人家的好办法,确定了三条路子:一是抢抓机遇,对上争取。在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省挂钩试点土地置换造地项目落户该村,既解决了高新区项目用地需求,又为村里带来127万元的收入。二是全力以赴,填充项目。先后利用腾空的土地,引进了又工机械、阿斯德化工、百万吨复合肥等大项目。我们意识到,项目占地带来的只是当时的收益,要想使集体和群众长期受益,就得真心服务企业,融入企业发展。2005年11月27号晚上11点多,寒风刺骨,机器轰鸣,刚刚落户的又工机械项目正在紧张建设,680吨的锻压机基座必须一次性浇铸成功,否则将严重影响设备结构力。由于人数不足,工程量又大,眼看着80多方的混凝土就要凝固,公司总经理孙传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邹书记打了一个电话,当时, 6名村干部赶到了现场,突击3个多小时完成了浇筑,避免了企业损失。事后,孙经理专门到村里表示感谢,当场表态,项目投产后,优先录用南仪仙村民到企业打工,村里每年也能靠服务增收60多万元。三是市场运作,搞好开发。走一步要看两步。村里算过一笔账,按照土地部门规定的地价,腾出的530亩地可为村集体增收1亿元左右;按照社区规划,可以新建居民楼32栋,安置周边上千户群众,从根本上提高群众居住水平。现在村里的工业园企业达到了6家,年产值3亿元,村集体积累600多万元。先后投资400万元搞好了新建小区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暖、天然气、电话、闭路电视、宽带网“七通”;村里每年还拿出15万元,用于福利事业建设,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五保”老人全部实现了集中供养。
    互帮互助,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社区建设规划,南仪仙村和附近经济较薄弱的梁庄村同属南仪仙社区,也是结对帮扶对子。到底怎么帮,村里没少动脑筋。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支部看支部”,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党建先行”的思路,把党组织、党员作为两个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带着真情去帮扶。
    为摸清梁庄村党员群众的所想所盼,村“两委”干部分头到党员群众家中走访,面对面地拉家常,家里有60岁以上老人的,就带上一袋大米表示慰问。白天没时间,就晚上去走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83户,接近全村户数的一半。南仪仙村“两委”从解决梁庄村实际困难入手,拿出18万元重建了村委办公室和文化大院,更新了办公设施,帮村里理清了往年没兑现的往来账、承包合同,清理“四荒”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出动机械把梁庄主要街道彻底清理一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积极对上争取,实施了电网改造工程,保障了群众的用电需求。这些事,一下子拉近了两个村党员群众的心。去年1月份,全市第一个联建党组织—南仪仙社区党总支揭牌成立,真正成为“一家人”。党总支着眼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理思路,深入挖掘梁庄发展的潜力和优势,确定了以经济林和生态养殖为主的山区开发路子,今年新发展核桃230亩,新上两套供水设备,改善水利条件,投资6万元建藕池9个。南仪仙立足长远规划,逐步将梁庄群众搬到南仪仙社区集中居住,享受和南仪仙村民一样的待遇,山上腾出来建设生态农业园,为南仪仙社区长远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下一步,南仪仙村将沿着更好更快的方向持续大干、真抓实干、科学巧干,争取早日把南仪仙建设成家家富裕、人人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