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集后村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2011-03-27 21:0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刘集后村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东南部,现有378户、1380人,党员36名,2009年村集体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2009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该村视察,提出了“让刘集村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的重要指示。刘集后村党支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中央部署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创了强村富民新局面。
    刘集后村位于广饶县大王镇东南部,现有378户、1380人,党员36名,2009年村集体收入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2009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该村视察,提出了“让刘集村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的重要指示。刘集后村党支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中央部署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创了强村富民新局面。
    强堡垒、促规范,基层党建工作站排头当标兵。牢记胡总书记视察时指出的“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一殷切嘱托,着眼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站排头、当标兵,确立了建强班子、规范管理、培植产业、提升环境、形成特色为一体的“五步走”战略,全面打造“红旗党支部”。着眼于提升村级班子整体战斗力,县委选派了一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思路开阔、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干部到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成立了全市首家村级党校,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在全村所有党员户门前统一悬挂“党员户承诺牌”,亮明党员身份,约束党员行为,制定并实行了“定责、选岗、履职、争先”为内容的党员管理四步运行机制,引导全村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规范工作机制,制定了《村党组织工作职责》、《村党组织议事规则》、民主决策、支部书记述职、三务公开等制度,村“两委”实行了公职化管理和全日制办公,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每年为民办3-5件实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村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全县首批“红旗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市“第三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并列为“黄河三角洲红旗党组织”重点培育对象。
    转方式、调结构,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依据村情规划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红色旅游业两大产业,着力构筑红绿相映、资源共享、融合贯通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与龙头企业对接合作,组建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打造集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规划调整土地300余亩,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板块的核心区,采用引进联合、嫁接改造、土地流转等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220亩的高标准花卉育苗基地、60亩的黄河口甲鱼标准化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区,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为核心,在细致做好刘良才烈士墓地修缮、大王辉煌事迹展厅、红色教育大课堂、民俗演艺厅等特色景点建设的同时,投资150万元建设了东营市首家4维电影院,挖设参观地道80米,为红色旅游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注册成立了红色刘集旅游开发公司,加强对接联系,推进建设刘集仿古街、大型毛泽东革命文化餐饮城、刘集百果采摘园,进一步放大红色旅游产业效应。目前,刘集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已纳入黄河口旅游线路和“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推介范围,刘集支部旧址被列为省委党校教学基地。
    建社区、抓服务,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着眼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渠道筹资600余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一流社区服务中心,覆盖刘集前、刘集后和刘堡三个行政村,总户数1030户、人口3784人。搭建了集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远教大课堂、便民服务大厅、医疗卫生服务站、计生指导站、文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改善了民生条件。今年6月底,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面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刘集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凸显刘集特色,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党建活力,今年6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社区党委——刘集社区党委,建立健全了所辖村党支部书记述职、党员承诺践诺、村民议政、阳光党务、党员谈心沟通等制度,创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凝聚发展合力。
    抓统筹、优环境,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提升。全面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农田林网改造、村内道路修建、集中供水、垃圾集中处理、社区卫生一体化和“一池三改”富民生态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村容村貌。总投资73万元的5条观光路建设工程已于今年6月份全面完成,打造了观光长廊。高标准实施村庄街巷绿化、围村林建设,鼓励群众开展庭院绿化,累计植树2.5万余株,构建了绿荫环绕的绿色生态庄园,被确定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全面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以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实现了家庭教育“经常化”、日常行为“规范化”。结合全镇组织开展的“双爱月”活动,大力开展“三百”、“四德”、“十星文明户”和“文明新风进家园”系列活动,倡树了良好的社会新风。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枣木杠子乱弹”已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笔”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品位。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