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是一个符号。在国人心中,他就是WTO的代名词,他因此而荣也因此而“罪”。
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入世的意义一度被解读为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15年艰难谈判,龙永图经历了2/3。这个冷峻沉稳、难得一笑的男人,曾经在谈判中摔座离席,也曾将美国代表赶出会议室,但是他最终成为见证将中国带入世界,也将世界引入中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第一人。
时年58岁的龙永图,作为第4任首席谈判代表,作为中国进步的标志性人物承载了媒体的盛誉。这一年他当选为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一年之后,2003年初,已届花甲的龙永图卸任外经贸部副部长,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就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也许是目前惟一连接亚洲各国的纽带――正在整体崛起的这个地域情况复杂,难以形成一个统一而响亮的声音。龙永图曾在联合国工作过10年,他觉得自己很适合新角色。“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他说。
他盼望着这个论坛能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
为这个目标,龙永图跑遍世界去邀请年会的演讲嘉宾,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来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也来了,每年春天各国政要和跨国公司巨头云集博鳌。年会之外,他还倾尽心力对新现象作出快速反应,比如“SARS与亚洲经济研讨会”。
不仅如此,这年12月,龙永图又有了“两院院长”的新头衔: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他希望将国际热点问题带给复旦,让复旦成为博鳌的智力机构。这样,中国学界与亚洲以及更广阔的世界之间又多了一座桥。
这个曾经推动了经济进程的人,依然在以民间身份和民间方式坚持着同样的梦想。
去年6月,他被邀请到意大利出席“彼德伯格秘密会议”。这是西方政治经济界精英人物讨论重大国际话题的年会,媒体报道说这是50年来头一回邀请中国人。
但他也许没想到,在入世带来的荣耀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淡去之时,他会因此陷入争议中。
与光环的褪色同步,入世的影响随着条约履行、国门洞开与外资涌入逐渐显现,各种力量的博弈日益清晰而激烈。零售业首当其冲,在家乐福、沃尔玛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时,处境惟艰的民营商业资本愤而抛出“过度开放论”,忡忡忧心一时弥漫零售业。
面对斯情斯景,龙永图坚持认为最大的保护就是开放。在许多场合,他不断重复,温室里培养不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政府也制造不出来,它们只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按照国际规则在市场搏击中历练而成。
逻辑相同的辩论,在每一个因融入全球而发生重大变化的行业里上演,物流、银行、保险……充满了担忧与争议。
即使是那些中国具有强大优势的产业,也同样避免不了烦恼,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并不熟悉的游戏规则与各种贸易壁垒。纺织品之战就是这样爆发的。当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中国袜子、衬衫与牛仔裤潮水一般涌向海外,欧盟和美国很快亮起红灯封关以对,依据的正是当年中国入世时签订的协议。
“当初是不是一定要同意这样的条件?”国人对此颇有微词。
当入世带来了冲突与烦恼,龙永图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争议的漩涡。对于日益频繁的国际摩擦,他总是提醒人们,中国这个实力派新演员初登世界舞台,必然遭到原主角们的排挤。但是,与飞速增长的出口额相比较,遇到麻烦的只是一小部分:去年遭反倾销调查的商品总额仅占全部出口的0.3%,纺织品设限影响的也不过是总量的10%-15%。而面对种种抱怨与怀疑,他只能不断地说,付出小代价是为了保证大原则。
纺织品风波尚未平息,龙永图很快发现,自己又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被推上了另一个风口浪尖。
事情起因于今年8月在广州花都汽车论坛上的一场舌战。主持人龙永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不料话音一落,75岁的何光远猛然起身反驳。何是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
“何龙之争”的背后,是对入世时“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意见分歧。在一些认为这一战略已然失败的人看来,这些年技术没换来,倒丢了市场,比如汽车业就如同当年的东北,我们只能让出地盘给别人打架。
这时,正值国内各界对改革的评价发生重大分歧,激辩连连。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一些媒体报道时将其观点曲解为“不要自主品牌”,龙永图遭到许多批评意见,尤其是在网上。
11月22日,同样是在一个汽车论坛上,龙永图作出了正面回应。他再一次强调,如果抵制外资,抵制开放,中国很可能错失目前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这是他最担忧的事情。
至于“卖国”的指责,他挥舞着右手,语调激昂,“我们的谈判班子在汽车的产业问题上问心无愧”。
他说:“我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卖国贼,只是代表中国做了一场谈判。”(记者 肖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