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生活] [娱乐] [体育] [IT] [社会]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大众电脑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大众网其他刊物 >>

山东青年报 山东少年报 山东青年        
   


2002:盘点数码相机市场


大众网-大众电脑报   2002-12-16 07:51:29
dzdnb20021216

 

  屈指算来,数码相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但在IT产品的家族中,数码相机真正地走上历史的舞台并得以出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应该是2002年,一个IT的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从当初成像质量的模棱两可到如今的清清楚楚,从当初的10万像素发展到今天的数百万像素、上千万像素,数码相机正一路春风般向我们走来……

  2002,数码相机高速成长期的到来

  从全球的环境看,数码相机已经走过市场导入阶段,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据日本调查公司统计,2000年的数码相机出货量达到了1082万台,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9·7%,市场增长主要在日本,其次在欧洲与美国。在日本,数码相机的销量已超过了传统的光学相机;在欧美国家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数量相当。据IDC报告显示,数码相机的销售每年将以72%的速度增长,预计可从2000年的1082万台上升到2004年的4600万台。
  但是,从市场数码相机的品牌占有率来看,显然不容乐观。国外厂商依然是遥遥领先,占据了领导地位,9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所控制,尤其是以此见长的日本品牌,占到了70%以上,而民族品牌却只能占到数码相机4·6%的市场份额。在这块IT的新奶酪中,柯达以29%的市场份额占据了龙头地位,令人艳羡。
  不过,国内的品牌也并非坐以待毙,正在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道路,那就是:从中低端产品着手,通过低价打开普及之路,占领市场,进而实现数码相机产品的全线化。
  我国每年生产1·2亿部各类相机,应该说,数码相机市场具有强大的潜力。国家计委有关人士说,要以数码相机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及配套产品为重点,在我国具备一定技术及产业基础的领域,加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逐步掌握数码相机的核心计划,加强扩大数码相机关键部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国数码相机整机达到500万台,国内占有率提高到50%。

  放弃高端?
  国产品牌面临生死时速

  为此国家将投资1—2个亿支持相关企业,方正优先得到了研发生产权,并准备投入巨资发展这项产业。
  目前国内的数码相机厂商,是在传统光学相机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多的则是IT厂商,他们是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数码技术、在数码产品领域有了一定发展的时候,才涉足进入数码相机领域的。诸如联想方正、紫光等也想在数码相机这块新奶酪上分得一杯羹。但是,就目前来讲,他们都以开拓中低端市场为主,主打产品价格在二千元以下,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高端的产品。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的品牌就要放弃高端产品,因为从目前的国内市场的需求来看,生产数码相机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像素”的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来说,二百万像素是一个分水岭。目前国产数码相机普遍都能掌握二百万像素的生产技术。实际上,如果在电脑和互联网上使用,一百万像素就已经够了,因为电脑屏幕的显示能力也就是这个水平;如果要用数码相机来工作,或者希望将拍照的结果打印出来,二百万像素也就足够用了。因此,国内的厂商将自己定位在中低端产品,是瞄准了目前数码相机尚未普遍的潜在市场。
  然而,数码时代的来临给了许多非传统的光学成像制造商以机会,对于数码相机来说,研发的困难一是成像技术,二是存储,三是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的技术对于大家都是全新的。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数码相机市场从低端切入,到向高端过度,需要的是一个“生死时速”的赶超。否则,其生存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所以,高端的研发,五百万、六百万像素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厂商们下一步的首要任务。

  合作的路更宽?
  不妨一试

  如今的数码相机已经形成了由光学、电子、机械、图形处理、后期制作等等行业参与的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数码相机也由当初的遥不可及的贵族产品变为如今伸手可得到的一件普通摄影器材。可以说,数码相机已经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于是,在数码相机的领域,国内出了不少企业联盟。IT企业与光学企业的结盟,最为常见。联想与柯达结盟、方正与柯达结盟,紫光与海鸥合作也颇为引人注目,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国产数码相机的明天。
  对于目前众多厂商争食数码相机市场的混乱局势来看,虽然群雄逐鹿的形势固然有利于数码相机产业走向健康,但尚未没有形成产业化与体系化的道路。
  如果国内的数码相机厂商能够高瞻远瞩,为了共同的利益,积极走联合的道路,少走恶性竞争的弯路,无论是在研发还是营销,都会大大推动数码相机更快地普及,从而让每个厂商,都能分到更多利润。这从国内数码相机的现状来分析,这不失为一个上好的策略,那些还没有加入合作的厂商也不妨一试。
  ■唐月伟


上一条:给加西亚送信去
下一条:谁来分享电子政务的千亿大餐

关闭窗口

新闻概览

大众论坛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