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接受了《广州日报》采访,现将其发言择要整理如下。 一、中央“三贴近”原则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体现 柳斌杰:这次改革重点是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创新管理。体制上体现“三贴近”原则,就是要让新闻出版靠近市场,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把凡是能够推到市场的都要推向市场。因为市场本身就是贴近消费者的东西,有自己的一套运转规律。我们准备按照企业化管理的原则,让新闻出版行业中经营性的单位都走市场的路子,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理体系,运用市场法则来调节其内部活动,在整个市场上确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再依靠行政手段来配置新闻出版资源。非经营性的单位,也必须转换机制,搞活内部,提高服务水平,贴近人民群众,争取更多读者。 再者,我们将建立一个灵活、快速、有效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运行、信息生产量大、传播要求高的特征。这就要求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期刊集团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制度、人才管理、技术进步等方面入手,坚决打破新闻出版单位原来的行政层次结构,坚决改变长期以来新闻出版单位内部形成的“套个级别、评个职称”却不问市场效果的行政化倾向。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全国推行新闻采编人员、出版编辑和发行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新闻出版职业的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让权力退出报刊经营 为了防止报刊订阅出现麻烦,上个月出台暂停报刊征订的通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报刊业面临结构大调整,近期内部分报刊可能退出市场;二是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和规范报刊发行,中央正在下决心治理报刊散滥和纠正党政部门所办报刊利用部门权力向百姓摊派订阅的问题。目前,这项深得民心的报刊专项治理工作已经着手进行,待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时,国家将发布调整之后新的报刊征订目录,改变靠职权摊派报刊的发行方式,并全面恢复下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另外,除各级党政部门、省级和省级以下行业组织所办报纸、期刊外,其他报刊已于近日恢复征订,外界有些猜测是没有根据的。 三、新闻出版业市场的开放问题 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国家对不同性质的新闻出版单位将采取区别对待的市场准入制度。今后,新闻出版产业的格局,将按市场要求做出如下调整: 所有新闻出版单位将划分为经营性出版企业和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两大类。公益性事业单位或担负国家重要喉舌作用的单位,以政府为主导,资本投入也是以政府为主,这些单位的经营部分可和宣传业务两分开,按照编辑要管住,市场要放开的原则,剥离出来的经营业务完全可以按企业方式去运作;经营性出版企业则可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开手脚去竞争,原则是“市场主导、社会投资、共同发展”、完全要借助市场法则,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经营性的新闻出版企业和公益性的出版事业单位,均须领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经营许可证,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依法经营,受法律保护。 在新闻出版发行、分销方面,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行业发展,1992年出版物零售业就已经向民营资本开放,今年5月1日零售业务又对外资放开,到2004年12月,批发业务也将向民营资本和外资放开。 四、构建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大流通”、“大市场” 我国未来的新闻出版销售市场,将是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我们提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流通”、“大市场”的概念,不主张个体操作、小农经济那一套办法。这就要求组建一批具有控制全国市场能力的大型经营集团,借助这些集团的市场网络,打破目前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垄断经营的局面,这些局限在报刊发行方面尤为突出。国家将加快构建全国“大流通”市场的步伐,方式就是借鉴现代物流体系,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建立快速的网络通道,缩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逐步解决过去按行政级别设置的“总发行、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的问题。那种陈旧的发行方式,可谓“层层盘剥”,既降低效率又增加成本,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出版者、经营者。当前的重点是鼓励跨地区经营,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和封锁。 此外,国家还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也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市场网络建立起来,避免出现全国供求信息不畅的现象。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