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雇主对“海归派”要求更高
大众网-山东青年报
2002-08-27 11:47:29
sdqnb20020827
|
|
□汪文 2000年,诗特拉·陈回国了。此前她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取得了工 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并且在美国和香港工作了几年。在拒绝了 国内一家投资银行的工作之后,陈担任了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的公关传媒经理,但这都是两年前的事了。31岁的陈颇有感触地说, 如果她现在回国的话,找工作可没那么容易了。她说:“海外学成归 国人员的价值并没有贬低,问题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现在想回国 发展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了。” 几年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为了聘用既具备专业背景,又精通外 语的业务经理简直伤透了脑筋。由于人才极度缺乏,只要是外国名牌 大学留学归来的高学历毕业生,就算他再缺乏工作经验,公司也不得 不花费重金聘请。但是,随着海外学成归国人员(俗称“海归派”) 人数的逐渐增多,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洋文凭” 在就业过程中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据官方公布的资料,在过去的20年里,有40万中国人留学海外,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万名留学生学成归国,此外,“海归派”的人 数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瑞典著名的英泰峡公司上海地区首席 代表徐先生说,公司曾打算招聘1名财务经理,结果来了100多人应聘, 其中一半以上拥有国外的MBA学位,竞争异常激烈。上海智联猎头公 司的蒋经理指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在海外有5年或者5年 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谋求到比较理想的职位。他告诉记者,一家德 国钢铁公司曾以年薪10万美元外加一辆轿车以及住房补贴的优厚待遇 聘用了一名“海归派”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地区首席代表。但是,对那 些毫无工作经验或只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海归派”来说,就没有那 么幸运了,他们一般只能期望获得600—725美元的月薪。 另外,出于节约开支、注重效率的考虑,很多进军中国的国外公 司都加快了他们人才本地化的进程。面对雇主们日渐挑剔的目光,“ 海归派”如果不重新估计自己的价值,给自己在市场中一个合适的定 位,很可能会在竞争中遭遇失败。瑞典英泰峡公司的徐先生说,参加 他们公司招聘的人中就有不少没有工作经验但要价很高的“海归派”, 最终他们聘用了一位曾在上海的一家国际审计公司工作过6年的会计 师。汇丰银行(中国)的公共关系经理常女士说:“我们计划将更多 的精力和目光投向中国国内的人才市场,雇用更多国内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回来的人要求太高,他们并不是我们优先考虑的对象。” 的确,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体制逐渐走向成熟,中国本土人才的整 体素质不断提高。摩托罗拉(中国)的公关传媒经理宁先生说,他本 人也打算在中国的大学里再读一个MBA学历。他说,对摩托罗拉来说, 更愿意实现管理层的本地化。 当然,“海归派”仍然有其广阔的市场。上海的翰威特咨询公司 最近所作的一次调查显示,那些持有海外“绿卡”的人仍然是人才市 场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工资远比那些没有海外经验的当地雇员高, 提升也比他们快,并且还享有更为丰厚的各类保险和补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