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如今,一些地方投资汽车工业的雄心高涨:继去年9月,耗资500 亿元、号称“亚洲第一”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全面开工建设之后,北京 近日宣布,将用8年时间,投资过百亿元,在京郊顺义建汽车城,此 外,一汽大本营长春的目标是“世界级汽车城”,广州也宣称要打造 “中国底特律”…… 新一轮“汽车热”呈现出两个新特点:一是范围更广,除三大集 团所在地吉林、湖北和上海外,重庆、北京、江苏、福建、安徽等省 市也对发展汽车工业表现出强烈兴趣。二是产能庞大,国家经贸委的 统计显示,根据各地上报的“十五”工业规划,到2005年,全国汽车 生产能力不低于622万辆,远远超出汽车“十五”市场预测需求的310 -330万辆。 新一轮“汽车热”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产能与需求严重脱 节,是否会带来新一轮重复建设,重蹈汽车工业当年“散、乱、差” 的覆辙? 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虽然世界汽车业生产能力的转移,让中国有 条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抓住市场机会,加速我国汽 车工业发展没有错,但现在的“汽车热”让人不免对其投资的理性产 生疑问。此外,高关税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下,汽车企业高利润率 的“神话”,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竞争的加剧而打破。这些都给新 一轮“汽车热”带来了变数。 汽车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应更多地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处于转折期的中国汽车产业,也无法回避一个市场开放、鼓 励竞争、在竞争中走向集中的过程。 有关部门通过发布信息等手段,对各地的生产规划进行平衡和调 节,是十分必要的。 各地政府在决定投资汽车产业的时候,也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 本地技术、市场和配套体系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指导信息来 全面考虑。此外,各地发展汽车工业,要与汽车行业联合重组的大趋 势联系起来,剔除地方保护色彩,为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