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农村信用联社 王廷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从客观上对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融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是当前农信社面临的重大课题。
1、要明确新目标。按照国家银监委的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争取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这一改革目标的确定, 为农信社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信社要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金融支持作为自己新的发展目标,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力筹集支农资金、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2、要树立新理念。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三个取向”。一是坚持服务“三农”取向,增强服务功能,把农信社办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农民的银行、社区的银行和零售银行”;二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三是坚持“双效”取向,控制信贷风险,实现农信社自身效益,达到社农双赢。
3、要确定新思路。牢牢把握“三农“定位”继续发挥好农信社“网点多、客户广、机制活、政策好”的四大优势,及时调整信贷新投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支持乡村农业,向支持城镇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二是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城镇建设,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消费转变;三是由支持传统“三农”经济,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经济转变。
4、要调整新策略。突出支持“三化”。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户专业化。以“三化”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发展升级,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力;支持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要采取新举措。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多予”,就是要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总量,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少取”,就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放活”,就是要灵活放贷,灵活确定“三农”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方便农民贷款,使“三农”贷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支持开发订单农业,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效益。三是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四是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配置能力。要支持农村城镇化提速升级,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信社要积极介入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居住环境优美,促进农村建设美好家园。
6、要创新新品种。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增加小额农贷、助学贷款、住房、购车等消费贷款的比重,拓展和延伸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拓宽信贷领域,放大小额农贷支农效应,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适当控制利率浮动的幅度,尽可能给农民以利率优惠,千方百计减轻农民利率负担,做到让利于农,反哺于农。二是要不断拓展中间业务,根据辖区经济特点,设计出灵活多样,符合不同类型农户、社区居民和小型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可开展代理结算、汇兑、咨询、租赁、保险、保管箱、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信贷业务。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在贷款、承兑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四是要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将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的贷款产品捆绑在一起,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捆绑在一起,支持农民专业化,促进农民奔小康;将订单担保贷款、公司为农户担保贷款捆绑在一起,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抵押、质押、担保贷款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五是要加快支农服务电子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信卡业务,如客户一证通、信用卡、银证一卡通等;同时加大对现代结算服务手段的投入,畅通全国汇路,增加结算种类,树立结算品牌,加速客户的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开办网上银行,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信社支农服务水平。
7、要转变新方式。积极开办“金融超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把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渗透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农村每一个集镇农信社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作业,为农民提供综合信贷产品营销,使农信社推出的每一个金融产品都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农信社要全面实行“包村、包片、包户、包社区”的支农客户经理制度,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客户经理成为农信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信社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和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专家。
8、要完善新机制。构建与政府、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定期的信息交流机制,做到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支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商请政府领导到农信社现场指导,帮助农信社解决支持“三农”工作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支农工作总结表彰会。同时要加强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要建立信用社“三农”工作日志制度,建立农信社与农户的联系制度,定期征求农户对农信社工作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确保支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9、要改善新环境。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信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充分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动员和引导涉农资金、财政资金、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存入农信社,千方百计扩大农信社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农信社债权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要大力开展以信用村信用户评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培养有素质、讲诚信的新型农民。通过开展“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创新个人信用制度,确保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面达到100%,持证农户在授信额度内贷款满足率100%。同时,要对农户信用实行等级分类,建立信用档案,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四是要探索建立农村征信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建立、完善客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加强跟踪调查,尽快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信用咨询系统。
10、要塑造新形象。农信社的阵地在农村、市场在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农信社的窗口形象如何,不仅直接反映着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支农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信社还要要努力塑造自身的新形象。一是要通过优质文明和规范化的服务,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发挥窗口示范作用。二是要通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一流的“团队”精神,塑造良好金融企业形象,提高农信社的知名度。三是要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塑造良良好的社会形象。总之,只要农信社的形象好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度高了,农信社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加贴近农民,更好地发挥支农农资金主渠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