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马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和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句话20字方针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一是要有新型的农民,二是要有发达的农业,三是要有繁荣的农村。在这三者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进程快慢和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难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而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就变成了无源之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失去依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9亿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三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这种大数量、低素质劳动力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农村就业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使农村人口众多的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要求和一系列指示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要面向农村和城镇两个市场,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本领三个重点,实现由农业技术培训为主向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培训、由单一技能培训为主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训两个方向性转变。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五大能力”,重点开展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的“五项培训”,着力建设领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支队伍”。
——努力提高五大能力。一是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重点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力;二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重点进行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和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标准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能力;四是适应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重点进行职业技能、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能力;五是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重点开展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本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组织带领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重点开展五项培训。一是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对种养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农业劳动力,以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以及开展“双学双比”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方法、市场营销知识、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电脑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提高农业科技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二是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选拔一批有一定文化知识、有创新精神、有专业化规模生产技术和能力的农民骨干,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其培植成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为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展“定向”、“订单”、“委托”和“储备”等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四是预备劳动力培训。针对农村中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转移就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现有成人学校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对未升入高中段的农村初中毕业生,逐步实行一定期限的义务职业教育。五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重点,在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日常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党校、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对乡镇、村党员干部进行科技知识及政治、经济、法律、金融、管理等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运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着力抓好五支队伍建设。一是种养能手队伍建设。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依托当地产业发展,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加强实用科技和新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和具备一定管理能力,适应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种植、养殖能手队伍。二是能工巧匠队伍建设。适应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向城市转移就业需要,以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三是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热心为农的青年农民,通过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成为农业科技的使用者、传播者,成为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四是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中高等实用型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服务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信息管理、计划生育、法律咨询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人才队伍。五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择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率先运用农业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切实成为具备现代经营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的带头人,成为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