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爱家庭、爱子女、爱国家,他的日常生活像一般老人一样平常;巴金还是一个思想者,《随想录》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勇气和人格魅力以及振聋发聩的“讲真话”的述说,是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营养之一。
然而,巴金最根本的还是一个作家,他是以文学者的面目进入今天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的,已经远离巴金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的今天的读者如果还能与巴金对话,那也是通过具体的巴金作品为媒介的。
22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权威、华东师大资深教授钱谷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忽略或者淡化巴金作为一个文学者的评论,都是对这位世纪文学老人的误读。
误读一:巴金作品激情有余文学性不高
记者:文学界有些评论在提到巴金作品的时候,似乎只是一样的几句话:“热情,充满激情,有青春气息。”那么,巴金的作品是否真的是“激情有余文学性不高”?
钱谷融:这是对巴金最大的误读,不管以后如何评价巴金,他首先都是一个作家。如果说巴金早期作品充满激情的话,那么这个激情下面是深深的爱,爱是巴金作品最重要的品质。很多人比较欣赏巴金的《寒夜》《憩园》,说这些作品文学技巧优良,但说不出这些作品的文学性具体好在哪里,说明现在对巴金文学本体的研究实际上还比较表面化。尽管如此,我个人仍然认为,巴金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是《家》,这是一部充满爱的作品,《家》里面最成功的人物不是觉慧,而是大哥觉新,读者可以感受到巴金对这个人物深深的爱。并且我认为,真诚、爱与善良,是评价一个作家是否是伟大作家的标准,巴金符合这个标准。如果说巴金在文学胸襟上不如托尔斯泰、雨果他们宽广的话,那么在真诚上,巴金与他们相比绝不逊色。
记者:有人认为巴金在作品中展示如火激情的时候,文字、文学技巧都比较粗糙。
钱谷融:当时的作品要承担反对势力强大的封建礼教的任务,造成作家在文学技巧上只能如此。反对传统落后势力,有“冷反抗”和“热反抗”两种形式,当时危急的形势,让作家不得不选择充满激情的“热反抗”。
误读二:《随想录》思想性高文学性不足
记者:提到巴金晚年的重要作品《随想录》时,同样有人认为作品的主要作用在于思想性,在于提出“讲真话”,文学方面的技巧不高。
钱谷融:不可否认《随想录》的思想价值,但其文学价值一样值得注意。什么叫文学技巧不高?巴老曾经说过,在文学上“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我觉得这句话就可以解释在《随想录》中出现的平实的文字。我还认为,《随想录》在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这部作品是以真实和真诚来打动人的。真实是客观上的,真诚则是作家在主观上的自我要求。文学作品做到真实已经很难,而倾注热情、以真诚的心态拥抱读者,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误读三:巴金愿意接受人们的高度评价
记者:巴老逝世后,媒体评价比较高。
钱谷融: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家的去世,人们在悲痛之中,说一些崇敬、赞美之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一个一辈子要求自己“讲真话”的文学者,巴老肯定不希望自己被“神化”。
文学史上对一个作家的公允的、最终的评价,都是几经反复才最后确定,才被文学史所认可的。评价一个作家最终需要两个因素,一是由人民来评价,二是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巴老自己在作品中就曾经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这当然是自谦之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巴老不希望自己被神化的态度。本报记者倪自放(上海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