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繁体版 English KOREAN 内部网
 

首 页 | 新 闻 | 山 东 | 教 育 | 国 内 | 国 际 | 体 育 | 财 经 | 休 闲 | 娱 乐 | 旅 游

女 性 | 人 才 | 房 产 | 短 信 | 彩 信 | 论 坛 | 人 物 | 弈 秋 | 图 片 | 健 康 | 二 手

青未了| 时 尚 | 购 物 | 美 容 | 养 生 | 书 画 | 音 乐 | 人 体 | 广 告 | 两 性 | Flash

 
  本网报道集团报道图片报道创新报道
“奥帆之都”迎风启航
编者按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大众报业集团组织所属主要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开展主题为“创新山东”的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本次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市,对他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
 最新报道
·青岛构筑塔型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09/08

    记者 余梁
    青岛,山东经济的龙头,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黄海之滨的奥帆之都,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品牌为目标、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向着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
·[大众日报] 创新山东—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发展主旋律
09/10

  在山东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本报“创新山东”采访团选取有代表性的市,从省会经济圈、半岛城市群到鲁南工业重地,仔细解读各地发展轨迹,捕捉全省经济的新动向、新趋势。
  “创新之风”拂过齐鲁大地,各地踏着科学...
·[大众日报] 青岛:责任驱使抢“核心”
09/08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青岛走在全省前列。
  说起自主创新,青岛人透出浓浓的忧患意识,这源于他们对当今竞争大势和自身所处方位的深刻体察。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品牌之都,涌现出了海尔、海信、青...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青岛走在全省前列。
  说起自主创新,青岛人透出浓浓的忧患意识,这源于他们对当今竞争大势和自身所处方位的深刻体察。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品牌之都,涌现出了海尔、海信、青啤等知名品牌企业,其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细察之,这些以家电电子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其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却依然受制于人。核心技术的缺失,使青岛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即便抢占了某些制高点,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整个产业的“低端”,某种意义上还是在给国外的“高端”企业打工。
  显然,跨越了简单竞争阶段的青岛经济,此时又面临着另一严峻挑战——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
  对这个问题,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清醒:青岛发展高新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已经不是“该不该”、“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民族工业生死存亡关头的惟一选择和必由之路。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青岛在技术创新领域必须走在前面,某些核心技术拿不下来,就是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早在三年前,青岛就开始了一场国字号大企业在青布局的战略行动。这些国家级的大企业给青岛带来的巨大能量正在缓缓释放,使青岛的经济“底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二三十个国字号基地云集青岛:中石化建设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中船重工建设的国内最强的EPSO船制造基地、中海油建设的亚洲最大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均已开工,中化、中集、中铝、中铁、中农、中粮、中国通用、宝钢、一汽、上汽等国家级企业也都在青岛步下棋子。
  青岛的这步棋走在了全国主要城市前头,国字号带来的先进技术,使青岛的经济结构得以迅速提升。
  完成这一布局后,青岛打出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借力”国家的“大院大所”,引进建设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包括25个科研院所和40个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是: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海尔海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加工中心等高端机构,以及无人驾驶飞机、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等项目。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十到二十年间,青岛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大院大所”的集聚地和国内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为了实现与这一构想的对接,青岛针对当地的骨干和预期骨干企业,梳理出了53个重大技术问题,其中36项是现有的,17项则是预期产业领域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海能和植物能。在这些“预期技术”中,青岛人认为,25%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攻克,40%靠合作解决,剩下的35%是核心技术,青岛无能为力,必须依靠“大院大所”。业内人士指出,53项重大技术的顺利攻克,必将引发青岛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在借力“大院大所”的时机把握上,青岛可谓不前不后。当其他城市开始意识到这一机遇的战略意义时,国家级“大院大所”的布局已“分配”完毕。在抢占高新技术研发的制高点上,青岛又一次获得先机。
  在引进国字号基地和国家级院所的基础上,青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塔型”创新体系,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向核心技术领域进军的创新体系。“塔尖”由国家级院所、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组成,旨在研发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塔身”由一般院校、当地大企业以及在青的国内外大企业组成,围绕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承担部分集成创新任务;“塔基”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塔型体系构成自主创新的“青岛模式”,既有时代特征,又具地方特色。
  青岛市的领导告诉记者,城市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青岛的最终目标,是要塑造一个创新型城市,包括管理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固然与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硬件”有关,但核心还是后天形成的由创新因素构成的“软基础”。
  从2005年开始,青岛市委、市政府从财政预算中专列2个亿,对已确立的或有预期前景的产业以及具备创新能力和项目优势的企业进行攻关,在允许“同比例损失”的前提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而青岛的企业也十分“争气”。继海信集团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款数字芯片,结束了7000万台彩电无“芯”的历史后,海尔的“防电墙”和“双动力”两个产品标准,又率先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到目前为止,青岛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2005年,青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历史性地突破1800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青岛以占全国1.11%的土地面积和0.56%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59%的生产总值和1.85%的财政收入。
  青岛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齐鲁晚报青岛9月6日讯 “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众多“中国名牌”是青岛最靓丽的名片。如今青岛市正坚持品牌培育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以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名牌由营销型向技术型转变,使名牌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青岛市“中国名牌”数量已经达到54个,仅次于上海、深圳,居全国第三位,15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2005年青岛市获得了“中国品牌之都”荣誉称号。
  青岛市目前以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品牌由营销型向技术型转变,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在海尔产品中,洗衣机已申请专利1261项,电冰箱申请专利1523项,环保双动力洗衣机申请专利32项。海信的“信芯”获得3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海信冰箱变频专利36项,其中1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尔品牌价值由2000年的30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702亿元。
  目前青岛市共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0个,这些技术中心母体是名牌大企业,它们不仅每年为本企业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而且承担着国家级重点技术攻关课题。“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每年增长15%以上,其中企业占80%。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近400名,海尔、海信、青啤等十大企业集团产值、利税占全市比重达40%以上。
  今后青岛市将继续以自主创新推进品牌经济发展,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自主品牌的创新发展,以自主品牌发展支撑优势企业的创新发展,紧紧围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立足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集群,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跨越。
    ■书记说创新
    构筑“塔形”创新体系
  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建设创新型城市,首先要建立强大的创新体系,这是全部创新工作的基础。当前,要把构筑城市“塔形”创新体系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加快打造创新体系高端的“塔尖”。这是自主创新的源头,是摆脱技术依赖、早日赶超发达国家科研水平的主要力量,也是城市创新能力最高、最集中的体现。这个“塔尖”主要由国家级院所、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组成,能够研发骨干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展引领新产业的新技术研究。要建设好“塔尖”,必须坚持建大、引大、靠大并举,通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培育在青的重点科研机构,使之尽快进入“国家队”。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规划中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落户青岛,要利用青岛现有的高校科研机构,千方百计主动靠近大院、大所,切实推进产学研合作,争取拿到更多的国家课题,培育形成新的产业。
  其次,要努力建设强大的“塔身”。“塔身”主要由青岛的一般院校、本地大企业、在青落户的国内外大企业尤其是国家级大企业组成,重点围绕青岛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承担部分集成创新的任务。
  三是构筑坚实的“塔基”。“塔基”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市民、高校学生,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创业。这种全社会的创新力量,将有利于推动“塔尖”和“塔身”的力量不断发挥、成长,形成新的创新成果。
    ■创新展望
    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结合全市优势产业和预期产业的发展,通过“争、引、培、集”,进一步加强“塔形”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海尔海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加工中心等25个高端科学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和无人驾驶飞机、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等40个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攻关工作,推动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努力建设在重要领域、关键技术、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具有领先带动、攻关突破、名牌集聚能力的科技创新型强市。
  海信研究人员在设计新产品。   吴修安 摄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结合全市优势产业和预期产业的发展,通过“争、引、培、集”,重点做好25个高端科学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和40个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攻关工作,努力建设重要领域领先带动、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支柱产业名牌集聚的科技创新型强市。
  争——
  争来“大院所”
  争来“大院所”就是抓住国家在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一批重大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为载体,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点创新工程,大力支持青岛市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产业化专项,加入科技创新“国家队”。计划引进和建设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等高端科学研发机构。
  目前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已经落户青岛,并将以此为基础建设中国深海科技城。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启动,预计总投入将达15亿元。
  引——
  引来“国家队”
  引来“国家队”就是着力引进“国字号”企业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团队,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在青岛市的转化应用,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使青岛经济的发展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字号基地云集青岛:由中石化建设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由中船重工建设的国内最强的EPSO船制造基地、中海油建设的亚洲最大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均已开工,中化、中集、中铝、中铁、中农、中粮、中国通用、宝钢、一汽、上汽等国家级企业也都在青岛“安营扎寨”。“国家队”已成为青岛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领军力量,扮演了旗舰的角色。
  培——
  培育新产业
  培育新产业就是超前部署,重点培育,扶持软件、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海洋科技四大战略创新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未来战略创新产业的核心技术,加强我市未来战略创新产业中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目前青岛已有海尔智能机器人、海信智能交通系统、澳柯玛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新产品相继推向市场,青岛澳海生物的共轭亚油酸已成功投放市场。今后还有53个重大技术问题,包括太阳能、风能、海能和植物能,以及无人驾驶飞机、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等项目。业内人士指出,53项重大技术的顺利攻克,必将引发青岛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集——
  集成产业群
  集成产业群就是大力支持产业集群中企业集成创新,利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加快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个产业集群,同时促使钢铁、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饮料食品等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传统产业高新产业化。在重点企业、行业和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链接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据介绍,目前青岛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74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以上。2005年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585.86亿元,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23%。今年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上半年总量已突破千亿元,成为青岛工业的主导力量,有力地拉动了青岛经济的增长,增强了青岛的城市竞争力。 ◆导报记者 许慧艳 青岛报道 

    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尤其在转变政府职能与经济增长方式方面,青岛已经走出了后进者“做知识的搬运工、理念的布道者”的阶段。浓郁的政府创新文化自觉,积聚成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的独特制度支撑力,完善的城市功能带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塔型创新体系
  “政府及管理阶层的观念、能力与效率,是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年代,这一般是资本取向的第一选择。”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说,政府及管理者的观念是否新、能否驾驭经济发展大势,最终要体现在是否具备善于捕捉机遇科学发展的能力,并用一种经济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富有效率的产业化平台。
  纵观全球经济,谁掌握了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享有竞争优势和更多的利益。
  正是源于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现实的深刻体察,早在3年之前,青岛就提出与国字号大型骨干企业接轨的战略举措。于是,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中船重工国内最强的EPSO船制造基地、中海油建设的亚洲最大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等二三十个国字号企业的战略项目布局于此。
  最近两年,青岛市抓住国家级专项研究机构在全国分配的机遇,抢先引进“大院大所”高端技术研究机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海尔海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大院大所和40个专题研究机构相继落地,青岛自主创新的源头优势得以延伸。
  正如引进国字号骨干企业一样,青岛借力“大院大所”的时机恰到好处。当其他城市开始意识到这一机遇的战略意义时,国家级“大院大所”的布局已分配完毕。今后的10到20年,青岛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大院大所”的集聚地和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数十个大院大所与专题研究机构是青岛市构建的塔型创新体系的“塔尖”,专注于研发骨干产业、科技前沿的核心技术,开展引领新产业的技术研究。青岛市已经梳理出了53个重大技术问题与之对接,其中36项来自现有骨干产业,另外17项则是预期产业领域,包括太阳能、风能、海能和植物能等。
  承上启下的“塔身”由大中型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重点围绕青岛发展中最紧迫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各种创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的创新,除了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以外,还包括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文化创新。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推动创新,才能为“塔身”、“塔尖”的高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便是“塔基”,包括大量的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内的基层创新。
  今年4月,塔型创新体系被写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成为青岛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力点。     
杜世成告诉记者,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青岛实现了四个突破:构建了塔型创新体系;政府用资金、政策、空间(产业园)的方法完成了体制培育,即协调各个创新单元的关系,整合资源成为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城市文化创新的平台;包括政府管理机构、企业在内的创新意识的培育;研究机构及高端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的培育。
  在杜世成的运筹之中,这些不过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最高层次是构筑人才高地。“造一个码头就有船来。建一个大院大所,几百个研究员随之到位,形成一个人才集聚的动力。”杜世成说,一批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大院大所”带来观念的变化、多元、碰撞与更新,他对青岛市智力结构比较满意,认为其具备了一个高档城市的人才表征。
 
“创意”产业化
  视野开阔、思维灵敏的资本、知本精英游刃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被市场触动的意念一旦升华成发展思路,便可释放巨大的生产力。记者感受到,青岛市政府为顺应这部分“民意”而进行的城市功能、平台的创新,为站在产业前沿的精英们预备了实现梦想的平台。
  作为08奥运协办城市的青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这为意识到必须搞信息技术提高“软”实力的海信集团开辟了新的领域,让成立两年后研发定位仍不清晰的海信网络科技股份聚焦于此。
  青岛市政府不仅扶上马,而且采购海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为系统的运行及产业化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空间。有此基础,去年12月,该系统以性能测试第一名的成绩中标08奥运城市北京智能化交通管理投资建设项目,彻底打破西门子在中国城市信号控制系统上的垄断局面。
  不仅如此,海信还研制出了第一款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使中国 7000万台彩电有了“中国芯”。海信再也不单单是传统家电产业领域营销意义上的领军品牌,而是带动青岛家电业向信息家电产业升级,揭开了青岛市众多“营销品牌”向研发品牌升级的序幕。
  城市的发展与功能的提升,并不仅仅让海信的“创意”产业化。
  废弃物收集、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产业被形象地比喻为“静脉产业”,2004年,美国“静脉产业”创造了2360亿美元的毛利润,几乎相当于全美汽车工业的产值。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众多环保企业,正积极寻求进入中国环保市场的途径。
  青岛新天地投资有限公司在青岛市环保局的支持下建成了全国首个静脉产业园,专业处置和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内对该产业的理解还仅限于概念的时候,青岛市就制定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家标准。
  青岛已经形成了资源节约、能源替代产业的“马太效应”。国内第一个由企业主导开发的环保产业基地———青岛国际环保产业示范园(国家级)去年获批,目前已有总投资1亿欧元的包括风力发电在内的“德国园”、“韩国园”等国际环保项目入住。
  发展新能源,青岛义不容辞。据了解,青岛将建成辐射山东乃至全国的4大新能源产业基地:海水能量、风能、太阳能及植物能源的利用及设备制造。四大新能源产业化均已找到突破点,如青岛新天地承担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示范工程,已经于2004年投入使用,节能效果显著,每平方米费用仅为30元。
  未来的几年,在改善山东能源结构、推动节约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青岛将越来越凸现其龙头带动作用。
  杜世成分析说,创新已经形成青岛这个责任大、权力小的有限政府的文化自觉,而文化最终还是要再次“物化”。对青岛经验的探寻使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再也不能忽略政府创新文化的前提,而单独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促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议题。
  正如杜世成所说,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绝对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结。     大众网9月1日讯(记者 徐燕华)青岛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打出的下一张王牌是什么?今天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在接受由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梁国典率队的“创新山东”采访团一行历时1个半小时的专访时透露,历时3年完成国字号大企业在青布局工业基地后,青岛自主创新要借力大院大所,目前正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高端科学研究机构,包括25个高端科技机构和40个重点科技项目,这意味着青岛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内,不仅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也将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目前,“国字号”基地云集青岛:由中石化建设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由中船重工建设的国内最强的EPSO船制造基地、中海油建设的亚洲最大海洋工程青岛制造基地都已开工,中化、中集、中铝、中铁、中农、中粮、中国通用、宝钢、一汽、上汽等国家级大企业也在青建设生产基地。 
    杜世成说,青岛用不到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国字号大企业在青岛的战略布局,目前已有二三十个国字号大企业基地在青安营扎寨。完成这一布局后,青岛打出另一张王牌就是引进建设25个高端科学研发机构和40个重点科技项目的攻关,包括引进和建设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潜水器基地、海尔、海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加工中心等重点高端科研机构以及无人驾驶飞机、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等重点项目。 
    杜世成说:“我们针对青岛的骨干和预期骨干企业梳理出53项重大技术问题,其中36项是现有的,17项是预期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海能、植物能。这些技术中,25%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攻破;40%能合作解决;35%的核心技术必须依靠大院大所,因为大院大所在前沿技术领域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增收的财政预算中专列两个亿,对本市已经确立的或有预期前景的产业领域和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资金项目优势的企业进行“攻关”,在允许“同比例损失”的前提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杜世成强调说,目前青岛在自主创新方面真正取得突破的几个方面是:建立了可向创新领域进军的塔型体系,即25所重点院所和40个专题科研机构;正在培育的产学研结合体制,在政府的支持下,“借力”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意识的培育,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全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青岛的目标是要塑造一个创新型的城市,包括管理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文化的创新。”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报道全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可喜局面,大众报业集团组织所属主要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开展主题为“创新山东”的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本次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市,对他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创造性做法给予报道,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创新、促进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一个开放型的创新体系正在潍坊初步形成。
  在潍坊歌尔电子公司,记者听到一个“修桥理论”。刚刚获得清华大学EMBA学位的歌尔总经理姜滨,在他的毕业论文中结合自己的实践,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他的“发现”:在中国发展高新技术,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自主创新是一个“大自主”概念,要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智力资源。
  歌尔正是这一理论的受益者。它在引进蓝牙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品的产业化,成为电声器件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是三星、摩托罗拉等十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配套产品主供应商,目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歌尔的生产基地在潍坊,研发机构却遍布北京、上海和青岛等地,在台湾和美国硅谷亦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姜滨看来,这就是歌尔在各地修的桥、布的网,通过这些桥梁和网络,歌尔分享了行业内的全球智力资源。
  歌尔模式并非个例。在潍坊,众多羽翼渐丰的大企业,开始到国内人才密集的大城市和国外设立研发基地,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不约而同,渐成潮流。目前,全市重点企业在境外及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或研发基地36处,其中,晨鸣、潍柴、得利斯分别把自己的研发机构设在了美国、奥地利、芬兰,其技术能力足以跟踪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体系必须是开放型、系统性和多元化的,这是潍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理念。理念的形成基于对当地实际的深刻体察。潍坊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成为“山东制造”的主战场。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是潍坊孜孜以求的目标,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这一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比较而言,潍坊的科技基础还是不错的。就拿在各地普遍处于补弱环节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恰好是潍坊的强项。拥有拿手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在潍坊多达4万之众。潍柴一家企业,3000多一线工人,全部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日韩产业之所以源源不断地向潍坊转移,雄厚的产业工人队伍无疑是原因之一。但仅仅满足于此就太短视了,没有创新能力的强力支持,潍坊工业脱胎换骨的变化只会遥遥无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潍坊市将打造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将支柱产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大型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主导产品纳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的新思路。开放式的创新体系激活了潍坊工业,形形色色的创新举措在企业遍地开花。
  引进技术“拿来主义”。把成熟的先进技术直接引入生产领域,是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原始积累,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潍坊富维塑胶公司先后从德、法引进多层共挤聚酯薄膜生产线,两条生产线汇集了当今世界领先技术,在国内同行业首次使用,市场占有率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二。
  利用外资“高位嫁接”。世界500强之一、全球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企业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在我国各地经过长达三年考察,将目光锁定山工机械,经过深入谈判,最终签订整体合作协议,卡特彼勒分批投资对山工机械实施整体收购和嫁接改造,使山工集团成为卡特彼勒的全球生产基地。
  项目进来人才“留下”。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直接引进高技术人才团队,是潍坊的独特做法。中微光电子公司从美国引进中微光信息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从事半导体光电子芯片的研制开发,一个项目“带来”16名博士和300多名工程师。他们开发的光通讯收发器模块,火柴盒大小,售价5000美元,被形象地称为“一个火柴盒换一部小轿车”。
  为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潍坊不遗余力。市委书记张传林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潍坊将每年选择4至6家最具生长力的企业,每年投入2亿元,5年共计10亿元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资金从哪里来?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国有经济退出传统产业,以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筹集,力促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崛起。这样的决策和力度,在全省地级市中不多见。   本报潍坊9月4日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创新难主要难在缺少资金上。目前在潍坊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市政府一笔10亿元的创新基金,恰如“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解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
  日前,潍坊市委书记张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期间,潍坊市将通过国有股权出售、置换等方法,从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退出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扶持高新区,确保建成10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 
  8月30日下午,记者在潍坊高新技术园区宽阔的马路上看到,两排造型别致的路灯非常引人注目。这些耗电极少、光线柔和的太阳能LED路灯,都是潍坊中微光电子公司开发的,它们的寿命是传统路灯的10—20倍,耗电量却不到传统路灯的20%,是全球首款100瓦LED路灯照明系统。
  像中微光电子公司、潍柴动力这样技术在国内外都达到领先水平的公司,都是潍坊10亿元创新基金的重点“照顾对象”。目前潍坊已经正式确定重点扶持建设歌尔电声、3V集团、沃华中药、富维薄膜等六大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平均每家4000万元。
  据了解,去年在全省首次科技进步工作绩效考核中,潍坊市总分位居第一,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今年上半年,潍坊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270家,企业研发中心430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3.6亿元,同比增长53.8%,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4%,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增幅为全省第一。
    ■书记说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中共潍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传林:牢固确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重点搞好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服务“三个体系”建设,即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积极完善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体系,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创新展望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力争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靠改革、改制走出困境,在科技创新的平台上长出新经济的枝芽,几年时间蔚然成林,淄博的实践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
  经历了这一艰难转型的淄博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市委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比5年前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淄博经济的传统“底色”,一个从资源依赖型到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支持这一“判断”的例证和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淄博市目前拥有的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占据全省的第一、第二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总数全省第一。科技部批准的国家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内工业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基础,淄博市共承担了20个国家“863”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这在地级市中并不多见。
  可以说,淄博市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为“新经济”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强力支撑。
  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神奇魔力,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列入国家“863”计划而多年没有进展,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科技项目,被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厂攻克,这就是东岳化工创造的奇迹。由东岳集团和上海交大联合研发的全氟磺酸树脂及膜项目,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30多年来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该产品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去年9月,省政府在东岳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将东岳离子膜项目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项目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将东岳建成国际化的氟硅材料基地”。
  科汇公司,一家原始投资仅6万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记者发现,他们正在做一件“震惊行业”的事情——节能电机的研制开发。开关电机是国内外电气传动领域的研发热点,专家估计市场容量在千亿元以上。科汇的突破点是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发,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终获成功,顺利通过了国家电机质量中心的全面性能检验。专家称,该产品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电机调速技术的重大突破。
  众多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高涨热情,以及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神奇效果,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将创新的“种子”植入丰厚的土壤,在传统工业基地上铺展出新的枝叶,长出“新经济”的参天大树,这正是淄博市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转型。“调来春雨润新芽”,政府责无旁贷,一系列举措随之出台。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淄博市为企业搭建的重要平台。从2002年开始,淄博市每年举办“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百名院士科技行”活动,连续四届的新材料论坛,累计邀请872名院士、专家参加,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340项,其中286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落地”。通过“科技行”活动创建的高新区博士创业园,则有80多名博士入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家,成为淄博市新经济生长的重要亮点。共建机构,合作开发,科技采购,淄博市的科技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渠道越拓越广。目前,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15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的启动建设,产学研结合的载体越来越宽。
  新技术嫁接老工业,使这个原材料初加工型工业占到40%以上的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点点新绿化作绿意一片。以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业为例,高科技的嫁接改造,彻底改变了人们头脑中的传统“陶城”形象。在山东硅苑科技,记者见识了当代陶瓷的新面目,高石英瓷、中华龙国宴用瓷、合成骨质瓷,令人大开眼界。这个被称为当代“官窑”的科技“硅谷”,由于高新技术的介入,正在创造出一个个的经济奇迹,再明确不过地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乃至前途命运所系是创新,是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   本报淄博8月31日讯 十年磨一剑。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历经艰辛浴火重生,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全国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去年以来,淄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目前已从传统资源依赖型成功转型为创新驱动型城市,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淄博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丰富的煤炭、陶瓷、水泥等资源和产品更是其骄傲。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淄博的传统工业相继陷入困境,40%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新材料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市场前景更广阔,淄博决定打造全国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为形成新材料研发合力,淄博市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累计邀请872名专家参加,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34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6项。10年时间,淄博市完成了从资源型向加工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重大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医药、建材、纺织等新材料生产基地。
  全氟碘树脂和离子膜是世界尖端高技术,3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美国、日本两个经济强国的手中。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东岳公司自筹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进行科技攻关,打破了美国、日本数十年的技术垄断。
  目前淄博市已经成为全国唯一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分别在先进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隔热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等7个领域得到了全面领先发展。在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淄博是国内最大的增塑剂生产基地,在金属新材料方面,稀土材料生产企业年处理稀土12万吨,居全国首位。
  2005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到420亿元。今年以来,代表淄博科技“高精尖”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七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571.78亿元,排在青岛、烟台之后,居全省第三位。
    ■书记说创新
    城市竞争力核心是自主创新力
  中共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张建国:要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的支撑和自主创新的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工业城市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竞争力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谁在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高淄博市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
  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积极完善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三是整合壮大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
    ■创新展望
    “十一五”末科技综合实力进省内先进行列
  强化高新技术、名牌、知识产权的引领带动作用。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推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尽快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药与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等重要领域和重点产业取得突破。继续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以百强企业为重点,支持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支持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的企业加快发展。
  力争到“十一五”末,淄博市科技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城市先进行列;到2020年,全市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行列,建成“科技优势强、引领作用大、人才名牌多、创新环境优”的创新型城市。
  淄博华创精细陶瓷公司设计人员在展示陶瓷水果刀。  吴修安 摄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常人眼里,瓷器无非就是碗、碟、盘子等家庭常用器皿,最多再就能做个瓷砖、马桶等建材产品。然而,在北方瓷都淄博,不少陶瓷产品却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看似普普通通的陶瓷却不声不响地当起了“金刚钻”,揽起了“高科技活”。
  比铁还硬
  的陶瓷刀
  陶瓷能做成水果刀吗?这样的刀子能削水果吗?看起来这个问题好像不可思议,但是答案却是肯定的:能!在淄博市高新创业服务中心,展厅内就有这样一把水果刀:刀子是灰白色的,有些像不锈钢,但是手感完全不一样,触摸上去更像是塑料或者石头做的。
  讲解员对记者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水果刀,这把刀800元,号称“贵族刀”,是淄博华创精细陶瓷公司开发的。这种刀永不生锈变色,耐酸碱腐蚀,硬度仅次于钻石,耐磨性能是金属刀的60倍。具有便于清洗,没有异味等特点。用它切东西,不会与食物发生任何反应,能保持食物的原色原味。
  这家华创精细陶瓷公司,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一家同时承担两项国家863计划的陶瓷新材料企业。他们开发的陶瓷柱塞和金属材料相比,强度可以提高2倍,硬度可以提高一倍。如果用陶瓷柱塞来替代金属柱塞应用于石油开采,不仅使用寿命可以提高5—10倍,石油开采成本还可以降低70%以上,每年每口井将可以节省开采成本35万元。
  然而,公司负责人陈爱华博士却对记者说,“就科技水平而言,陶瓷水果刀还只能算是陶瓷技术上的‘小儿科’。”
  一套餐具
  四十万元
  记者在淄博硅苑科技公司参观时,一套金光灿灿、华丽富贵的餐具——“中华龙”国宴用瓷引起了大家关注。这套瓷器品种齐全,大方典雅,图案采用了中华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龙为设计基调,整个画面以象征富贵祥和的明黄色为背景,配有海水、云龙图案和草龙花边,布局高雅,满目生辉。“中华龙”国宴用瓷在造型上体现了“中国气派”。
  据了解,“中华龙”系列国宴陶瓷餐饮具产品是硅苑科技为钓鱼台国宾馆研制的国宴成套高级细瓷餐具。它先后被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采用,并成为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元首时使用的礼品陶瓷,被称为“第三代国瓷”。这种瓷器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釉面光润,采用了当今世界最新和最受欢迎的高温快烧釉中彩饰材料和装饰技法,无铅、镉等重金属溶出,耐磨、耐酸碱腐蚀,属于纯绿色陶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这种瓷器,一个杯子价格数百元,一套茶具数千元。“外商购买一整套中华龙系列国宴陶瓷餐饮具,我们出的底价是四十万元人民币。”硅苑科技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说。
  导弹天线
  陶瓷外衣
  在现代军事领域,需要先发制人和远发制人,导弹自然就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导弹能够精确打击目标和长距离隐蔽飞行,天线罩技术就成了主要的“瓶颈”之一。其技术难点主要是天线罩材料的透波率和长时间的耐高温性能。
  淄博的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搭建起了以透波材料、陶瓷装甲材料、红外隐身及伪装材料、超高温抗烧蚀材料、特种陶瓷纤维材料、多功能涂层材料等六大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平台。并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宽频天线罩,填补了国内耐高温宽频天线罩的空白。国内独家研制成功的高性能可编制连续氮化硼纤维,为超高温无机材料提供了优良的增强剂,众多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满足了我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多个领域对高性能陶瓷材料的迫切需求。 ◆导报记者 许慧艳 淄博报道    

 用于介绍淄博这座鲁中城市的前置词,已经由“老工业城市”转变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支撑这种“新老”交替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个地级老工业城市,是怎样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自主创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走出资源依赖困境,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

新材料·新经济
  全氟磺酸树脂和离子膜,是世界尖端高新技术,其薄如蝉翼,分量却“重如泰山”。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时15年才研发成功,并首先应用于化工、航天等领域。此后,日本旭硝子公司从杜邦交换到部分生产权,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30多年来,该项技术与生产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手中,虽然我国对离子膜一直实行零关税进口,每吨价格仍高达1800万元以上。因涉及我国经济安全,该技术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但因基础新材料落后和投入机制滞后等问题,虽投入数亿资金未果。

  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山东东岳集团于2002年起,自筹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不到3年时间便攻克了这一寄托着共和国四任化工部长梦想的高难技术。2005年3月19日,它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验收组的验收,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该产品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

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离子膜应用范围广泛,在我国有着极大的产业关联度。去年国庆期间,两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无污染中巴车在北京一亮相便引起轰动,而制造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就是磺酸树脂离子膜。

  东岳集团攻克技术并迅速产业化,年产50万吨燃料电池离子膜所需的全氟磺酸树脂生产装置已经建成,可满足2.5万辆电动汽车的离子膜所需;年产500吨的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该项目已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项目的“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支持。记者获悉,国家科技部已将该项目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东岳集团可获得9500万元的国家无偿资助。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东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而东岳集团只是建在淄博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一家骨干企业。自2002年以来,淄博市已先后承担了包括此项技术在内的5项863计划项目和5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应用,使得淄博聚合起以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的产值已经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2005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在2005年全国43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综合实力评审中,淄博名列第六;在18个综合性基地中列第三。

  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打亮了新经济的名片。
 
谁“孵化”了新经济
 
  东岳与上海交大的结缘,始于2002年首届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环境,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如是说。

  据了解,淄博市已连续4年每年举办“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百名院士科技行”活动。四届论坛,淄博市共承担实施国家“863”等高科技项目98个,共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6825万元,286个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据悉,仅中国工程院就有23位院士参加本年度论坛,论坛尚未开始便已有448个技术难题成功对接,40多个“863”项目找到合作伙伴。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6月初,俄罗斯科学院先后分两批向淄博市提供了73个比较成熟的、等待与淄博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其中不少项目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委市政府把论坛转变成一种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技术产权交易所实现项目资源共享的平台,成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库,定期向企业推荐,目前入库项目已有1万多个。

  东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有了这么多高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了资本与项目的信息对称,企业还会上马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项目吗?”张建国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政府引导;政府引导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程序平台。对此,张建国留有分寸地说,“淄博市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是山东省首家改制成功的省级科研院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书建告诉记者:“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科研人员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瞄准得奖和职称搞科研,变为瞄准市场前景搞创新,并形成了‘创新—产业化—新的市场需求—继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2003年末,山东硅苑科技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等研究机构优势互补,整合科研资源,组建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开辟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的新路子;两年后,山东工陶、山东硅苑、山东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山东省工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

  据了解,淄博市6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在淄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企业技术中心25家,总数分别居全省第一、第四位;承担国家“863”和重大科技专项20项,居全省第二位。

  淄博,这个内陆老工业城市,正在凭借自主创新经历着产业的“新陈”代谢,阔步走向创新型城市。

潍坊:协调工农业

◆导报记者 许慧艳 潍坊报道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创新型政府。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多年来,潍坊农业产业化在全国领先。但是,农业的发展不代表一个城市的全面发展,尤其不能代表潍坊市工业、服务业领域的全面发展。

  2002年开始,潍坊市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不仅使农民人均增收提高四倍,二、三产业也一改落后于胶东半岛其他城市的局面,实现了工农业协调、健康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

  2002年,潍坊市委明确提出“避开”农业抓农业,即“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总体发展思路。一时间,农业大市对于农业的态度让一些外人产生了疑惑:农业大市不抓农业了吗?

  市委书记张传林解释说:“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最终富裕农民。”他的思路是,农民必须实现三变:变职工,当然离不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变民工,需要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变市民,潍坊需加快城市化进程。说到底,主要是依靠发展二、三产业,来带动农业的发展。

  创新的思路一旦变成工作方法,就会产生巨大生产力。据了解,1998年-2002年,潍坊市农民人均增加375元;2002年-2005年,农民人均增收1374元,仅2005一年农民就增收508元,相当于2002年之前4年的总和,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发展二、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不仅高位运行徘徊不前的农业跃升了更高的台阶,潍坊的工业也一改被排斥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工农业协调、健康发展。据统计,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青岛14家,济南13家,潍坊名列第三,共有12家。今年1至7月份,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中,青岛有4359家,潍坊以3973家之多名列第二,比排名第三的烟台多出1000多家。

  当地有关部门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2002年农业给当地财政的贡献是6亿元,而2005年一个潍柴动力的生产车间就实现利税6亿元,远远超过几百万农民创造的价值。

  潍坊市的创新发展实践表明,就农业抓农业没有广阔空间,只有工业带动的农业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

  2005年,潍坊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总数发展到270家,其中25家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8家企业成功上市;潍坊在全省科技工作绩效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潍坊再一次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一度思路创新而又务实的潍坊市又会以怎样的“地”道战术,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市委书记张传林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潍坊市将每年拿出2亿元,共计10亿元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骨于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
政府投入无偿变有偿
  钱从哪里来?潍坊市的考虑是,通过国有股权出售、置换等方式,减持沉淀在传统竞争性领域里保值增值压力较大的国有股份。这既能让现有国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又可以把国有资本放到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甚至关涉民族工业大计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中。

  使大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达到道路照明要求,这一国际上久攻不破的难题,终于被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攻克———寿命是传统路灯的10倍-20倍,耗电量却不到传统路灯的20%。该公司总裁助理傅小星介绍说,我国每年照明用电为3000亿度,如果1/3的照明灯用LED,一年可以节约一个三峡的发电量。

  包括中微光电子、歌尔电子、潍柴动力、3V等在内的5家企业,被列入第一批潍坊市重点扶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名单。傅小星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有了潍坊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微光电子将在3年内建成国内最大的光信息企业,5年进入世界光信息产业前6名。

  虽是政府公益性高新基金,潍坊市也一改过去财政无偿资助的做法,探索无偿变有偿的政府投入新机制。

  怎样无偿变有偿?潍坊市副市长鞠献宝介绍说,潍坊市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并非无偿得到基金的所有权,被“送上战马”的企业要如数交还用于其他企业之需。

  潍坊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平告诉记者,除了上述重点发展领域得高新项目由政府成立高新基金重点扶持外,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科技型项目、企业,潍坊市在奖励支持方面也实行了“变法”,由事前经费支持转向事后的奖励,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化、产业化,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环扣,提升创新的价值内涵。

  此外,单靠企业个体与社会中介做不了、做不好的创新平台,正是潍坊市着力之所在。近年来,他们一方面注重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打造企业与院校、大所、院士的技术高端对接平台,如院士潍坊行、成果对接会等。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潍坊市27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3.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4%,两项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而到2010年,这个企业家数要达到500家,占规模比重将达40%以上,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   8月30日,潍坊当地一家报纸刊登了今年第15期《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公告》,在被抽检的120种农产品中,5种被曝光不合格。
  农产品检测结果在新闻媒体公示,是潍坊市在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过程中,强化执法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了解,这一做法已经坚持了3年。
  潍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大市,2005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15.8亿美元,蔬菜、禽肉的出口量分别占我国总出口量的1/5和1/3,色素的出口量更是占全世界贸易量的1/2。
  目前,潍坊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00多家,70%的农产品实现了加工销售。全市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优质农产品品牌达到531个,优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
  潍坊的农产品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光武一句话道破天机:标准化!
  近几年来,潍坊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3个市级检测中心、20个县级检测中心,150多个乡镇检测点和730多处企业检测室。此外,国家质监总局在潍坊设立了国家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进出口检疫检验局也在潍坊建立了自己的检测体系。这近千个检测点,形成一张网,不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很难蒙混过关。
  张光武说,潍坊的强制性例行检测每半月搞一次。比如辣椒,从没有开花结果时就取其叶子检测,一旦检出药物超标,会立即通知农户改正,若检出明令禁止的药物成分,农业执法大队就会追查其来源,并对销售及使用者进行处罚。3年前,潍坊市有关部门开始和新闻媒体合作,每次例行检查的结果都会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发现问题的还直接通报到各县市区分管领导。
  为了从源头上把住关,潍坊市制定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及推荐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目录,还即将公布实施《高毒剧毒农药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在蔬菜主产区销售高毒剧毒农药就是违法。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在面对禽流感、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不利因素下,潍坊农产品出口创汇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已经成为全市第二大出口产品。记者王德贞

  本报淄博讯(记者王德贞)最近,淄博市高新区石桥街道办的王东社区(村)很忙,因为成绩突出,不断有人前来取经学习。一位参观者由衷地赞叹道:“这哪是农村啊,比城市还要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的发展,2005年,王东社区总产值达到10多亿元。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王东社区建起了16幢居民楼,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0平方米。王东社区还建起了纯净水厂,免费给各户配备饮水机、饮水桶,免费让全体居民喝上了纯净水。
  王东社区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利用废旧土地建起了近60亩的文化广场,广场内泉水喷涌,湖波荡漾。不光景色美,环境也美。现在,王东社区已经跨入全国卫生先进村的行列。    创新,使淄博经济发展的轨迹悄悄发生着改变。
    8月29日下午,中共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国接受了大众报业集团“创新看山东”采访团的联合采访。
    他提出,淄博作为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要彻底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解决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提供适宜创新的平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长期以来,淄博的传统产业、资源初加工型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转轨过程中的“老工业基地综合症”开始集中显现,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陷入困境。
    张建国说,这时,市委、市政府开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民营经济发展和推动自主创新上来。
    从此,创新被当作提升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受到了高度重视。有数字为证:2005年,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6.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05%,比2000年提高了13.55%。
    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在自主创新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5年来,通过产学研结合,淄博科技实现了重大科技项目、专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数量等的“七个翻番”。
    自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百名院士淄博科技行”活动。“这是非常好的实现产学研的好方法。”张建国说。
    据介绍,淄博已举办四届“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累计邀请872名院士、专家参加,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34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6项;四届“百名院士淄博科技行”活动累计邀请481名院士、博士,共签订合作协议1132项,创办56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全国上下大兴创新的浪潮中,张建国给淄博的创新工作定了方向。他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全员创新、全方位创新、全社会创新,坚持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推动淄博由资源依赖型城市逐步向创新驱动型城市转变,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科技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城市先进行列。
    张建国指出,淄博今后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是抓好三大重点:继续优化创新环境;继续搭建好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采访团由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梁国典带领。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市委常委、秘书长侯法生,副市长饶明忠参加采访。(记者 于魁 通讯员 宗禾) ◆导报记者 许慧艳 烟台、威海报道   
 让烟台人至今仍感兴奋的,是省委书记张高丽在今年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发言中,介绍的典型企业有5个来自烟台。
  烟台有原始创新的典范: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列入2005年全国科技十大新闻;农民育种专家李登海,选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连续四次创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烟台万华集团,通过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进行再创新,使我国成为继德、英、美、日之后第五个真正拥有MDI(异氰酸酯)核心技术的国家。
记者在烟台采访中了解到,烟台一些企业在新材料的研究、节能降耗方面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引领企业跻身世界先锋队,挺起了烟台制造业的脊梁,自主创新逐渐成为支撑烟台制造业的内驱力。
龙源电力
开创零油耗点火新时代
 2005年11月30日,烟台发电厂6号机组,用等离子体电弧直接点燃煤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油点火。从2000年该电厂第一台煤粉锅炉成功应用等离子点火系统至今年4月,我国已经有260多个发电机组采用该技术,火力发电厂因此每年节约上百万吨燃油、300多亿元。
  发明这项技术的是烟台龙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唐宏与他的科研团队。据了解,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此项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破题。

据介绍,由于该技术攻克了等离子发生器技术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获得了20多项国内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上半年,英国三井巴布科克公司专门来到龙源谈合作,想要在欧洲推广这项技术。此前,他们曾调研了一年多,得出结论:这项技术领先了同行业两到三年。像英国这家公司一样,美、澳、加等国家的锅炉制造企业争相前来“取经”。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有环保效益。
 据专家估算,如果全国火力发电厂全部采用该技术,每年可节约的燃油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的产量。唐宏乐观预期,燃煤火电厂必将取消燃油系统,中国的火力发电将真正迈向无油点火新时代。
烟台氨纶
创新:国际俱乐部的通行证
 原始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但对于更多量大面广的先进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再创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初衷。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创新自觉地使烟台氨纶成为中国氨纶第一品牌,跻身世界前五强。
 氨纶,是一种弹性纤维,因为断裂强度高,弹性回复好,近年来成为生产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纺织纤维。1987年,烟台氨纶公司争取到技术定位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氨纶项目,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技术和设备,1989年10月一次试车投产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代氨纶纤维。
 然而,就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迫使公司扩大规模,要重复引进二期工程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尴尬。日本不仅要收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而且还要从今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高额比例。
  技术的封锁与市场的垄断让企业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进行科技攻关拥有核心技术,将永远受制于人。于是在消化吸收原有技术与工艺的基础上,烟台氨纶进行了艰难的技术攻关。经过10多天的调试终于成功出产时,总经理朱敏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
 有了初次经验之后,烟台氨纶的自主创新渐入佳境。目前,公司不仅在年产规模上由当初的300吨膨胀到25000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80%以上。
 不仅如此,今天的烟台氨纶,正以芳纶1313的工业化生产为契机,把目标锁定为建设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特种纤维生产研发基地。
 芳纶1313,俗称“防火纤维”,是一种集耐高温、阻燃、绝缘等特性于一体的特种合成纤维,可加工成产业用、军用、消防用特种防护服、高温过滤材料和阻燃装饰纺织品。芳纶1313工艺技术属于绝密,产品被视为战略物资加以管制。
  由于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在烟台氨纶之前,世界上仅美国、日本和前苏联有能力进行工业化生产。尽管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芳纶研究,但因种种制约,总停留在研究和小试阶段,芳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
  从1995年开始,烟台氨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芳纶项目的研发,2003年3月18日,国内第一个芳纶产业化示范工程、山东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年产500吨芳纶1313项目”在烟台氨纶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开工建设。2005年底,烟台氨纶已经实现2500吨的芳纶年产能,仅次于美国杜邦,位居世界第二。
  在烟台,以烟台氨纶、烟台万华为代表,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向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挑战的新材料创新集群正在形成。

威海:借智谋势

威海,曾经的海防前哨要塞。这类城市也意味着国家投入少、工业基础薄弱。威海市科技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1987年设市以来,威海市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技术源头先天不足。但威海市创新发展思路,营造生态人居与创业环境,引智借力,一个具有威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步成型,并引领威海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宜居、创业———
环境就是生产力
“生态环境是借贷不是继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威海的明天。设立地级市后,尤其是“十五”期间,威海市委常委会在布局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了几条硬杠杠:能耗、水耗高的项目不能上;政府序列干部年终评优考核,环保一票否决;文明单位的评选需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
 打环境牌,威海在全社会树立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促开放,抢抓了国际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山东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构建了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联合国人居奖,一流生态环境的美誉,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吸引了各方游资与置业业主,推动了威海的城市化进程。
 威海市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开始听到一些上级领导称赞威海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名副其实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自豪感;但当几年前一位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被移步换景的滨海美景所感动,顺口发出“退休后到威海买房子居住”的感叹后,威海市的主要领导感到了沉重。
在威海人眼里,威海不应该仅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更应该是一座吸聚高新技术人才干事创业、释放活力、演绎激情的城市。宜居、创业城市,才是威海市打出环境品牌的完整内涵。
  这正是威海市打出的第三张牌:科技和人才。但威海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源头先天不足,如何是好?
  威海的做法是,创新发展思路,打造适宜创业的软环境,借智发展。
  市里拿出1000万元资金与驻威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分别共建山大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与哈工大国际微电子技术中心,每年给中心提供资金支持200万元。
  威高集团原是一个以2.5万元起家、生产一次性输液器的乡镇企业,但由于大胆实施技术联盟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2004年,威高以技术参股形式引来留美博士王吉成,研发出国内首创的心脏药物涂层支架,打破了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威高于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成果产业转化基地”。像威高集团一样,以华东数控、蓝星集团等企业为代表,威海市9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有5个“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实施计划项目和转化成果45项。
携手清华科技园
践行自主创新新机制
  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载体,国家与地方政府投巨资共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该具备怎样的功能体系、运用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怎样的孵化服务,才能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产业化、进而商业化的聚集高地,并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示范作用?
  经过14个月的谈判,威海市与清华科技园建立了市场化契约机制,双方合作载体就是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期工程———创新创业基地。
 据介绍,清华科技园是国家惟一A类大学科技园区,掌握大量的科研成果资源等待产业化,又因有着完善的服务、一流的管理、高端人才优势,聚集了400多家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不但有Google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更有200多家像矽正电子、数码视讯这样具有全球500强潜质的核心技术创新创业公司。
  雷志敏的判断得到了印证。清华科技园在威海的运作商启迪创业管理(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光到威海工作两个月,结识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业经济十大杰出人物汤世贤不到10天,便促成了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精仪系、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管理(威海)公司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联合攻关、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的申请等全方面的三方合作协议。此次三方合作将对华东数控提高创新能力,确保其在国内外数控机床及相关软件生产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园势能较高,我们的工作就是搭起与威海嫁接的通道,使清华科技园以及清华大学背后的巨大资源向威海聚集,我们再把能量和资源转化到入园企业中去,使它们得到靠其自身在外面得不到的东西。”王力光说,对于市场而言,清华科技园依靠自己对资源强大的聚集能力,给企业介绍投资人,给投资人介绍企业,而且不收中介费用;对于政府而言,需要知道哪些企业掌握了对本国产业有重要价值的关键技术,以便给予大力扶持,需要第三方提供信息整合和技术评判。
  雷志敏乐观预期,在新型产学研合作框架下,招商引智将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引进项目和资金。   8月25日,记者从烟台市有关部门获悉,素有“玉米之父”之称的李登海,又有一项育种新技术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示期。如果不出意外,李登海将继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第二次获得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在良种繁育行业,素有“南袁北李”之说,但在烟台,李登海的出现并不是个别现象,如果说他是主峰,在他的周围还围绕着无数座山峰,他们一起让烟台成为我国良种繁育的高地,傲视全国。
  超前意识保证步步领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国的玉米亩产不到200公斤,而美国的玉米品种最高亩产可达1250公斤。为了改变这一落后局面,以李登海为首的一伙热血青年走上了玉米高产攻关之路。
  1985年,李登海自筹资金2万元,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民营农业科研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种子研究、生产、推广、销售一体化,比全国种业体制改革、实施种子产业化提前了10年。
  几年前,烟台市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想法,并于去年6月23日召开了论证大会。会议决定利用5年时间,投入4000万元,通过上靠下联、外引内联,整合烟台市科技资源的同时,把国内的著名专家和科研单位吸引到这个体系上来,打造4个研发平台、1个孵化中心,建立10个技术创新系统。
  在资金投入上,烟台同样不保守。2006年,烟台市预算安排的科技支出达到24600万元,其中安排到农业科技领域的资金达3900万元。“登海种业”更是每年将利润的10~12%用于科研工作,今年投入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
  人才优势结出累累硕果
  烟台市农科院拥有部级良种繁育中心一处,部级质检中心一处。其中农业部果品和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是国家级四大果品质检中心之一,烟台苹果育种中心1100余万元的总投资中,国家投资800万元,是国家在地市级农科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项目。
  “登海种业”更是拥有国家级玉米工程技术中心一处,共聘用了省内外68名专家、教授,建立了由国内一流科研育种人才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
  据了解,在“登海种业”和烟台市农科院的背后,烟台还拥有“金海作物研究所”等230余家民营科技组织,科技人员达6000多人。
  正是由于具备无处可比的人才优势,烟台市在良种繁育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30多年来,“登海种业”已经进行了85代选育过程,培育出了40多个推广面积较大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连续六次创出夏玉米单产的世界纪录,最高亩产量达到了1402.86公斤!全国四成玉米用的是李登海选育的种子!
  2004年,“登海种业”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冬小麦,两次创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分别达到731.73公斤和773.86公斤。
  此外,烟台还有大白菜、苹果等80多个品种的推广面积在全国领先。
  自199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后,我省共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7项,烟台就获得其中的47项,占70%。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最受益的还是广大农民。2005年,烟台市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55%,高于全国的45%,也高于全省的50%;农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种达160多个,出口额17.9亿美元,占全省的26.2%,占全国的6.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7元。
  本报记者王德贞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这在烟台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事实:“十五”期间全市获得的820项科技成果中,90%以上来自企业;全市高新技术项目,90%以上由企业完成。在这些科技成果中,有13项获国家级奖励,248项获省级奖励,其中有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雄踞全省首位。
  有创新才有发展,这已是烟台企业界的共识,各类创新典范纷纷涌现,既有以登海种业、麦得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原始创新典型,又有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典型,还有万华集团、氨纶集团等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麦得津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8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恩度,为癌症患者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龙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已在国内80%的新建火电机组上运用,开创了国内电站煤粉锅炉无油点火的新时代。据测算,此项技术如果在全国广泛推广,每年可节约燃油60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的产量。
  “小徒弟超过老师傅”的故事见证了烟台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段佳话:1987年才成立的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条300吨生产线的技术、设备均来自日本东洋纺。但氨纶公司经过19年不间断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氨纶产业的能力,其后经过八期改扩建工程,发展成为年产氨纶2万吨、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强的氨纶生产基地,产能是东洋纺的4倍。氨纶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引导项目——“芳纶1313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今年6月也通过了成果鉴定,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公司对这种高科技新材料的垄断,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2800吨,超过日本帝人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芳纶1313生产企业。
  众多企业频奏创新好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扶持搭建起了广阔的创新舞台。为推进自主创新,烟台市制定了“科技自主创新双十工程”,“十一五”期间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农村与社会发展领域各评选10个自主创新的企业典型,给予重点支持。今年,市级预算安排科技经费支出达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设立3000万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市有关部门严把评审关,企业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专家终审”的“三审”制度,对区域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则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烟台市出巨资,对入选的科技创新“双十”示范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50万、20万元的配套补助。今年8月起,市科技局开展“双百工程”,用100天时间调研100个企业,主动上门摸清企业的科技需求,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牵线搭桥。
  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让烟台这个加工制造业重镇如虎添翼,一大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迅速成长起来。全市重点培植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黄金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余家,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过2000亿元,利税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50%。出口结构也随之优化,今年上半年,烟台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7%,占出口比重达到37.2%,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0%,比重为17.3%,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企业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市投资20多亿元推广实施了锅炉分层给煤装置、电机变频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挖掘节能潜力30多万吨标准煤;目前重点发展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深加工等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2吨标准煤。万华合成革集团公司2000年以来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废水排放实行技术改造,实现了企业生产和生活污水两个“零排放”,在其主要产品聚氨酯原料MDI产量增加10倍的前提下,日工业用水量反倒从原来的2.8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5万吨。
  尽管没有众多的院士专家,但在“十五”期间山东省获得的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两项是烟台创造的,而且目前烟台还创造并保持着三项世界纪录。
  刷新世界夏玉米
  单产最高纪录
  “玉米大王”李登海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这个并非大学深造科班出身的烟台莱州农民(右图),在30多年的时间内,培育出了40多个玉米新品种,连续6次创造和刷新夏玉米高产世界纪录,创造了世界玉米育种的神话。
  作为玉米种植大国,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但以前玉米亩产仅100公斤至150公斤。1989年,“玉米大王”李登海培育出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的掖单13号,亩产达1096公斤。2005年,这一纪录再次被改写,达到1402公斤!截至目前,登海玉米在全国推广面积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9.3亿亩,增产粮食930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左右。
  打造世界最大
  油压铝挤压机
  由于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质量轻等优良特性,铝合金被世界各国作为环保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但世界上最高水平的9000吨油压铝挤压机及其制造技术,一度被德、日、美等国家垄断封锁。1999年,位于烟台龙口的丛林集团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等联手,投资近2亿元,靠集成创新,打造了目前世界吨位最高、挤压力最大的一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在2002年6月21日的试压中达到了13500吨,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同时此项目在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该项目技术已经先后申请了13项专利,美国铝业、加拿大铝资源、英国阿码瑞、丹麦马土基等多家著名企业先后闻讯前来洽谈订货。
  研发出先进的
  抗癌新药“恩度”
  烟台麦得津公司研发的抗癌新药“恩度”,是世界上第一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癌症治疗方面最先进的药物之一。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Folkman教授提出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理论,即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抑制和治疗肿瘤。然而由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血管内皮抑制素极易形成包含体且难以复性,国内外许多公司相继退出研发。
  但是麦得津人没有放弃,“恩度”的成功诞生,让麦得津人创造了又一项世界纪录:首次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大规模成功复性,并开发出一个生产药物蛋白质的平台,从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开发成一个用于人体的新药……专家评价委员会评价说,“恩度”疗效确切,具有治疗靶向明确、无耐药性、毒副作用小、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特点,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
  文/片 本报记者 吴修安   本报烟台8月28日讯 一说起“钟表、锁具、罐头”,人们都知道这是烟台的“老三件”,但烟台现在的“代表作”已升级为汽车、手机、电脑“新三件”。烟台市经贸委有关人士说,“烟台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大为增强,“拳头”效应正在凸现,这标志着烟台已经从传统工业阶段跨越到了现代工业阶段。
  烟台工业原有七大产业: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黄金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门类齐全但产业技术含量低,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不突出,形不成集群效应。
  从2003年开始,烟台市结合自身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在四大支柱产业内部,重点膨胀发展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群,实行了资源和要素集约投入,政策和精力重点倾斜,打开了“烟台制造”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烟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集群经济和链条经济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和产品群,目前已有36家世界500强进驻烟台。2005年浪潮LG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一批配套企业紧跟发展,已使烟台成为全国最大的CDMA手机生产基地;东岳汽车去年生产轿车8.7万辆,利税11亿元,预计今年达到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配套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以鸿富泰电脑产业为龙头的电子产业集群,到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
  今年上半年,烟台市机械、电子信息、食品、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284.5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税137.6亿元、利润1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9%和60.6%,三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4.9%、52.6%和51.7%,其中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销售收入161亿元,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66.2%和101.5%。
    ■书记说创新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
  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在创新中要有主动性,能够发挥主导作用,争取占据主体地位,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现了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正的“杀手锏”、“核武器”;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要获得这些“杀手锏”、“核武器”,必须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付出艰辛努力。但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切都要封闭起来自己干,而是要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动自主创新。
    ■创新展望
    培植3家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
  启动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每年在高新技术领域、农村与社会发展领域各培育两个典型。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烟台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且产业化潜力巨大的项目,获一等奖的给予100万元,获二等奖的给予50万元。力争到2010年,培植3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过10亿元的企业,120家过亿元的企业,“十一五”全市GDP要力争由2000多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   威海市政府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3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4%,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
  “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十五’期间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市委书记崔曰臣说,“增强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威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威海设市不足20年,环境虽好,但基础薄弱,全市既没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也没有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大专院校。在创新源头上,威海先天不足。
  威海也曾试图通过单纯的引进人才来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从科技重镇西安等地引进大批人才,一个小小的黄泥沟村就引进了61个当时还很金贵的大中专毕业生,“孔雀东飞”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但几年后这批科技人才竟然所剩无几,较高的待遇、优美的环境并没有留住他们,缺乏必要的科研环境最终把他们“逼”回了大城市。
  威海市委、市政府转变思路,从“借”字上做文章,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借用外力、培养内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
  为改变科研实力薄弱的被动局面,解决创新源头不足问题,威海市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合作,由市财政拨款1000万元,成立了山大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哈工大国际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并成立专门的公司对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国际微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把科研重心放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上,成立仅仅两年多就形成了较强的芯片设计能力,研发成功计算机芯片控制的自动升降车门、前后灯控制、倒车雷达等产品。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是主体。在把名校“请进来”的同时,威海市支持当地企业“走出去”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一批企业借助外部智力迅速发展起来。专门治疗心脏病的心脏支架一直由国外企业垄断市场,国内为数很少的企业所生产的支架一直无法解决心脏血管再变窄问题,直到药物涂层支架问世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打破了国际垄断,而完成这一杰作的正是威海威高集团。2004年,他们以技术参股形式引来留美博士王吉成,第二年就生产出这一在国际上刚刚面世的高科技产品。威高集团还通过广泛的技术合作,先后与十多个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成立了五个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吸收并消化了大量国内外先进技术,获得了90余项专利技术,而威高集团也从组装注射器的小手工作坊,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用耗材生产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2.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80%以上。据介绍,“十五”期间,威海有620余家企业与4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3000余合作项目,其中400多项列入国家和省部级创新项目。
  谈起企业发展,威高集团副总经理苗延国坦言“与政府的扶持分不开”。仅去年一年,他们就获得国家和省市5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市里去年安排3700万元无偿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和海外学人高科技创新园、中韩科技创业中心等“区中园”,邀请国内外科研人员带着科技成果进入创业中心,并积极为其申报国家基金项目,联系风险投资,利用“百项银企互动工程”,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目前在创业中心孵化的企业达137家,已有40家拿到“毕业证书”走向社会。   本报威海8月24日讯 威海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层次,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仅为0.93吨标准煤,大大低于全省1.26吨标准煤的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
  威海为了将工业垃圾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各种先进的节能措施,工业能源消耗大幅降低。规模以上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1.02吨标准煤,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14.81立方米。把下脚料变废为宝,正成为威海企业的自觉行为。荣成蓝得夏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水产品加工和食用后剩下的牡蛎壳做原料,开发出“海洋生物土壤调理剂”,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据统计,威海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约占全部废弃物总量的8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6%,仅此一年可增加3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今年上半年威海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突出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突出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今年将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0家,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920项。突出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线性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今年建设了15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确保了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
  从去年起,威海市还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增设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据统计,威海市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仅为0.93吨标准煤,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共实现产值44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83%。
    ■书记说创新
    提高重点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中共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曰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威海市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威海要提高重点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围绕资源环境、新能源、现代农业、海洋开发、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生物等重点领域,加强研究攻关,努力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要贯彻“政、企、才、联、金”五字原则,发挥好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和市场在科技投入中的资源配置作用。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展望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生态市建设
  服务业要来一个大突破。重点在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2007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在全国、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市。2010年,全面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并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海带打结机器人  
  给海带打结
  “机器人”上阵
  海带有很多种营养成分,人们喜欢吃,特别是凉拌海带结。但海带结很不好加工。给海带打结时,工人要把手放在海水里,不但费时费力,时间长了,皮肤还会溃烂,有的指甲都掉下来了。“谁解决了这个课题,我们给他树碑立传。”荣成市一位领导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有个分校,专家学者云集,他们在开发智能机器人方面有雄厚的实力。两家一拍即合,双方合作进行了研发。去年“海带打结机器人集成技术及成套设备”问世,能模拟人手协调动作自动完成海带打结作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首创,大大节省了人力,目前已经通过了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威海市企业大力“借脑”,600多家企业和4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像“海带打结机器人”这种合作开发的项目还有3000多项,大大促进了威海高新产业的发展。
  小支架绣针大
  半年进账五千万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威海时专门到了威高集团,曾对该公司开发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药物涂层支架大加赞赏。当时该产品刚刚面世,现在已经大规模推向了市场,上半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900多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
  心脏病患者如今呈现增多趋势,但药物支架全靠进口,威高集团眼光独到,研究出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记者看到,这个小支架仅仅有绣花针那么大。尽管小,但价格很高,出厂价格每个1.48万元。进口的同类产品以前是6万多元,就是因为威高集团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迫使进口支架降价一半多,为患者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威海企业集团多数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这些企业都对高新技术有独到眼光,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台布被烫坏
  绣花再利用
  8月22日中午,记者在威海白云宾馆吃饭时,餐桌上一块绣花的台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块米黄色的台布看起来有九成新,上面四个位置上分别绣着一只蝴蝶和三个花朵。在大家夸奖台布绣得漂亮时,服务员介绍说:“这是客人抽烟不小心,烟头烫坏了台布,酒店为了修补烫洞才绣的。”
  白云宾馆的李副总告诉记者,以前,台布被烟头烟灰烫坏了,哪怕只用过一次的也不会再用了。后来大家认为如果就这样扔了太可惜,而文登是著名的绣品之乡,能工巧匠很多,宾馆员工中的文登人也不少,能不能绣花修补一下?结果一试,效果还非常好,台布不但掩盖了瑕疵,而且还得到了美化,客人都说好。这种做法目前在很多饭店都已经推广开了。
  像这样的节约又创新的办法,在威海这座城市还有很多。   威海位于我省东部,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这里厂房林立,企业遍地,农业被压缩到了一个次要的地位。2005年,威海市一产的比重只占9.2%,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产虽然占的比重小,但威海市委、市政府并没有不重视农业,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威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3元,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位就是佐证。
  威海市农业局副调研员崔玉俊告诉记者:威海农业的决窍是善于牵“牛鼻子”,使巧劲事半功倍。
  一项政策解决卖果难
  威海是我省的苹果主产区之一。但在2000年前后遭遇卖果难,乳山某村每亩果园50元的价格都无人问津。威海市委、市政府在调研后发现原因之一是苹果的储藏手段落后。
  当时,苹果储藏主要是用冷风库,不仅储藏时间短,而且容易丢失水分,致使苹果口味变差,没有人敢大量储藏苹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换冷风库为先进的气调库,不仅储藏时间长,而且水分不丢,口味不变。威海市随即出台政策:凡是在当年建气调库的,每建一个千吨以上气调库,市财政补贴50万元!结果,威海市一年就建成千吨以上气调库10座。目前,威海市的气调库已达38座,容量87200吨,果农不再为卖果难发愁了。
  一个办法推进标准化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业生产标准化,这些名词已经喊了若干年,但收效甚微。崔玉俊认为,只要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肯定就是无公害等食品;能够生产出无公害等食品,生产过程肯定就是标准化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申请费用不菲,生产成本提高后销售价格难以同步跟上等原因,导致很多农业企业对此并不感冒。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威海市于今年推出一个奖励办法:凡是申请无公害食品的,一个奖励2万元;申请绿色食品的,一个奖励4万元;申请有机食品的,一个奖励6万元。
  据了解,奖励办法出台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威海市提出申请的就有65个(不含畜牧、水产),接近过去若干年的一半。
  一个标志解决“窝里斗”
  威海还是花生主产区,每年出口的花生制品占全国出口量的六成以上。但是出口的企业多了,难免相互压价“窝里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威海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给威海苹果和大花生申请原产地保护认证。认证结束后,威海市农业局将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凡是使用原产地标志的企业,都必须接受协会的管理,遵守市场秩序,不能自己折腾自己。
  本报记者王德贞 现代商贸城———让临沂物流天下
 临沂是个商贸城。临沂市经贸委主任宋法亮诙谐地告诉记者:“过去,临沂除了人不批发,什么都批发。现在随着劳务市场的发育成熟,剩余劳力的批量输出也是风风火火了。”
 据统计,2005年,临沂市商品市场交易额691亿元,其中临沂批发城交易额425亿元,商贸批发交易额仅次于浙江义务。今日的临沂,早已从昔日的“西郊大棚”跨越“批发商城”加速向“现代物流城”转变。
多年来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孕育了典当、担保等现代服务业态的生发土壤,而典当行、担保公司又以其方便快捷、解急救难的融资特点,为物流业的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民间融资支持。据了解,2000年以来,临沂市典当行业达到了年发放当金13.2亿元的规模,名列全省第一;全市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28.2亿元,受保企业达1万多家。
 如今的临沂商贸物流实现了产业升级,摆脱单纯商品集散和交易的旧模式,走上了工贸结合之路。据了解,围绕商贸物流城,临沂有128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每年新增企业都在400家以上;全市从事餐饮、运输、旅店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仅餐饮业的零售额平均每月都在2亿元以上。
变化之源何在?原来,临沂市早在4年前就创新发展思路,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业态改造提升传统的市场,助推了市场的改造提升。2002年,澳大利亚金龙基集团率先斥资62亿元建设澳龙国际物流城;2003年,香港华药、香江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纷纷落户临沂;2004年,鲁信集团又斥资百亿在沂河东岸建设国际物流项目……现代商贸物流城雏形初具。  
滨水生态城———
和谐人居持续发展
   采访团车行至京沪高速临沂出口处,记者便看到30多米长的横幅悬挂在收费站顶檐上。横幅告诉我们,临沂市正在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城。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临沂的确是一个生态资源大市。但临沂也曾以罗庄模式闻名,上世纪九十年代,临沂的工业经济一度建立在小陶瓷、小水泥、小炼焦、小钢铁等五小产业的基础上。几年前记者到临沂采访时,就深刻感受了当地人的一句顺口溜:“从罗庄到兰山,一路不见天。”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与生态示范城,悬吧?
  但汽车一驶进滨河大道,记者便被宽阔的沂河碧水、青翠欲滴的滨河绿化、散布河岸的休闲广场以及河边垂钓的市民所吸引,滋养了沂蒙山的沂河两岸不再是几年前的杂草与乱石相间。“从山上往下看,水库连水库,从下往上看,瀑布连瀑布。”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徐福田告诉记者,为建设滨河生态城,临沂市在沂河下游建起了全世界最长的橡胶坝,坝上蓄水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同时引资8亿元建设滨河大道风景区,记者途径的滨河大道沿河两岸全长106公里,建有9大主题广场、15座观景桥、18个生态园区、36处特色景点。
  看见的,是临沂变美了;看不见的,是临沂执政理念的创新。2000年,现任临沂市委书记李群曾以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的身份,到美国接受培训并担任市长助理。美国政府通过抓环境建设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或直接管理企业的行政理念深深影响了他。回国后,李群任临沂市市长,上任伊始,李群第一个去的不是财政局、发改委之类的实权部门,而是环保局。
 “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算是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临沂市明确提出这样的理念统一人心。
  临沂市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徐福田告诉记者,临沂市共关闭、治理5600多家小企业,仅取缔、关闭、淘汰年产4.4万吨及以下的小水泥生产线就达到103条。罗庄区打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旗帜,完成陶瓷工业窑炉清洁燃烧技术改造,取缔拆除了小陶瓷、小砖厂154家。小陶瓷关掉,规模较大的建陶产品的质量提升,价格上涨,罗庄建陶业反而借助于治理污染上了台阶。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也是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临沂关掉一批小企业,起来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大个头。起家于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的民营企业———山东金升有色金属集团,建立了以废旧铜为原料的铜管生产线,经过近3年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杂铜加工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今年有望超过50亿!山东利丰集团与德力西集团合作组建了山东德利再生资源置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三大临沂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日前,临沂围绕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着力做大做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制药、化工、工程机械6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市省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149家,仅去年一年便新增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9.33%,列全省第三。
  据了解,临沂水系独特,8条山东省出境断面河流中,临沂市占据7条。河流治污、防污问题一度敏感严峻。临沂打了8年集中治污战,投入治理资金10多亿元。通过治理和整顿,该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许多昔日的污染大户重获新生,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与此同时,临沂市还在沂河流域投资1.6亿建成两处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外排废水达到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临沂出境河流下游城市———江苏省宿迁市竖起大拇指感谢山东的环境保护给他们带来了平安与实惠,倒是江苏境内下游城市与上游城市之间摩擦不断。
  “我们的体会是,资源节约、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不但不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财政不减反增。”徐福田自豪地说,临沂市财政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临沂市公务员平均阳光加薪700元/月。更主要的,临沂改变了“燃烧的是资源,产生的是GDP,留下的是污染”的落后生产模式,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碧水蓝天生态城。
历史文化名城———
夯实城市根基
 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只有文化能够最终留下来。
 不像矿产资源会枯竭,文化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值。“美国创造了世界最强大的文化产业,其产值占到了GDP总量的28%,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谈起美国文化产业来,李群仍记忆深刻颇有感触,“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李群所说的“一定阶段”是指,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之后,恩格尔系数开始与文化消费成反比变化;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消费增速大幅超过社会家庭其他消费增速,将呈现爆发值。而临沂市人均GDP已经达到1460美元,已进入了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期。
 临沂,打出了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那么,临沂的文化资源能否支撑起文化名城的内涵?
 “临沂历史文化辉煌灿烂,革命文化感天动地,现代文化丰富多彩,共同组成了沂蒙特色文化;以蒙山、沂河为代表的山水景观独具魅力,孟良崮、山东省政府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感动中国;《沂蒙山小调》传唱大江南北……”介绍起临沂的文化资源来,临沂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刘广阔的脸上写满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与淳朴。
 刘广阔参加了去年9月份在韩国首都举办的中国临沂文化周。当时,一听说临沂,许多韩国人直言不了解,但当知道临沂是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的故乡时,反响立刻热烈起来。打历史文化名人牌,让临沂收获颇丰,据统计,仅此次韩国文化周签订项目42个,合同金额3.69亿美元!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破题?着力点何在?
 2003年起,临沂市连续3年举办书圣文化节,去年又成功举办首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利用名人效应大做名人文章。去年8月,临沂市推出全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轰动京城,感动了中国。革命年代,沂蒙精神呼唤着沂蒙儿女奔赴前线,沂蒙红嫂“用乳汁养育了革命”;和平年代,沂蒙精神让临沂人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人均GDP过万元。作为沂蒙文化的主流文化,沂蒙精神已成为叫响全国的政治品牌。聪明的临沂人率先在全国开辟红色旅游线,2005年临沂实现旅游总收入76.5亿元,红色旅游占据半壁江山。
 市长连承敏告诉记者,文化具有传承性、整合性与创造性,必须打响沂蒙文化品牌。据介绍,临沂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将今年确定为文化产业发展年,并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产品制造、文化信息服务等十大产业,通过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组建一批龙头文化产业集团,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力争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20%。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临沂打出了组合拳。  济宁,是在山东省内与淄博齐名的传统工业城市,又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按照分管工业的济宁市副市长段修龙的话说,这类城市曾经意味着粗放型生产方式多、高科技含量与自主创新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据统计,过去,煤炭产业占济宁市工业利税的比重一度高达60%以上。然而,近年来济宁自觉摆脱资源依赖型的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思路,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调整、调优产业结构,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和煤化工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迅速崛起。不仅既有的传统产业得到延伸与提升,而且,高新技术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
农业创新———
弱势产业“长”出新经济
 “没有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依托;农民没有新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理念,也无从建设新农村。”8月15日,带领记者参观了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之后,兖州市副市长彭德举踌躇满志地说,“由政府、外资与民营企业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农高园的立意,不是为了门面好看,而是要为普及并提升农民的思维方式与生产理念搭建载体,建设新农村。”
 着力点何在?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虽然已是国际公理,却少有大资本愿意光顾农业这一弱势产业,这一度让做过农业局局长的彭德举愁眉不展。而济宁市、兖州市及所辖新兖镇三级政府投资7500万元,撬动了2.3亿元的外资与民营资本大胆跟进,资本与高新技术的联姻将让传统农业改变模样。
在农高园,有一片“国际化果林超市”,20多个国家、200多个品种的果树已然结果。据介绍,这并非只为观光,更重要的是为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建设的林果超市。就是这片国际化果林超市,带动了周边5万亩果树种植。
  农高园引进并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种植业,仅与新加坡合资的青贵食品有限公司入住农高园后,就带动了5万亩蔬菜和8万亩花生种植。农高园运行7年,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800多个、农业高新技术200多项,大部分项目填补了山东省或济宁市空白。
  济宁市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十大技术、百优品种”进村富民活动,指导11个县市区及周边地区发展日光温室1万多个,辐射带动蔬菜、果树、花卉、绿化种苗等近10万亩,增加农民经济收益25亿元。
  让彭德举兴奋的是,农高园成功申办首届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品及乡村旅游国际博览会,并将于下月中旬在此举办。
  不仅如此,济宁市为了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快速膨胀,每年拿出4000万—6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贴息有创新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这样的支持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并不多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让济宁市的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济宁菱花、山东雪花这样的行业巨头能够相安于济宁,康师傅、华龙等国内著名重量级农业加工企业抢滩,不仅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而且还带动了耐特食品等一些调料企业与之配套。一个最新消息是,台湾客商意欲在盛产圆葱的鱼台县陈集乡投资,对圆葱进行综合开发,圆葱饮料将走上餐桌。
 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团长高焕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转型,让农业改变了弱质,也让传统工业的提升步入正轨。”
结构转型———
“四大基地”撑起先进制造型经济
  “实现我市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促进主业和非煤产业全面发展。”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告诉记者,这就需要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格局,促进资源型经济向先进制造型经济转变。
 兖矿集团与巴西CVRD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22.84亿元成立国际焦化公司。目前,国内坑口煤炭价格为290元/吨,而国际焦化生产的一级冶金煤价格高达1300元,煤炭到焦炭的一次转化,升值千元。不仅如此,兖矿集团还承担并实施了“高效集约化综放开采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1000吨/日水煤浆气化工业化示范装备建设”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先后申请专利近20项,成为济宁市创新的典范。
  目前,济宁市依托兖矿、里能集团、国际焦化等企业,研究开发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等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煤炭深加工产业链条。该市已经组织一套班子积极向科技部申报国家及煤化工产业基地。
  年产18万吨味精的菱花集团是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但从玉米到味精的生产流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料,一度是令人头疼的污染源。该企业与江南大学联手开发新技术,从浓污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硫酸铵和脱盐液,不仅实现了废水零排放,而且利用提取的这些原料生产肥料,年增效益2437万元,是全国清洁生产的典范。菱花的快速健康与持续发展势头引来了日本天利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日本味之素、台湾立功等6家世界500强与之合作。其实,不只菱花集团成了国际化厂区,几乎世界上大个头的生物企业都落户济宁,再加上以鲁抗、胜利医药等企业为依托,研发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开发新型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药物和中药新品种,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已然崛起。
 除此之外,济宁市还以山推工程机械公司、小松山推、中国重汽商务车等企业为依托,构建起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山推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日本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再创新,开发出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SD42-3,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向缅甸输出自有技术。
 济宁市还是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意集团研究开发的塞洛菲尔系列、超高支特轻薄系列、形状记忆系列等一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组份毛精纺产品是建国以来同行业中获得的最高国家科技奖项。虽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频遭反倾销,但由于如意集团毛纺产品科技含量高,并不在设限范围之内。据如意集团总裁邱栋介绍,在法国巴黎警服的面料与生产全球采购中,如意集团独家中标;不仅如此,从2003年开始,如意集团每年两次向欧盟发布最新流行面料、色彩趋势报告。
 产业链条的拉长与延伸,科技的提升与带动,让济宁市的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高地,支撑起了先进制造型经济的雏形。
自主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渐成驱动力
  知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自主创新有两块主体,即政府和企业,而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似乎更为重要,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济宁市以鼓励、激励创新的政策为杠杆,打造自主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引领经济增长由投资、资源等生产要素驱动型向科技、高端人才等创新驱动型转变。
 据了解,济宁市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国际国内的一些技术专家纷纷带着自己的科技成果与当地企业嫁接并实现产业化。博览会累计成交项目、技术合同1864项,技术成交额19.54亿元,项目总投资581.6亿元,建立技术合作关系592对,逐步显示出展会的品牌效应。
 “这只是大众化的产学研平台。”济宁市副市长段修龙告诉记者,影响济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难题,则由“院士济宁行”来解决。济宁市已经开展了4次院士济宁行活动,80多位院士、专家深入济宁市130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作为国家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济宁市,已经有30万亩的塌陷地,今后每年将新增3万亩,济宁市已经聘请院士着手研究矿区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悉,该项目已经列入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项目。
 企业自主创新,济宁做足了借力文章。投资25亿元的山东凯塞生物,每年有几十个新产品投放国内外市场,这家企业就是借鉴了济宁市生物技术企业“生物发酵法”的做法,解决了世界上最大生物企业美国ADM公司都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凯赛生物的研发中心就设在上海浦东新区,据了解,像这样的企业,大量研发中心在外。即便如此,济宁市依然给予研发经费支持。据最新消息,上海徐汇区建有一个生命科学园,济宁市已经与之达成合作协议,济宁市的企业技术创新借力生命科学园,生命科学园则以济宁市企业为中试基地,目前,双方已谈成一个生物技术攻关项目,合作载体就是鲁抗医药。
 长远发展不能仅借外力。济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国内小有名气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用于孵化、储备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通联电器厂就是其中之一。据介绍,该企业以几万元起家,在孵期间,不仅免收电费、房租等费用,而且还可以得到济宁市的扶持资金,经过四年的发展,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700多万,而且还兼并、救活了一家同类国有企业。像这样的高新技术在孵项目,还有450多个。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济宁市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济宁市8成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31个,占全省总数的10%以上。
 记者在济宁采访中得知一个重要数据,目前,济宁市煤炭和电力两项的产值加起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不足四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到今年7月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快步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增加到25.7%,名列全省第二。
 “今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济宁建设成为科教优先发展、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出、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对此,市委书记孙守刚非常乐观。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鱼与熊掌兼得,这是临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走进临沂,神清气爽。一个开放富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临沂正在徐徐展开美丽的画轴。
  华灯初上,凤凰广场上一片祥和,老人、孩子、恋人,或锻炼或嬉戏或低语,时而可闻虫鸣蛙叫之声。站在广场东望,宽约百米的沂河静静流淌,清风徐来,整个水体在两岸的灯光下波光粼粼。临沂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个下游橡胶坝拦截而成的水面,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面积,使临沂老城明眸善睐,具有了沿海城市的风致。
  但在三年前,这儿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仅有的几块水面被分割成补钉似的“死水”,了无生气。正在走向富裕的临沂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临沂是个农业大市,工业基本是从“五小”企业起步,由此形成的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支柱产业,无不是高耗能、高耗水的污染大户。曾经一段时间,200多家建筑陶瓷企业包围着临沂市区,上边冒黑烟、下面流黑水,“从罗庄到兰山,一路不见天”。
  在临沂的其他县区,情况大致如此。省辖淮河流域考核断面共有8个,其中临沂就占了7个,均为出境断面,前些年,由此引发的边界纠纷时有发生。
  逐步富裕起来的临沂走到了“十字路口”,要想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刻不容缓。
  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临沂正在实践的新举措。
  市委、市政府分别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自2003年到2005年,全市拿出51.23亿元投资环保,突出抓好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医疗废物处置、数字环保六项工程,取缔小淀粉、小电镀、小生化、兔毛加工等水污染企业3423家,草浆造纸企业由原来的100家减为3家;清理取缔耐火材料厂、小炼焦、小陶瓷、石灰窑等大气污染企业1794家,淘汰小锅炉1300多台。对这些仍处在“挣钱”阶段的小工业,毅然实施关停并转,临沂市的决心可见一斑。
  既要有铁的手腕,更要有全局性的眼光。以打造鲁南制造业强市为契机,临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发展食品、建材等八大产业链和二十个产业聚集带,力促大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2003年以来,全市共拒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130个,责令改建厂址项目14个,仅临沂经济开发区就拒批污染项目投资20多亿元。
  临沂市的这些“组合拳”打出了切实效果。2005年,全市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52天,占到全年的96.4%;全市设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5个森林公园,受保护面积达到1800多平方公里,占行政区域面积的10%以上。
  在鲁苏边界,记者看到,困扰省际边界多年的临沭县牛腿沟水污染问题,随着牛腿沟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沿岸企业排污口的封堵,终于划上了令人满意的句号。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自北而南44公里长的地下管网汇集来的工业达标废水,经污水处理厂物化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不仅实现了牛腿沟非汛期零排放,而且每天3万吨的中水回用,使沿岸30多家工业企业受益匪浅。
  关停与调整没有影响临沂经济的前进步伐,2005年,临沂GDP达到1200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连年位居全省前5名,财政和税收收入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在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同时,临沂的现代商贸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商贸物流城经过“代代升级”,每天吸引30多万客商云集临沂,商品购销辐射到26个省市自治区。
  八百里沂蒙,生机勃勃。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天蓝、地绿、水清、城美、人旺、商兴的大临沂正在逐渐“成形”。
    美丽的滨海大道。   吴刚 摄  
  本报临沂8月21日讯 “一条大河波浪宽”。出了日东高速公路到临沂市区大约有十多分钟的路程,记者一行沿宽阔的双岭路直奔滨河大道,一眼望去,车窗外繁花似锦,绿阴匝地,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美丽宽阔的沂河风景尽收眼底,一幅美丽如画的江南水乡景象!近年来“红色热土”临沂打造成滨河生态城,美丽的环境每天吸引几十万客商云集临沂。
  沂蒙老区河流纵横,大小河流一千余条,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多,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
  近年来临沂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决定利用这一天然优势,把中心城区打造成滨河生态城。106公里的滨河大道,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清水、两岸绿色,在沂河下游建起了全世界最长的橡胶坝,目前仅城区蓄水面积就达1.6万亩,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面积,建有九大主体广场、15座景观桥、18个生态园区、36处特色景点。
  临沂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关闭了97家2万吨及以下造纸草浆生产线、2000多家淀粉加工企业、小生化厂、废旧塑料加工厂等。临沂一跃成为全省河流水质改善最快、出境水质最好的城市之一。
  目前,临沂城的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一位市民说:“住在现在的临沂城区,感觉和海滨新城一样啦。”今后随着滨河大道、凤凰广场及沿河景观的进一步开发,规划设想中的“环城水景,江南风光”届时将变成现实。
  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快速促进了临沂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商贸物流城经过“代代升级”,每天吸引几十万客商云集临沂,商品购销辐射到26个省市自治区。临沂批发城2005年成交额达425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工业品市场前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59.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07亿元,增长20.8%,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42.4%。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临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书记说创新
    弘扬沂蒙精神培育创新精神
  中共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群:要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培育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创新精神教育,大力推进群众性创新实践和创新活动,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逐步形成具有临沂特色的创新文化。
  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新展望
    “十一五”末打造一批龙头文化产业集团
  面对“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复杂艰巨的发展任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尤为必要,尤为紧迫。临沂要建成一批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开发中心,科技活动产出居省内前列;建立起稳固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形成吸纳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到“十一五”末,临沂要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组建一批龙头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济宁,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生物技术、工程机械和纺织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形成区域内的经济隆起带。
  8月的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片忙碌: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驶出一辆辆重卡,这家公司9个月建成投产,上半年已生产载重45吨的重卡1078辆,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台湾立功生物科技(济宁)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正酣,厂区内脚手架和各种设备林立,一期工程年产谷氨酸3万吨,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新项目153个,仅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就有45家、在建外资项目38家。
  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告诉记者,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济宁正在全力构筑创新平台,切实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今年,市财政对应用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达1800万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每个科技计划项目,都可获政府提供的10万元科研经费。
  打造创新平台,济宁极具特色。截至目前,他们成功举办六届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累计成交项目1864项,建立技术合作关系592对。解决济宁的重大技术需求,则有“院士济宁行”活动,先后开展四次,80多位院士与济宁结为“亲戚”,为13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目前,全市有近千家企业与国内外8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500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长期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
  在济宁高新区,有一个国家级的创业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众多科技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在此孵化,经历着从“鸡蛋”到“小鸡”的愉快过程。小鸡初长成,飞到高新区安家落户,很快就出落成一只只金凤凰。目前,创业中心的孵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孵项目400多个,成为高新技术项目的巨大“储备库”,引领着济宁未来的经济走向。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济宁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就有4个,这在全国亦不多见。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济宁市还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天津北方技术市场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地实现了与80多个国家的技术对接。
  新平台长出新经济,新经济撑起新天地。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使济宁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菱花集团、鲁抗医药、雪花集团、凯赛里能生物、胜利股份等企业为骨干,济宁构建起国家级“生物谷”,实现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菱花集团年产18万吨味精,目前综合实力位居同行业之首。强强联合,以大引大,菱花集团先后与日本天利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清华大学诚志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和台湾立功集团合资合作,六家企业共同在“生物谷”演绎着奇迹。
  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中国重汽商务车、英克莱集团等企业为依托,济宁构建起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形成区域性制造业中心。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山推研制出国内最大功率的推土机SD42-3,其电控智能转向等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以1000万美元向缅甸等国家输出自有技术。
  以如意集团、德源纱厂、嘉达纺织、欧化家纺等企业为代表,济宁市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形成,16万元一套的西装、形态记忆产品、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等高端产品不再是国外企业的“专利”。通过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如意集团生产的“三防”产品,其织物经特殊处理后,在表面形成类似荷叶拒水的效果,自然下落的污水或动植物油无法渗入织物内部,解决了毛纺织物难以护理的难题。
  与此同时,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济宁的煤化工产业也逐步壮大,兖矿集团的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技术日趋成熟,一个国家级煤化工基地正在崛起。
  济宁高新区新大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测刚下线的汽车安全气囊引爆装置,这项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济宁市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市:煤炭资源丰富,全市勘探煤储量200多亿吨,占山东省的1/3,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不但供应省外还要出口创汇;这里还是我省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济宁境内的邹县、运河等电厂的装机总容量达618.4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1/5,自己根本用不了。在外人看来,拥有这样丰厚能源的济宁市似乎不需要节能了。 
  但济宁市认为,尽管自己是能源大市,能源储备丰富,但仍然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念好“节能经”。
  菱花集团
  吃干榨净每粒原料
  生产味精的菱花集团公司,生产规模在我国味精行业排名第一,以前粗放经营,玉米原料发酵生产出味精后,废水废液就全部排放了,造成污染不说,其中很多有效成分也都白白浪费了,实在可惜。他们与江南大学联手开发新技术,从浓污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硫酸铵和脱盐液,不仅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还利用提取的这些原料生产有机肥料,每年增效2437万元。
  在菱花集团公司肥料生产现场,集团杨总工程师对记者说:“我们采取一次进料,多层提取,反复利用,环环增值生产工艺,原料被吃干榨净,没有任何浪费,实现了清洁生产,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兖矿集团
  竖起亚洲第一高炉
  兖矿集团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在同行业数得着的煤炭企业。世界首套采用液化石油气烘炉的焦炉,也是我国第一套特大型焦炉,日前在兖矿正式投入生产,这使中国炼焦技术向前跨越20年。
  记者看到,焦炉高7.63米,据兖矿集团技术人员介绍,焦炉的高度为亚洲第一高,比目前国内最高的宝钢焦炉高1.63米,也是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环保设施最完善的焦炉。与目前国内小型焦化厂相比,兖矿国际焦化生产每吨焦炭向大气排放的粉尘量可降低到10克,大大低于国内现有的常规湿法熄焦装置每吨130克的排放量。
  今后兖矿集团将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大链条,主攻“醇、苯、酸、烯、油、肥”系列精深加工项目产品开发,构建煤矿园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产业链越拉越长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邹城北宿镇
  塌陷地变“小西湖”
  邹城市北宿镇有个“小西湖”。记者8月16日在“小西湖”岸边看到,这里杨柳依依,树上的金蝉响亮地鸣唱,欢快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前来消夏的市民有的垂钓,有的在水上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其实这个“小西湖”以前是一片荒凉的煤矿塌陷地。为了造福群众,济宁市积极筹措资金,在国家有关部门帮助下,对这片土地进行了复垦,总体治理面积1.2万亩,配套开发了水上旅游观光、岸边休闲健身广场等项目。
  济宁市经贸委有关人士说,塌陷地是煤城的“牛皮癣”。近年来,为了治理这一“牛皮癣”,该市投入复垦资金4亿多元,治理塌陷地5万多亩,开发鱼塘5900亩,新建基础设施用地1500亩。在此基础上,不少曾经荒凉无用的塌陷地,已是一派“江南风光”,正变得越来越漂亮。
    ■书记说创新
    尊重一切有利于进步的创造愿望
  中共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财富得到保护,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和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筑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文明程度,把济宁建设成为科教优先发展、特色优势明显、引领作用突出、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创新展望
    2010年建成自主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到2010年,济宁市要建成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成为具有较强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经济发展要进入创新驱动型阶段,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拥有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和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完备,创新型人才丰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建成创新型城市。 编者按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山东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大众报业集团组织所属主要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开展主题为“创新山东”的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本次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市,对他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创造性做法给予充分报道,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创新、促进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导报记者 许慧艳 济南报道 
财政三权分离
    过程可控,结果就可控。这是济南市政府资金统一结算管理创新运行一年多以来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的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资金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财政部门把资金分配下去,使用权归了单位,而每笔支出的监督权也归了单位。钱怎么花、花得对不对,很大程度上由单位自己说了算。一只手花钱,一只手管钱,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另外,一些部门有自己的创收渠道,但收入并未全部上缴财政,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小金库”,这也使各单位在奖金、补贴等利益分配上出现严重的“旱涝不均”。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一样,财政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也成了济南市不得不面对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反复、普遍发生的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从制度上找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济南市市长鲍志强如是说。
    为此,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层会议3次听取改革意见;市长带领有关部门到外地考察学习;市政府8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论证,统一思想认识……2004年11月1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全面启动了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据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副主任张霖生介绍,新的政府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按照资金的具体分配权归政府财政、具体使用权归主管部门、具体监督权归政府资金结算中心“三权分离”的原则,撤销部门、单位的银行账户,集中结算、统一核算政府资金。
    济南市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实行集中结算前,首批84个单位共开设银行账户680个,每个单位平均开户约8.1个,最多的一个单位竟开户74个。集中结算后,除有基本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单位可单独开设相关账户外,其他单位一般只开设基本账户和备用账户。从2005年起至今,济南市清理并取消245个市属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先后分批纳入结算中心实行集中结算、统一核算。实行集中结算仅半年,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共拒付违规支出149笔,共计2245万元;事前开列提示单纠正不合理开支业务630项,共计1100多万元。
    张霖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政府资金统一结算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通过清理,245个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由过去的1164个减少到509个,从制度上扎紧了携款外逃和挪用公款的口子,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纪现象。
 实行统一结算前,每个单位至少有3个财务编制,而统一结算后,结算中心90多个编制人员再加上每个单位只保留一个报账员,300多人就能完成过去几千人的工作,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不仅如此,大大节省了行政支出。2005年比上一年节省了7000多万的支出,去年年底,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为各单位追加行政办公经费,而且还给各单位核减了15%的经费。
    这些还只是改革的表面。由于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对支出总额的控制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各部门资金统一纳入中心管理,政府资金从拨出到使用全过程置于监督之下,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小金库”、“自留地”无处藏身,就会从源头上防止挤占、挪用、贪污和挥霍政府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这才是济南市此次改革政府资金管理制度的初衷。
行政革新打出组合拳
    “济南市的资金结算中心制度目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最彻底的。资金结算中心归政府直属,和财政局是并列关系,能够真正实现财政上的‘三权分离’。”张霖生介绍说,济南市的财政资金改革之所以得以顺利进行,是因为之前有一系列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据张霖生介绍,包括财税、国有资产管理、统计、政府机构、资金管理、福利补贴、资产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十大改革,济南市委市政府定的是到2007年二季度时初步完成。
    这十大改革之间有着内在层进的逻辑,互相衔接,互相支援。政府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之前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直接减少17个机构,缩减600多个编制。而之后,福利补贴均衡改革也已完成。“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财政实现统一,公务员的福利也统一了”。后一项改革被称为“阳光福利”,就是解决各单位福利待遇旱涝不均的问题。
    同为党政机关,部门之间收入差距有多大?去年底,济南市审计局进行的调查显示:各单位自行出台的补贴政策五花八门,数额相差悬殊,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足有17倍之多。 
    这样的分配不均,并非是由行政效能的高低造成的,而是因部门职能不同造成的,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的“创收竞赛”。各单位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争资金、比福利、搞创收上,既影响正常职能的发挥,又容易引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
 具体做法是,从2005年开始,济南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等不再由单位自行制定政策标准、自行发放,而是按照上一个会计年度各单位的福利水平,计算出补贴基数,依此确定不同级别的补贴数额,全市党政机关等单位按统一的标准,由市财政发放,各单位被严禁在此之外发放一分钱的福利。
    阳光福利改革的初衷是,从制度上减少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之间的分配差距和不公平现象,能够有效控制和解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济南市审计局出具的统计结果表明,实行新政策后,25%左右的单位津贴和补贴比过去发得少了,50%的单位与以前大体持平,另外的单位比以前发得多了。
    “这是济南历史上最为系统、牵扯面最广、历时最长的一次政府改革,市里决心之大,也是前所未有。”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凌安中说。
 在政府资金支出得以规范之后,济南市又着手切断单位除财政拨款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规范单位收入。2005年5月,济南市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理,计划用近两年的时间完成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济南市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不动产和相关联的其他资产以及在建工程、对外投资等资产,均将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范围。这些资产将划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两大类资产,对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方式,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授权经营的方式,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经营,其经营收益上缴财政。
    据介绍,从9月1日开始,除统发工资等直接支付到个人的资金外,济南市各种财政性资金将全部实行集中结算,由结算中心监督使用,专项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职能从有关部门移交到结算中心,未经结算中心审核一律不得支付。而在今年年底,以“三权分离”为特色的政府资金统一结算制度将推进到县市层面。
    彻底改革,改革得彻底。谋势而不谋事,济南市委市政府为行政改革搭建了足够的制度创新空间,一个廉洁、高效、阳光的政府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泉城人民面前。
    过程可控,结果就可控。这是济南市政府资金统一结算管理创新运行一年多以来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彻底改革,改革得彻底。谋势而不谋事,济南市委、市政府为行政改革拓出了足够的制度创新空间,一个廉洁、高效、阳光的政府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泉城人民面前。   本报济宁8月15日讯(记者王德贞)今天,记者从济宁市人民政府获悉,首届中国(济宁)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品及乡村旅游国际博览会,将于9月21日到23日在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举行。主要展示现代生态农业最新成果。
  本次“农博会”参展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外农业优质特色产品,获国家级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省内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优秀种植、水产、畜牧等生产企业等。“农博会”期间,将同时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乡村旅游论坛。   嘉祥县的李传鼎一直钟情于葡萄的种植和研究,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在济宁市实施的科技特派员活动中,他请到了省酿酒葡萄研究所的专家,合同一签就是10年。合同中在明确专家们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明确了专家们是以技术入股,并分配税后利润的20%。李传鼎说:省里的专家为他的葡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己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据悉,济宁市的科技特派员工程始于2004年,在一年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迅速在全市铺开。目前,济宁市的科技特派员已经达到1851名,为全省之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下,科技人员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严重脱节的弊端日益显现。
  2005年,济宁市委、市政府在前一年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济宁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和乡镇也设立了相应的工作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据了解,在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之前,先由市、县有关部门摸清技术人员的情况,摸清基层对科技项目和技术的需求,然后介绍技术人员和农民双向选择。有的直接到基层任职,有的则以技术、管理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济宁市科技局副局长隋玉怀说,这些科技特派员原来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本身是有技术有成果的,但由于过去的科技推广方式没有与利益挂钩,使得成果转化慢,推广面窄。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后,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
  为了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下到基层,济宁市规定科技特派员的原职务、待遇、编制在下派期间给予保留,不影响正常的调资和职称评定。邹城市还特别规定,凡是经考核确定为优秀的科技特派员,每月可享受300元补贴,每年还可获5000元奖励,经考核不合格的,则要调整出科技特派员队伍。
  王德民原来是邹城市北宿镇科技推广站站长,被聘为科技特派员以后,为了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他天天泡在农民家里,利用示范田做给农民看。王德民说,该镇明年的小麦垄作有望从目前的两万亩发展到4万亩。
  科技特派员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济宁市在充分动员本市科技力量的同时,也没忘了省及以上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副市长段修龙说:农民解决不了的,我们帮他们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就请上级专家来帮他们解决。该市利用每年一度的“专利博览会”和“院士行”活动,积极为上级专家和基层牵线搭桥。目前,已经有约300名省及省以上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被聘请为济宁市的科技特派员。
  省秸秆生物研究院的专家张世明,将自己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带到了济宁。这项技术能使大棚的温度提高6度,大棚蔬菜提前8天上市。据济宁市农业局蔬菜推广站站长李玉珍介绍,这项技术目前已推广6.8万亩,每年增加农民纯收入两亿多元。 
华光车间内工作人员身着特制服装。(尹玉涛 摄)
  生活日报8月20日讯(记者 尹玉涛)在济南高新区内,有我国最具活力的国家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有直径400米的可称世界直径最大的环形建筑——齐鲁软件园创业广场……经过15年的发展,济南高新区已经成为我省智力技术最集中的区域。“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创新的脉搏!”齐鲁软件园的一位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30家
  穿上特制的工作服,戴上一次性头套,再穿上一次性鞋套,进入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前,为保证不将一丝尘土带入车间,记者等一行参观者必须要换上已经消毒的这身“行头”。而在车间内,每个忙碌的工作人员更是一身特制的帽子、口罩、鞋子、工作服,打扮的像是一个个“航天员”,而他们正在进行化合物半导体外延材料等研发和生产。
  “像山东华光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已经有230多家!”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在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有41家,过5亿元的14家,过10亿元的7家。其间,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有6万人,硕士博士有2000多人。
  目前,韩国LG、日本松下、百事可乐、沃尔沃、三洋、西门子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济南高新区落户。浪潮集团、齐鲁制药、法因数控、正大福瑞达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也已在高新区内发展壮大。
  “济南软件城”要与美国硅谷齐名
  在规划中,高新区中心区将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其间,将与新加坡腾飞、新加坡胜科合资建立园区管理公司,引进新加坡先进的园区管理理念,提高对孵化器的管理服务水平,并通过他们大量引进国际知名IT企业。
  同时,将建立一批大企业主导的“园中园”,通过引进“浪潮科技园”、“中兴科技园”、“微软积成科技园”、“腾飞科技园”、“鸿海科技园”、“富士康软件园”,使其成为软件园内的“园中园”,发挥企业办园区的特色,更好地服务大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在发展中,将通过全方位提升“济南软件城”的环境、服务、管理、宣传,力争在10年内将“济南软件城”这一概念提升为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齐名的国际一流科技园区。
  2010年综合实力要进全国十强
  经过15年的发展,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占到济南市的80%以上,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138项,其中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级火炬计划项目近260项,累计申请各类专利1040项,获得专利授权630项。其间,累计推出高新技术产品596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85%以上!
  目前,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高新区综合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3位,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和交通装备、生物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到2010年,高新区综合实力将力争进入全国前10名。
  为此,“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将重点实施“五十百千万”创新工程,即打造5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打造10家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创造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养1000名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引进10000名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生活日报8月17日讯(记者 尹玉涛)自1986年至今的20年时间里,济锅集团创新不断,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截至目前,济锅集团已生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近2000台,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系列产品的首席制造商。
  “20年前逼着自己搞技术创新”
  “我们集团已经有52年的历史了!”今天上午,济锅集团副总工程师宋德才向记者介绍说,济锅1954年建厂,上世纪80年代经营几近险境,1986年被逼着创新研制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企业才走上跨越式发展之路。
  宋德才说,1986年,国有企业正面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许多锅炉厂因产品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而销路不畅之际,身临其境的济锅集团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国务院将开发国际上新兴的清洁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简称CFB燃烧技术),并列入了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济锅获此信息后,马上抢先与承担该项目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取得联系,并于1986年10月签订了联合开发研制35吨/时CFB发电锅炉的协议。
  “20年后技术创新更富激情”
  1989年12月7日,双方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台35吨/时CFB发电锅炉在山东明水热电厂成功投运。当时,济锅集团产品总销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60%以上。但好景不长,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杀进这个市场,与济锅争抢“蛋糕”。为此,济锅集团决定对CFB锅炉进行技术升级研制。
  1992年12月,济锅推出我国第一台75吨/时次高温次高压CFB锅炉;1999年生产出我国第一台240吨/时CFB锅炉;2006年正在生产650吨/时CFB锅炉,计划2007年投产。
  记者了解到,1986年,在全国率先开始研制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殷国昌40岁,宋德才36岁,可谓风华正茂。20年后,两个人已经是济锅的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但仍然坚持工作在创新技术研究一线上。岁月让他们不再年轻,而创新却让他们更富激情。
  “‘非典’期间也没断了技术创新”
  “‘非典’期间,我们也没耽误了技术创新的脚步!”济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赵士明对记者说,由于集团潜心钻研技术,济锅的品牌效应辐射国内外,加上适时调整营销策略,“非典”期间济锅的销售量却屡创新高,可谓是非常时期创造了非常纪录。其间,在“非典”严重的2003年4月份,济锅一个月订货额高达24774万元!创造了历史上月订货的最高纪录。
  20年间,济锅集团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已经走过了“中温中压——次高温次高压——高温高压——高温超高压”的历程,产品也从35吨/时、75吨/时、130吨/时、240吨/时到650吨/时。同时,还能生产燃油锅炉和燃烧秸秆、木柴、蔗渣、棕榈壳、生活垃圾的特种锅炉和一二三类压力容器。
  目前,济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0%以上,产品种类、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济锅已生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近2000台,产销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系列产品的首席制造商。   生活日报8月16日讯(记者 尹玉涛)“不息为体,日新为用,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这句话,经常挂在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的嘴边,并已经成为中创软件的创新口号。经过15年的技术创新积累,中创软件开发出的Infor中间件产品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20年最具应用价值的软件产品”。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
  1996年,成立5年的中创软件公司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这天,中创软件承建的中央电视台节目生产管理系统在梅地亚中心举行验收会议。在现场上,著名软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吴泉源教授却给景新海泼来冷水:“当心技术落后!”
  这一诤言,让当时在应用软件领域节节成功的景新海十分警醒。从此,他开始重新审视公司的技术创新。
  如何创新?这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1998年,中创软件开始在中间件领域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但长期以来,软件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作为资金和实力与国际信息大公司相差甚远的中国企业,中创软件何以能够打破垄断,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成功抢占中间件这一网络时代的制高点?景新海陷入沉思。
  产学研连起创新路
  1998年,景新海率领公司高层团队访问国防科技大学,双方在中间件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其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为技术依托,负责国际前沿技术跟踪研究,形成原创性成果;中创软件负责成果转化,快速推进市场,并在应用反馈中不断完善推出新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中创软件及其中间件公司还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在中间件、构件及相关技术领域展开了合作。景新海表示,Infor系列中间件产品不仅是企业多年投入的结果,更是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几代人、数百位教授、博士的智慧结晶。
  做中国最有价值的软件企业
  目前,Infor系列中间件产品已经在金融、交通、政府、军事、能源、电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国家海事局、国家统计局、铁道部集装箱运输中心、建设银行总行、交通银行总行、国防科技大学等。“做中国最有价值的软件企业”已经成为中创软件的目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的这句话,景新海不仅烂熟于心,而且身体力行。自嘲“把头发差不多都贡献给了软件业”的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更是每个企业所应承担的民族责任。
  在创新的理念下,一连串成果纷至沓来:Infor系列中间件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20年最具应用价值的软件产品”;2005年11月,在国际项目理协会第十九届全球大会上,中创软件荣获“国际项目管理全球大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中国企业;2006年7月,中创软件荣膺“中国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中间件
  中间件是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产物,网络越普及,中间件的应用就越普及。因为构成互联网的各种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千差万别的,结构各不相同,这种状态被称作“分布异构”。当我们上网,要看一个网页,或者在网上订一个宾馆的房间,请求就被发出去了,但可能你发出请求的计算机所处的计算环境和对方的计算环境是不相同的。不同的计算环境下,请求怎样才能得到通畅、及时和正确的处理?这就需要在应用系统和平台之间设置一个“转换器”,中间件应运而生。
  (记者 尹玉涛)   生活日报8月15日讯(记者 尹玉涛)“造了40多年的车,却没有一项专利。而从2004年开始,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重组5年来,中国重汽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硕果累累。目前,该公司的专利已经达到760多项,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沃尔沃1米多长的专利目录触动了我们”
  “在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他们1米多长的专利目录深深触动了我们!”重汽公司机关党委书记倪桂祥介绍,当时重汽公司董事长马纯济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沃尔沃公司拿出专利技术讨论投资和入股的问题,他们一张1米多长的纸上全是专利技术的目录,而重汽当时一条专利都没有。从1960年生产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开始,重汽公司已经造了40多年的车。
  马纯济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领悟到,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势在必行,缺少自己的开发能力,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痛,而重汽公司因为有与沃尔沃的谈判经历,留下的亲身感受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重汽产品有自己的东西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吗?”2001年,重汽公司改制重组后,马纯济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和公司员工。从此,启动专利工作、培植重汽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成为振兴企业的一项战略举措。
  “2004年开始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
  2002年,中国重汽集团成为济南市第一批专利试点企业后,在济南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当年就申请专利126项,成了全市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据倪桂祥介绍,为加快技术创新,做好专利工作,重汽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专利办公室,制定了《专利工作管理规定》。
  此外,重奖专利发明人是重汽专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一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500元,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近年来,重汽共拿出26万多元,对申请和获授权的专利设计人进行了奖励。
  “2002年到2004年,平均3天一项专利;2004年至今,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倪桂祥对记者说,截至目前,重汽公司的专利数已经达到760多项,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仅HOWO系列产品专利就近200项!”
  目前,经过创新发展的重汽公司已由产品单一、没有一项专利演变成拥有八大系列产品,品种多达1900多个的企业,占据了国内大吨位、大功率重型汽车的技术制高点,确立了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并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功率覆盖最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近年来,重汽公司自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HOWO系列、斯太尔王系列、黄河王子系列、黄河系列军车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代表了中国重型汽车的最高水平。而在全部760多项专利中,发明专利占到三分之一,仅HOWO系列产品的专利就有近200项! ◆导报记者 许慧艳 济南报道   
  为与科技部在齐鲁软件园共同创建国家信息技术国际创业园(CIIIC),济南市正紧锣密鼓地做着筹备工作。
  按照科技部的设想,CIIIC将建成亚洲最大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心。据了解,国家科技部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移至环渤海,将在环渤海地区设立两大高新技术国际示范园区,CIIIC是其中之一,另一示范园———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业园(CIBMIC)设立在天津滨海新区。
应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的邀请,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翟鲁宁率团一行7人于7月22日至31日随科技部代表团一起访问美国,组团出访目的就是向美国信息技术及工商界推介分别位于济南高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两大高新技术国际示范园区。
为什么是济南
“为什么是济南?”7月24日,出席美国纽约“中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旭就以这样的疑问句式作为发言题目,向美国信息技术及工商企业界做了济南市软件产业发展与创新环境的主题发言,并阐明了济南市齐鲁软件园承建CIIIC的优势。
“一开始,不少美国信息软件企业老板的额头还像拧成的大麻花,推介演讲一结束,现场气氛就变得非常热烈。”随团出访的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马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三场推介会一场论坛,使美国主流社会和知名企业第一次对济南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初步树立了CIIIC品牌,给美方参加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马淑民告诉记者,王旭以世界软件巨头微软作为切入点,让美国人感到十分新鲜。发言说,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共有4个合作项目,其中两个半在济南,这其中包括与浪潮的全面战略合作,首次向山东德安电子开放源代码进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合作,而另外半个是与深圳华为分公司———山东华为通信的合作项目。
 据介绍,由于山东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作为山东省的软件产业基地,济南市软件业的产值和影响力已经占据全国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北京。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已经吸引了包括微软、LG、松下、NEC、沃尔沃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3位。
 今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先后两次来山东考察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对园区的基础设施、软件研发和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利润点在哪里
 对于美国信息技术及工商界来说,要在济南投资,甚至把研发基地搬到齐鲁软件园,关键还是要看在山东有没有利润支撑点以及巨大的市场转化空间。而这一点,正是王旭在主题推介发言中正面回答的。
 王旭提到,从能源供应来看,山东电网的供电能力在全国是最强的,那么,电力控制与调度对信息化的需求也非常大,做好了山东电网的信息化软件,在全国都有非常好的示范效果。
 从基础设施来看,山东的交通发达,高速公路里程占据了全国的1/7,交通智能化管理对信息处理及软件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山东还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远高于全国78%的水平,由于山东省提出了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山东半岛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制造业板块,信息化带动、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制造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工程的需求,都为信息软件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央、省属驻济高校、科研机构为济南积累了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方面的人才基础,以学历教育为主、市场化培训等多元化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将为入园企业解决人才问题。
 济南市从事软件开发的人才工资成本相当于北京市的60%;相比较于北京、上海、深圳高达15%-20%软件人才流动率来说,济南市软件企业人才的流动率仅为5%,这对软件企业的稳定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在旧金山,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出席了推介活动,并围绕国家“十一五”期间环渤海发展战略,从山东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与科技实力、政府高效服务等方面重点对科技部选择在济南建立CIIIC进行阐述。
 济南,让美国主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商界不再陌生。
CIIIC给济南带来什么
根据科技部的初步设想,CIIIC将陆续引进美、日、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时吸引国外留学生、国内相关大企业和研发机构进区发展,力争把CIIIC建成聚集国际研发和产业资源的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亚洲最大的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业基地,联结全球的信息产业链,科技体制改革及有关优惠政策的实验区。
 马淑民欣喜地告诉记者,这对于建设创新型山东尤其是创新型济南,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科技部把CIIIC摆在与CIBMIC同等的位置,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支持,显示出CI-IIC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是山东省及济南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难得机遇。由于CIIIC将是亚洲最大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中心,这对于优化全省特别是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山东省信息产业的特色和优势,确立经济强省地位,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作为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及工商界对济南承建CIIIC推介招商的回应,已有近百家信息技术企业有意向来济参加9月份的“中美信息产业创新、投资、合作研讨会”(以下简称中美论坛),而该论坛也是科技部此次组团出访美国推介CIIIC的配套项目,科技部还要求中国驻纽约、旧金山总领馆科技组织,至少协调10家当地信息技术领域的大公司来济南参加中美论坛,以此吸引他们进区投资合作、创办企业或设立研发机构。
 马淑民透露说,中美论坛也是今年9月份济南市第三届信博会的亮点,这使得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的济南市信博会逐步走向以“专业化、国际化”为特点的品牌展会。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信博会上,与CIIIC有关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那就是由团中央主办的中国IT行业青年精英论坛,据可靠消息,该论坛将作为常设论坛放在济南市。   生活日报8月15日讯(记者 尹玉涛)“造了40多年的车,却没有一项专利。而从2004年开始,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重组5年来,中国重汽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硕果累累。目前,该公司的专利已经达到760多项,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沃尔沃1米多长的专利目录触动了我们”
  “在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他们1米多长的专利目录深深触动了我们!”重汽公司机关党委书记倪桂祥介绍,当时重汽公司董事长马纯济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沃尔沃公司拿出专利技术讨论投资和入股的问题,他们一张1米多长的纸上全是专利技术的目录,而重汽当时一条专利都没有。从1960年生产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开始,重汽公司已经造了40多年的车。
  马纯济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领悟到,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势在必行,缺少自己的开发能力,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己的品牌,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痛,而重汽公司因为有与沃尔沃的谈判经历,留下的亲身感受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重汽产品有自己的东西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吗?”2001年,重汽公司改制重组后,马纯济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和公司员工。从此,启动专利工作、培植重汽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成为振兴企业的一项战略举措。
  “2004年开始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
  2002年,中国重汽集团成为济南市第一批专利试点企业后,在济南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当年就申请专利126项,成了全市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据倪桂祥介绍,为加快技术创新,做好专利工作,重汽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了专利办公室,制定了《专利工作管理规定》。
  此外,重奖专利发明人是重汽专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一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500元,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近年来,重汽共拿出26万多元,对申请和获授权的专利设计人进行了奖励。
  “2002年到2004年,平均3天一项专利;2004年至今,平均两天就能产生一项专利!”倪桂祥对记者说,截至目前,重汽公司的专利数已经达到760多项,成为我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仅HOWO系列产品专利就近200项!”
  目前,经过创新发展的重汽公司已由产品单一、没有一项专利演变成拥有八大系列产品,品种多达1900多个的企业,占据了国内大吨位、大功率重型汽车的技术制高点,确立了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并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功率覆盖最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近年来,重汽公司自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HOWO系列、斯太尔王系列、黄河王子系列、黄河系列军车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代表了中国重型汽车的最高水平。而在全部760多项专利中,发明专利占到三分之一,仅HOWO系列产品的专利就有近200项!   “平稳,较快,健康”,用这样一些词汇来描述济南近年经济发展的态势,大致不错,得到了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身边发生的变化中体会到,济南市委、市政府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实践,正在赋予这座城市以新的品格,塑造出新的形象。作为山东的“长子”,济南在保持持重、稳健品格的基础上,不断注入“创新”的血液,以其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全省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大企业成创新主体
  即将进入大修期的卡车,经过特殊的“心脏手术”,便可焕然一新再使用。这个心脏手术就是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主刀医生”是中国重汽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公司,目前已达年产5000台的生产能力。再制造发动机可以节材70%以上,节能60%,使旧发动机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0%左右。重汽集团已把发动机再制造列入今年的重大发展计划。
  去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由浪潮集团承建的航天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成功发射的要件之一。这一系统以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为载体,实现了与飞船配套的千余家相关单位、上万种产品的协同,是863计划高科技成果在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中的集成应用。在此次航天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中,浪潮承担了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与生产协调、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三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构成航天供应链平台的主体框架。
  重汽、浪潮的杰出表现,是济南市众多大型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浪潮中,济钢、二机床、中创软件等都写下了各自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托大企业打造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正是济南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特色。
  而这样的思路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换来的。2002年,重汽集团在与沃尔沃的一次合资谈判中,对方拿出了一张一米多长的知识产权明细表,要求以技术入股,而此时的重汽却一项也没有。造了40年车,只有产品,没有专利,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深受刺激”。此后的重汽发奋图强,通过与30多个世界知名企业的广泛技术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现在的重汽专利数量和质量均遥遥领先于国内竞争对手,专利总数达到670多项,在国家机械和汽车行业居于前列。
  济南二机床则是“开放式创新”的典型。这个以创建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为目标的知名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企业信誉和市场地位,产品遍布我国7大汽车产业集群地,赢得了包括广州本田、通用五菱、北京奔驰、广州风神汽车等在内的高端客户的订单。在国际市场上,二机床与德、日、加等国的世界著名冲压设备制造商同台较量,被美国等客户誉为“世界前五位的数控冲压机床制造商”。
  高新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在培育大型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同时,济南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五大高新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以浪潮集团、中创软件和齐鲁软件园为骨干,打造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以济南一机床、二机床、济锅为重点,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打造国内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正昊化纤、中氟化工,发展后续加工产品,拉长化工产业链条;以齐鲁制药、福瑞达、元隆生物为骨干,加快化学、生物制药和中药、兽药的积聚式发展;以重汽集团为龙头,重点研发新型环保发动机、汽车电子和零部件,构筑协同化信息技术应用框架,逐步实现智能化、虚拟化产品开发。
  五大基地以高新区为依托,集中了以齐鲁软件、浪潮、中创、博士伦福瑞达、法因数控为代表的典型创新企业,在高性能服务器、五轴联动龙门铣床、智能机器人、软件中间件、氟材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浪潮集团研究开发的高性能服务器,连续十年全国销量第一。力诺集团开发的30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系统成功运行。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酸制剂及眼科药物的生产基地。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济南软件基地的异军突起。2005年,济南软件基地实现产值89亿元,总量全省第一,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园,在全国软件产业的布局上投下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国家有意在环渤海地区设立两大产业示范基地,一个是天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另一个就是济南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园。济南市正在全方位提升“济南软件城”的环境和服务,力争在十年内将它提升为与硅谷、筑波齐名的国际一流科技园区。
  创新的土壤越积越厚
  刚刚迈进2006年,“重奖科技功臣,推动科技创新”赫然入选“感动济南的十件大事”,创新成为济南的城市精神,融入了普通市民的血液。
  创新需要激情和动力,同样需要环境和土壤。今年5月,济南市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长亲任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组长。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市里专门召开了67个部门参加的“责任部门会议”,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鼓励创新的政策上有所突破。在资金支持方向上,主要面向高端研发和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进行高端创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给予300万元奖励;创立国家级名牌产品,给予100万元奖励;企业制定或为主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奖励300万元。支持的创新领域则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材料等重点发展的产业。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拥有各类大专院校60多所,科研机构120多个,重点实验室53个。全市人才总量57.08万人,每万人中拥有高级人才138人,在全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发挥这一优势,济南市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引进的200多项科研成果,70%以上实现了产业化。济南市连续举办的两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和三届科技成果展交会,为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合作桥梁,逐渐成为济南科技产业的一个品牌。从2004年开始,济南先后投入科技成果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6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观察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策,正在使济南市在激发创新精神上实现新的突破,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始从引进、模仿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转变,与此相对应,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政策、投入拉动向以科技、人才、体制等高端要素驱动转变。而这,正是一个区域走向良性发展的理想模式。

更多...

图片报道
市南软件园孵化软件企业
"创意100"搭建创意平台
民族动力国际潍柴
歌尔电子传递美好
中微光电子点亮世界
硅苑科技点石成金
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威高集团自主创新闯市场
城市规划展展示美好临沂
久泰能源造福人类
国际影视城落户临沂
  集团报道
·[齐鲁晚报]“品牌之都”再造“创新之城”
·[齐鲁晚报] 青岛的创新“四字诀”
·[经济导报] 青岛创新:积聚制度支撑力
·[半岛都市报] 青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借力大院大所
·[大众日报] 潍坊:开放型创新体系初长成
·[齐鲁晚报] 政府出资10亿助企业创新
·[大众日报] 淄博: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
·[齐鲁晚报] 老工业基地成新材料王国
·[齐鲁晚报] 瓷器当起了“金刚钻”
·[经济导报] 淄博:孵化新经济 潍坊:协调工农业
·[农村大众] 潍坊:“标准化”砸开出口壁垒
·[农村大众] 王东:比城市还美的新农村

更多内容...

09/08
09/08
09/08
09/15
09/06
09/05
09/05
09/05
09/01
09/01
09/08
09/08
  本网报道
· 潍坊创新农业发展思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潍坊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 淄博打造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实现"七个翻番"
· 烟台发挥沿海优势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 烟台开发区实施“三高”战略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 烟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 威海完善"政、企、才、联、金"相结合创新体系
· 威海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 临沂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推动“三大城”建设
· 临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 孔孟之乡济宁搭建创新平台发展高新技术

更多内容...

09/01
08/29
08/29
08/29
08/29
08/25
08/25
08/22
08/22
08/18
08/18
08/14
  创新报道
· 淄博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 “登海”成为山东首个自然人姓名中国驰名商标
· 山东省上半年对外经贸保持稳定发展
· 科技创新为山东蒙阴工业添活力
· 建创新型省份 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 自主创新催生山东“品牌经济”
· 敢领创新风气之先 山东半岛天时地利人和谋发展
· 是谁推动了“创新指数”的强烈升温?
· 自主创新,济南有一组令人羡慕的数字
· "国际都市"热未退 "创新城市"潮又来
· 威海:一个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

更多内容...

09/08
09/05
08/25
08/11
08/11
08/11
08/11
08/11
08/11
08/11
08/11
 推荐专题
山东卫生系统治理商业贿赂
聚焦“十一五”规划
山东省企业文化年会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