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农业局 李月兵 刘秀华
本着“立足三农、服务三农”,莘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措施,依靠科技求发展,优化品种布局,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普遍增强。2006年在各级惠农政策的指引下,莘县先后争取到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户用沼气等多个项目。为把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发挥得更好,我县以科技入户为平台,把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相关项目“捆绑实施”。2006年全县粮食复种面积197万亩,平均单产470kg/亩,总产92.6万吨,总产比上年增加7.1万吨,增幅8.3%。2006年粮食商品率61%,商品量56.5万吨。2006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944.9kg。 一、落实惠农政策,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了把各项惠农政策切切实实送到农民手中,我们采取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开办政策宣传栏、设立政策咨询点等形式,广泛宣传以科技入户、测土配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户用沼气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政策,严格按照程序和政策落实兑现。全县共印发惠农政策宣传单35万份,发放到每个农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对粮食直补资金全部用“专用存折”直补到农户,即按核定的每户小麦种植面积、补贴标准由财政部门把补贴资金直接存入信用社“粮食直接补贴专用存折”,每户一折,户主凭身份证和存折到信用社领取补贴款,以杜绝截留、抵顶、冒领现象的发生。依据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坚持民主议定,杜绝暗箱操作,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严格执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坚持敞开收购,不限收,不拒收,不压级压价。通过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推广农业新技术,服务农业生产 首先,生产中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2006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次,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全县达到95%,种子包衣60万亩。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化肥深施、土地深耕等关键技术得到普及,应用率达到90%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始终处在第一线,技术指导员在科技入户的同时,积极宣传发动,注重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把项目落到实处,使村级技术指导员队伍初步形成,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其次,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采取开现场会、印发明白纸、印发技术意见和定期发布病虫情报等形式及时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把农民急需的技术宣传下去。2006年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县、乡镇两级共举办农民培训班70次,培训农民21000人次,印发各种明白纸、技术材料40万份。再次在搞好农技服务的同时,搞好农资服务。各乡镇农业技术站开办县农业局布谷鸟农资有限公司的连锁店,统一门牌,统一价格,统一送货,统一包装,这样保证了农资产品的质量,方便了农民,又增强了农技人员的经济实力。 三、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积极争取各项支农资金惠农项目款1600多万元,用于粮食良种基地建设、优质专用良种补贴、农田水利配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自2004年,每年小麦直接补贴资金1500多万元。2006年,发放成品油补贴1590万元。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从财政列支400多万元农业发展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2006年,从小麦播种期到小麦冬前生长期,莘县基本无降雨,是百年不遇的旱灾年份。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抗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全县110万亩小麦90%做到了足墒适期播种,冬前一、二类麦田93.5万亩。 四、优化品种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一是加强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板块农业基地,增强规模竞争优势。结合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对全县粮食作物进行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县初步形成南部乡镇为主的40多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北部乡镇为主的30多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二是加强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今年全县以粮食增产、品质优化为重点,在粮食生产上大力引进和推广了济南20号、济南21号、潍麦8号优质高产小麦良种和郑单958、聊玉18专用玉米良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县优质专用粮面积177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0%,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