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征文作品

从“新”作文章 建“造”新农村

2006-12-31 11:29:04 大众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没有捷径可走,应该重在建设,重在实践,从“新”字上作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即塑造新风尚、营造新环境、构造新载体、创造新生活。
 

章丘市高官寨镇委 孟学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没有捷径可走,应该重在建设,重在实践,从“新”字上作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即塑造新风尚、营造新环境、构造新载体、创造新生活。
  塑造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和灵魂。新风尚的形成主要依靠培育新型农民,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不断地优化农村社会风尚。其次,要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引导农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培育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风尚。再次,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引导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大力宣传和树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培育农村良好的社会新风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要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得到实惠。要在广大农村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村、星级农户创建、“先进文化进百村入万户”以及“二讲一改一树”即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活动、主要节日庆典、主要纪念日和传统节庆,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革除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不良习惯。
  营造新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村容整洁的硬环境,也需要有不可或缺的和谐人文环境。应当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环境有所改变。但是习惯思维及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善和优化农村环境,刻不容缓。一要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过分陶醉于社会主义具有天生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之中,而当忽视环保致使环境污染十分突出之后,我们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只有大力培育广大农民的生态道德和意识,使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问题,才能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二要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当前,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们精神境界的层面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对待矛盾和问题缺少理智等。要解决这此问题,必须树立创新观念,敢闯、敢试、敢冒;必须树立进取意识,自加压力,增强自信;必须树立奋斗意识,敢于吃苦,不畏艰难;必须树立团队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加强团队合作,增强团队团结,从而更好地协调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二要建设可持续的生产环境。当前农村的生产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人口众多使农村自然资源难以承载;农业资源衰减正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基础条件弱化,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力量相对薄弱,农业科技含量仍然偏低。针对这此问题,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庭院农业、集约农业、高技术农业和生态农业,树立资源有价意识,逐步纠正自然资源无价、低价的偏颇认识,树立科技兴农和知识创新观念,通过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走内涵型发展农村生产的新路子。
  构造新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新型载体来支撑。
  构造新载体,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要求,特别是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精神,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紧紧抓住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实施的基层文化建设扶持工程的机遇,在3-5年内,使没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县建起图书馆、文化馆,使所有没有文化站的乡镇建起文化站,使所有成建制的县级剧团配备流动演出车。力争到2010年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宣传文化中心,村有图书室,达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目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整合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使农村广播电视乡乡通、村村通、寨寨通、户户通。
    构造新载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过去我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上过多的强调教化功能,从而忽视设计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其效果并不好,群众不愿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结合农村实际,紧贴农民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活动载体。一是要发挥党委、政府部门的作用,精心策划活动。比如“五下乡”活动,送理论政策法规、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要结合重大节庆、节会,融文化活动与其他活动为一体,丰富活动的内涵,活跃活动的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二是要立足本土,搭建平台,因地制宜地策划活动。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独特文化优势。要因势利导,利用民族传统节庆和赛事活动,借助墟场、村寨、屋场来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展演舞台和精神文化大餐,以此来激发农村文化活动生机,提升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三是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对于农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要尊重民族习惯、尊重农民意愿,更多地鼓励和支持,不要随意埋怨和指责。要以农民为中心,通过文化活动,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演绎成为农民喜爱的健康精神食粮。
  创造新生活
  建设新农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的新生活。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条件,也离不开精神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内涵十分丰富。当前要着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要建设特色文化村。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坚持体现时代性和富于创造性的全新发展理念。因此,建设特色文化村就不仅仅是对民俗文化、人文古迹的挖掘和整合,而是以这种挖掘、整合为基础,以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在“四通五改六进村”(即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党的政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明村的质量和层次,使之服从、服务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可以说,特色文化村是文明村的生动表现形式,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二要引导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养成重视学习、崇尚科学的好习惯,通过学习科技知识、接受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文化上的每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上网难等问题。大力扶持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体育活动竟赛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已经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新征程上。只有在农村塑造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创造新生活、构造新载体,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扎实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编辑: 杜福
 
 相关新闻
· 激情涌动绘蓝图——章丘市白云湖镇苏码村...
· “三下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宝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浅论
·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打造粮食生产强县
· 小村今日好风光
· 建设新农村需要提升“人气”
· 一名村支部书记的荣辱观
· 以培育农村“内动力”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
·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枣庄市山亭区实施四大工程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