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为人为文,巴金的老朋友老舍曾经赠送给他一副对联,全联只有10个字:“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可谓字精而意深,既有对朋友人品的赞誉,又有对朋友文品的褒奖。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老人逝世的消息传来,山东文学界的作家、学者纷纷表达了与对联类似的哀悼之情。
一个世界文学大师
当17日晚记者拨通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发的电话时,朱教授刚刚获悉巴金老人去世的消息,“我对巴老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这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巨大损失。”在朱德发教授看来,巴金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第二个世界级的作家。朱德发教授认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相当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他的“激流三部曲”、“人生三部曲”以及《随想录》,不仅仅是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文学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接受记者采访前,山东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已经获知了巴老去世的消息。“从去年我们就听说过有关他病危的消息,大家一直都很担心,一直在默默地为他祝福,没想到他现在还是走了……”张炜评价说,“巴老是中国文坛一位旗手式的人物,虽然他有好多年不能写作了,但他对中国文学创作一直都是一个鼓舞,是中国文学的一种象征。”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也一直都很感激巴老对我的帮助。”前些年,张炜去上海参加小说评选活动,巴金当时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了他,并鼓励张炜好好进行文学创作。在巴老病重期间,张炜曾经去探望过他,那时候巴金已经轻易不见访客了,“那时候巴老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我去拜访他的时候,媒体记者闻讯也跟过去了,后来还发了一篇文章叫《轻叩世纪老人的门》,说的就是那一次拜见……”
张炜不久前还和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有一番通话,并筹划由他创办的万松浦书院编辑一本《巴金箴言录》,目前这部书正在编撰中。“我没有想到巴老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接下来我们一定会把剩余的工作做好。这本书也算是我们对巴老的纪念吧,希望后人通过这本书永远铭记巴老的教诲。”张炜最后说。
一个朴实真诚的老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副教授姚健,曾经有机会与巴金共同探讨文学,谈到与巴老的交往,姚健说作为现代文学巨匠的巴金,实际上是一个不太健谈的人,可是他很朴实、很真诚。
1978年7月初,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要做一个“中国现代作家小传”的文学研究课题,对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巴金,姚健和系里的另外一名老师奉命到上海采访巴金。当时巴金刚刚落实政策,正要随国家一个代表团出国,可是听说山东高校的教师来采访自己后,仍然热情地招呼姚健他们在楼下的客厅里交谈。姚健说,因为巴金老人的时间紧张,他们交谈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谈了一些文学问题,更多的是了解巴金老人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在姚健的印象中,这位现代文学巨匠的话不太多,他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不太健谈,可是言谈话语间很朴实、很真诚。
姚健说自己很遗憾,自从1978年的那次会面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巴金老人。然而那一次的会面给姚健的影响很大,现在他已经成为国内研究巴金文学现象的著名学者之一,由姚健编著的学术专著《巴金与现代文化建设》也将在明年出版,姚健很遗憾巴老不能看到这部著作了。
当记者17日晚致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运清的时候,牛教授几乎不敢相信巴金去世的消息:“中国文坛的巨星陨落了,他的去世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学的损失。他一生写了很多很多的作品,不仅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将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谈到对巴金文学的评价,牛运清不吝赞美之词,同时他还认为,巴老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师,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翻译家,优秀的出版家和思想家。“巴金的文品和人品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为人正直,他大声呼吁大家说真话,大力提倡文明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的民族魂,可以说他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楷模。”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牛运清曾有一次机会去上海巴金家中拜访,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89年11月23日。“我当时是到上海参加巴金国际学术讨论会,再过两天正好逢巴老85岁寿辰,就到巴老上海的寓所给他老人家祝寿了。”据牛教授回忆,巴老当时身体还很好,很慈祥、很和蔼,“当我们提出和巴老合影的要求时,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本报记者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