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2006-08-31 11:02:31
   
  新华社杭州5月24日电(记者李菲、方益波)为期3天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24日在杭州闭幕。与会人士呼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刻不容缓。
 

  新华社杭州5月24日电(记者李菲、方益波)为期3天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24日在杭州闭幕。与会人士呼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刻不容缓。

  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5月12日从北京启程,先后对运河沿岸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6省市进行实地考察,行程2500多公里。参加考察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大运河的现状和沿线文物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保护大运河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大运河不仅是规模庞大的航运工程体系,同时又是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廊道。随着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加重,大运河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亟须制定大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和相关法规。

  来自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负责同志在研讨会上认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像保护母亲河一样保护大运河。

  与会人士表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其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大运河的科学研究,继续做好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基础性工作,以此次考察活动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大运河的良好氛围,推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来自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环保总局、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研讨会。(完)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