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2006-08-31 11:02:32 大众网
  记者岳增群 
 

杭州:还民于河
  千里运河杭州止。研讨会期间,记者跟随与会代表游览了杭州城内的古运河,看到的是一幅古朴美丽的风景画:运河文化广场即将竣工,新建的运河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占据河两岸的工厂、棚区大都拆除,代之以石栏、石路、绿地、树木和一处处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小花园、小广场等景观小品,将两岸妆扮的赏心悦目;运河上的十五座跨河桥,一桥一景,风格各异,尤其是京杭运河尽头的拱墅桥、塘栖镇边的广济桥等古桥保存完好,风格依旧,让人如同又回到了“明清”时代;城内运河水也在变清……

  杭州运河段的保护和利用之所以做的如此好,源于他们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高度重视和认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运河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是杭州的生发之河。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是哺育杭州的“母亲河”,维系杭州兴衰的“生命河”,是杭州的“金名片”、“摇钱树”。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运河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放到提高城市品位、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生产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正因为此,1993年以来,杭州仅用于杭州运河段的截污处理、改善水质等工程方面的投入,就高达9·63亿元。

  杭州在对运河的综合整治与保护中有一个明显方向,就是还河于民!通过综合整治与保护,让杭州城里的运河水清可游、景美可赏、岸绿可、文润可品的绿色生态带和旅游景观带,打造杭州的“塞纳河”,为市民和游人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标,杭州对运河的综合整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确立了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最大的政绩,将杭州运河段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修复如旧少作为,为沿运城市保护和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创造了深得专家、学者和沿运城市赞赏的成功经验。


聊城:全力打造江北水城

  聊城是运河上著名的城市,历史上因运河而兴,成为运河上九大商埠之一。

  运河促进了聊城文化繁荣,历史上曾经书院林立,出过3名状元、700多名进士。

  现在,聊城运河虽然已经断流停航,但是诧异里的运河文化遗迹却异常丰富、博大精深。如运河故道边上的山陕会馆、大小码头、基督教堂、清真寺、舍利塔等。

  近年来,聊城充分掘运河文化,按照发展运河大旅游的目标,以东昌湖为依托,将运河与东昌湖、徒骇河连接起来,对城区运河进行了开挖、整治,重造了一条15公里长的城内新运河,着力打造江北水城,让古运河又焕发了青春。

无锡、常州:开控新运河保护古运河

  在漫长的岁月中,无锡的先民以运河为生,因运河设市,形成以运河为中轴线的城市格局。

  流淌千年的古运河,至今仍然是无锡南北运输的大动脉。为保护好无锡古运河贯城而过的特色,又保持运河的经济运输,无锡市在城外西郊开挖了一条长19公里的新运河,保护了古运河的原始生态风貌。并将城内古运河分别设立了环境控制区、建设控制区和文物保护区,使古运河两侧的95处国家和省市文物保护点、景得到了完整保护,保持了无锡城内古运河的东方生活风情和江南水乡特色,倍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日本一位友人据此创作的歌曲《无锡旅情》风靡日本;旅游专家称赞无锡古运河“万里长城精华在八达岭,千里运河韵味在无锡。”

  常州同样采取了开挖新运河,保护古运河的做法。

  运河同样见证了常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大运河在常州境内44·7公里,其中23·8公里穿城而过。常州因水而建,因水而兴,造就了常州城河相依的城市形态。为 了保护好城内的古运河,2004年,常州投资30多亿元,实施运河南移工程,将运输航道外移,既增加了运河航道的通行能力,又为城内古运河的保护提供了可能、腾出了空间。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编制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水环境治理方案,将城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全部“请”出城区和运河两侧,在运河两岸建设公共绿地,再现文物古迹、历史事件、运河人家等旅游景点,勾画贯穿古今、融合文史的运河画图,天宁寺、文笔塔、明城墙、太平天国古经幢、御碑亭等历史文化古迹,都很好地保护和恢复起来,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街区、老街巷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扬州:精心保护大运河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筑邗城沟、开邗沟,沟通江淮水系,隋炀帝后来规模开运河。

  扬州境内的大运河,又称“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全程126公里。1985年扬州运河段取直后,原来流经城内的运河成了名符其实的古运河。

  从1956年至今,扬州先后四次大规模治理运河,尤其是江都抽水机站的建成,实现了“水往高处流,水随人意流”。

  扬州运河沿线人文历史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在保护大运河中,扬州人民力求将运河文化与名城文化结合起来,在保护、融合与开发中传承文脉,历次治河,都很好地保护了纵棹园、镇国寺、邗沟故道、隋炀帝陵、唐宋古城遗址等。1980年来,又实施了古运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搬迁企业,拆迁棚户,构筑驳岸,截引污水,绿化环境,目前,全线100多公里运河两岸长堤绿化覆盖率已达80%以上。

枣庄:精心保护运河文化

  近年来,枣庄市突出保护,兼顾开发,提高品位为指导,依托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加强了对运河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继建成了运河展馆,开发了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等。

  今年,他们又与上游一家公司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计划投资三亿元,在保护的基础上,以复旧为原则,以遗留在台儿庄城区内的明清时期的古运河为载体,实施台儿庄运河古镇保护开发,恢复古街、古巷、古码头、古民居,重现运河古镇原始风貌。

  枣庄还成立了运河文化促进会,开展了一系列运河文化研究活动,编写了《枣庄运河丛书》,一部以治理运河能臣李化龙为原形,讴歌劳动人民治理运河功绩的36集电视连续剧又在筹拍中。

镇江:科学开发运河旅游资源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杭大运河纵贯镇江境内42公里,一直是南北漕运的咽喉,同时给镇江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指得就是镇江;《白蛇传》、《董永与七仙女》两个民间传说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示名录。
 
  近年来,镇江根据河道及周边的特点,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域,分步实施开发利用,将镇江历史上的名楼、名亭、名桥、名人,按照历史顺序有代表地恢复起来。水是大运河的灵魂,他们在保护、恢复运河文化的同时,对大运河实施污水截流工程,使大运河镇江段水质提高到三类标准。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