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2006-08-31 11:02:31 大众网
  记者岳增群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有人统计过,京杭大运河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33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6倍。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京杭大运河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令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望尘莫及。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有人统计过,京杭大运河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33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6倍。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京杭大运河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令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望尘莫及。
  世界公认: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也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古代四大工程,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古代名胜博物馆"、"古代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流动的、活着的重要人类遗产。
  千余年来,大运河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人们将两岸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珍珠串成金链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绚丽奇葩……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2006年5月12日至21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一行70余人,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领下,从北京出发,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两市18个城市,行程2500多公里,对大运河进行了全线考察。这是大运河史上一次行程路线最长、参加人员最多、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考察活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运河文化遗存的文化寻踪之旅,将永远载入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史册。
  2006年5月22日至24日,在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考察团成员及沿运四省两市18个城市的代表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代表们各叙已见,专家们建言献策,在一系问题达成了共识。

  京杭运河功勋卓著
  这是与会人员的共同评价。
  流淌了20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功勋之一,京杭大运河不仅形成了纵贯南北的经济大动脉,还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中国用地庞大的经济圈,南方的丝竹、米粮,北方的煤炭、建材,通过流动的运河之水南来北往,促进了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功勋之二,伴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起,在大运河沿岸兴起了22座繁华的都市。“有一种说法,先有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大运河对北京来说,可以叫做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在大会发言中,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济宁、聊城、枣庄,几乎所的沿运城市,都把京杭大运河称为自己的“母亲河”,遵称大运河是自己城市的文脉、根和魂。
  功勋之三,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南北的和谐统一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自从隋朝连通了大运河,尤其是元朝贯通京杭大运河以后,尽管到解放前夕,中国大地上一直没有中断过各种相争,但做为整个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分裂现象,这已为历史所证明。
  功勋之四,京杭大运河织就了中国大地上一张文明和智慧的生态网络,而不是一条任何意义上的自然河。在这条文化河上,自然遗产、生态遗产,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并生并长并存,涉及交通、运输、水利、地理、历史、文物、生态各个方面,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物质文化精品,还形成了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等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这一非物质遗产。
……

  保护与申遗问题很多
  正如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大会上通过的《杭州宣言》所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然而,现实确实不容乐观。
  由于历史的变迁,一些城市对运河两岸城区的大规模改造,使许多本应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迹,诸如古街古巷、文物古迹、民宅祠堂、古码头、古桥梁、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正在遭受损害,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正在消失。
  专家学者们在沿运河城市考察中还发现,一些保留在城区内的古运河,水质很差,成了一条臭河,大量的污水无限制志流入运河,正在无情地侵蚀着运河的河水;城内运河两岸的堤坝损坏严重。
  山东境内济宁至北京的大运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等原因,已经名存实亡,缺水“断奶”,有的已经夷为平地,有的成了干沟、垃圾坑;“河”两岸的文物古迹面临危机,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这里,运河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
  对大运河的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沿运河四省两市18个城市,在运河的管理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各管一段,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规章、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的机制,处于散乱状态。
  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上,存在着上冷下热、北冷南热的现象……

  研讨会形成共识
  三天的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沿运各省市的代表,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上开诚布公,在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要形成国家意志,依法保护、依法申遗。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与其它不同,它涉及的省份多、城市多,必须依靠国家的意志,即法律的权威性才能达到目的.要把对大运河的保护与否,对申遗的重视与否,限定到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国家意志的高度来实行,才能尽快达到目的。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不仅涉及沿运各省市,还涉及国家有关部委,应该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有权威的、协调有效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领导协调机构,其成员包括文化、文物、环保、水利、交通、建设、宣传等国务院各有关部委、沿运各省市。例如成立保护京杭大运河委员会或其它名称的机构,来统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沿运各省市相应设立分支机构,具体落实国家关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部署。
  成立专家班子,在对大运河沿岸现状文化遗存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统一的大运河保护规划、法规和申报世界遗产方案,明确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的职责,各司其职才能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
  京杭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文化遗产廊道”和广义的“工业遗产”,在保护方面均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申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严格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规定、程序进行,不能凭“长官”意志,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质量。
  “申遗要成功,运河要贯通,运河要贯通,关键在山东。”这是研讨会上的一致呼声。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一致认为,尽快实现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申遗第一位的工作要求。水是运河的“灵魂”,没有了水的运河,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运河。目前,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上至北京断流,是一个失去了三分之一通航能力的运河,已经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只能算作济(宁)杭运河。应该尽快恢复断流的运河段,让京杭大运河再次成为名符其实的京杭大运河。如何恢复通航,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借助南水北调的机遇,在山东境内的南四湖北沿,通过三级提水,将水引过大运河的最高处黄河,自动北流到北京,实现全线贯通;另一种观点是,打通南四湖与东平湖,然后引渠到黄河,在黄河下挖水道,将运河水引过大运河的最高处,自动北流到北京,实现全线贯通。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但结果是殊途同归: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恢复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申报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就运河而而言,物质遗产是有形的运河及运河沿岸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存等,非物质遗产是运河沿岸口头传承的曲艺、戏剧、剪纸等。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两种遗产合并在一起,捆绑式申报;另一种观点是先申报物质遗产,再申报非物质遗产。经过充分讨论,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代表的意见是,先申报物质遗产,后申报非物质遗产。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让大运河上的每一个文化遗迹都保持原样。在这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的观点得到大家一致同意。他说,通过考察发现,在保护京杭大运河方面有五种模式:原汗原味地保护、基本上保护完好、拆除旧的再仿照原样建新的、大拆大改一律推平、人为构建“遗迹”,在运河两边造古景。他认为,后四种规模都不可取,只有原汗原味地保护才是正确的。要让大运河文化遗迹真正成为旅游珍品,不仅大运河本身的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运河上每一段、每一个文化点的遗迹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大运河上的文化景点千篇一面,看到哪里都一样,没有特色,运河的旅游价值也就没有了。
  最近几年,对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的宣传,沿运各地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杭州市的拱墅区,已经举办了四届运河文化节,我省的济宁也举办了运河文化节。枣庄市成立了运河文化促进会。但这些“节”的举办和沿运各地市对运河的宣传内容,都局限在自己城区运河段小范围内的内容,没有形成合力。现在,既然沿运18城市共同签订了《杭州宣言》,大家就应该齐心合力,捆在一起宣传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联系着沿线众多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维系着沿岸千万民众的记忆与情感。因此,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既要有利于提升沿岸城市的文化品位,维护沿岸城市的历史风貌,又要有利于促进沿岸经济的发展,使沿岸城市和群众在保护中受益,才能使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断言:只要我们扎扎实实把大运河的保护做好了,‘申遗’的道路自然也就平坦了!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