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 > 保护与申遗

运河要贯通 关键在山东

2006-08-31 11:02:32 大众网—大众日报
   
  对于被誉为世界最宏伟古代四大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世界遗产。2006年5月12日至21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对大运河进行了全线考察。5月22日至24日,考察团成员及沿运河六省(直辖市)18个城市的代表,在杭州召开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会上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到会人员形成共识:“申遗要成功,运河要贯通。运河要贯通,关键在山东。”
 

专业人士研讨京杭大运河申遗,认为大运河贯通是申遗成功的前提

■聚焦大运河开发与保护

山东段台儿庄古运河风光。


  对于被誉为世界最宏伟古代四大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世界遗产。2006年5月12日至21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对大运河进行了全线考察。5月22日至24日,考察团成员及沿运河六省(直辖市)18个城市的代表,在杭州召开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会上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杭州宣言》,到会人员形成共识:“申遗要成功,运河要贯通。运河要贯通,关键在山东。”
  “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有人统计过,京杭大运河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33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6倍。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被公认为世界最宏伟的古代四大工程,并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古代名胜博物馆”、“古代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流动的、活着的重要人类遗产。
  流淌了10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京杭大运河不仅形成了纵贯南北的经济大动脉,还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圈,南方的丝竹、米粮,北方的煤炭、建材,通过流动的运河之水南来北往,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伴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起,在大运河沿岸兴起了18个繁华的城市。“有一种说法,先有谭柘寺,后有北京城;而大运河对北京来说,可以叫做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在大会发言中,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济宁、聊城,几乎所的沿运河城市,都把京杭大运河称为自己的“母亲河”。
  ……
  有的河段已经名存实亡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城市对运河两岸城区的大规模改造,使许多本应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迹,诸如古街古巷、文物古迹、民宅祠堂、古码头、古桥梁、清真寺、基督教堂等正在遭受损害,甚至有的正在消失。
  专家学者们在沿运河城市考察中还发现,一些保留在城区内的古运河,水质很差,成了一条臭河,大量的污水无限制地流入运河;城内运河两岸的堤坝损坏严重。
  北京至山东境内济宁这一段大运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等原因,已经名存实亡,有的已经夷为平地,有的成了干沟、垃圾坑,两岸文物古迹面临危机。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巷弄交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
  沿运河四省两市18个城市,在运河的管理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各管一段,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的机制,处于散乱状态。对大运河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
  申遗过程就是加强保护的过程
  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涉及的省份多、城市多,必须依靠国家的意志,即法律的权威性才能达到目的。同时应该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有权威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领导协调机构,沿运河各省市相应设立分支机构,具体落实国家关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部署。
  成立专家班子,在对大运河沿岸现状文化遗存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统一的大运河保护规划、法规和申报世界遗产方案。
  “申遗要成功,运河要贯通。运河要贯通,关键在山东。”这是研讨会上的一致呼声。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一致认为,尽快还原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申遗第一位的工作要求。水是运河的“灵魂”,没有了水的运河,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运河。目前,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上至北京断流,是一个失去了三分之一通航能力的运河,已经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只能算作济(宁)杭运河。
  如何恢复通航,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借助南水北调的机遇,在山东境内的南四湖北沿,通过三级提水,将水引过大运河的最高处黄河,自动北流到北京,实现全线贯通;另一种观点是,打通南四湖与东平湖,然后引渠到黄河,在黄河下挖水道,将运河水引过大运河的最高处,自动北流到北京,实现全线贯通。
  申报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就运河而言,物质遗产是有形的运河及运河沿岸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存等,非物质遗产是运河沿岸口头传承的曲艺、戏剧、剪纸等。经过充分讨论,绝大多数的意见是先申报物质遗产,后申报非物质遗产。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让大运河上的每一个文化遗迹都保持原样。在这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的观点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他说,通过考察发现,在保护京杭大运河方面有五种模式:原汗原味地保护;基本上保护完好;拆除旧的再仿照原样建新的;大拆大改一律推平;人为构建“遗迹”,在运河两边造古景。他认为,后四种模式都不可取,只有原汁原味地保护才是正确的。要让大运河文化遗迹真正成为旅游珍品,不仅大运河本身的特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运河上每一段、每一个文化点的遗迹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特色,运河的旅游价值也就没有了。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认为:只要扎扎实实把大运河保护好,“申遗”之路才有希望。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 古运河风光(组图)
· 李殿魁纵论恢复戴村坝——南望闸
· 大运河,我们应该给您什么?
· 大运河申遗 40多名专家献良策
· “申遗”掀起大运河旅游投资热
· 沿运城市精心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一)
· 陈奎元:科学指导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京杭...
·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侧记:运河“终点...
· 保护京杭大运河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