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红楼梦》
时间:1962年导演:岑范
新中国成立之后,将戏曲片当作重要的类型来拍摄,产生了一系列的戏曲篇杰作,而其中成就最高、最负盛名的还要数这一部摄于1962年,被荧屏人和红楼迷们称为最经典的电影版《红楼梦》。这部越剧电影由朱石麟担任艺术指导,曾拍摄过《清宫秘史》等片,古典文化美学功底极为深厚的朱石麟保证了影片的艺术水准,在服装、布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而演员的表演,编导的简约精炼,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两位主要演员徐玉兰和王文娟的唱腔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早春二月》
时间:1963年导演:谢铁骊
上世纪60年代初是新中国电影步入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尽管它并不是孕育中国电影最好的年代。《早春二月》在当时就被狭隘地理解为是“三角恋”而被列入批判对象,作为“反面教材”连续在57个城市放映,不过这倒在一定程度上令这部作品更加为人所熟知。影片描述的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寻找出路的过程,这是影片主人公肖涧秋的困惑,也是永远摆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的一个问题。个人与时代的冲撞是每个时代都无法避免的,在个人对社会的委身与反击中,同情曲解为伤害,拯救变成了刀子,牺牲换来了流言,孙道临曾经评说过他所扮演的肖涧秋是一个多余的人。导演在影片中运用大量空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镜头中的小镇充满了诗情画意,被称为“人道主义的散文诗”。
《大闹天宫》
时间:1964年导演:万籁鸣
如果说水墨动画片每一部都堪称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的话,那么《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无疑可当得中国动画片中“双璧”的称誉。《大闹天宫》(上、下集)分别于1961年、1964年出品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影片公映后,其影响一直延续了几代中国人。由于对影片的刻骨铭心,在这之后,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许多动画影片都没有达到甚至是接近《大闹天宫》的影响力,有的甚至因为珠玉在前而遭到非议。
对于许多人来说,《大闹天宫》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对中国的动画电影而言,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闹天宫》都将是一座无法超越的标志性建筑。
《舞台姐妹》
时间:1965年导演:谢晋
《舞台姐妹》是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65年出品的故事影片。林谷、徐进等编剧,谢晋导演,谢芳等主演。影片通过春花、月红两位越剧女演员的悲欢离合以及她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20世纪40年代前后中国的社会风貌。该片具中国山水画之风格,对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建立有深远影响。
《破晓时分》
时间:1967年导演:宋存寿
《破晓时分》是台湾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此片是一部深刻反省中国传统父权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卑劣之处的严肃电影,也是一部探索性的非商业电影。
此片改编自朱西宁的同名小说,而小说的灵感来源则是著名的宋代传奇《十五贯》。不过作者的着眼点不是如何断案的悬疑过程,而是直指传统父权社会的黑暗和冷酷。《破晓时分》虽然不是李翰祥执导,但是却有着浓厚的李氏烙印,实际上挂名策划导演的李翰祥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据李自己回忆,此片是他亲手剪辑的。全片在气氛营造和镜头剪辑上无不显露出一种大家风范,不必说在那个银幕上充斥着纯粹商业化的黄梅调和武侠片的时代,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加以考察,也不能不令人赞叹其中蕴含的沉稳美学意味和睿智的哲理洞察。
《龙门客栈》
时间:1967年导演:胡金铨
1992年徐克和程小东等人,带领张曼玉和梁家辉拍摄了《新龙门客栈》,影片将浪漫武侠的风格推到极致,然而却被很多观众批为新不如旧,可见旧版的地位。这个旧版就是胡金铨于1967年拍摄的《龙门客栈》。《龙门客栈》可以说奠定了此后武侠片更丰富与人性化趋势的基础,而胡金铨正是奇情武侠的开创者。本片的意义在于,将武侠片这一本不入流的片种以精致的制作水准彻底推到和文艺片等同的地位,其造型布景等细节充分显示了胡金铨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的深刻了解,被认为每一处小细节均经过考证,都可以与历史相符。
这是一部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影片,武侠片可以摆脱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粗制滥造的局面,成为与武士片、西部片同水准的类型,这一切都是从《龙门客栈》开始的。
《独臂刀》
时间:1967年导演:张彻
《独臂刀》堪称划时代的武侠至尊经典,即便大多数内地影迷以前无缘得见,亦知它是华语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并对现代武侠片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之所以讲《独臂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明显的一点当数张彻借鉴西片先进手法,拍出紧张剧情和紧凑镜头,一洗以往影片拖沓缓慢之颓风,迎合观众与时俱进之口味;另外也因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转乾坤。原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坛阴盛阳衰,以女星担纲的言情文艺(加歌唱)片最受欢迎,反而男演员的地位一直不高。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侠》,一举成名、当红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而非“大醉侠”岳华。直至1967年的《独臂刀》上映后,冷峻落寞的阳刚男主角王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新偶像,不仅一扫香江银幕的阴柔之气,更成功令男性阳刚武侠片取代言情文艺片,成为港台地区影坛的绝对主流。
《十三太保》
时间:1970年导演:张彻
邵氏当年的重点制作,战斗场面浩大壮烈,武侠演员精英尽出。其中的经典场面包括狄龙以一敌众,在太平桥上杀出重围及姜大卫惨被五马分尸的桥段,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张彻归纳正史和民间传说,构想出这个忠勇和叛逆的故事。原是塞外驰骋的沙陀国十三太保好兄弟,来到中原后即被官场利欲熏心以致反目成仇,这也是张彻以文人的情怀不满于官场和建制的另一次宣泄。
《侠女》
时间:1971年导演:胡金铨
这部中国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同时也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人写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页。
《精武门》
时间:1972导演:罗维
本片是李小龙建立民族英雄形象的代表作,高昂的民族情绪加上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使本片成为功夫片中的经典。剧情描述精武门弟子陈真赶回上海奔丧,对师父霍元甲的神秘死亡感到悲痛莫名。日本武师以为中国人可欺,更派人送来“东亚病夫”牌匾,并且出言不逊。陈真亲自至日本武馆踢馆,又将挂在公园门口的侮辱华人的告示牌踢碎。日本人怀恨在心,率租界警力至精武门强逼他们交出陈真。导演罗维处理本片甚具煽情的戏剧效果,李小龙的激情演出和噱头十足的双截棍功夫亦令观众兴奋不已。不但中国人爱看本片,世界上的很多弱势民族亦对它反抗强权伸张正义的主题心有戚戚然。
本版整理撰写 金中丽